而且既然要做,肯定是朝着最完满的方向定制的目标,如果只是想要达到简单的操控,以目前现有的技术已经可以了。
毕竟VR不是刚兴起时的概念产物,全世界不少的科技公司都在研究着。
而古天定制的目标是要求完美。
那就势必牵扯到一点,机械的反馈。
比方说在现实中,手握着的武器攻击到物体时肯定会有阻力,或者震荡。
而他想要做的就是在玩游戏时,也会有同样感觉的反馈到操作者的身上。
这就需要增加大量的配套设施。
他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微电流刺激,利用外戴的设备通过游戏场景中出现的动作在现实中实现。
想的很简单,但是难度非常的大,程序方面他是没辙,不过在实体上的技术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其中还有承受力这一因素,就像是左手握拳击打右手的手掌,你会感觉到右手疼,而握拳的左手没什么感觉。
这和手掌的承受力,以及受力面积等原因造成。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感受到疼或者触觉,是人体反映各种伤害性刺激的表现。
与神经的传导密切相关,其产生过程包括:周围感受器感受,沿周围神经传导,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传导,最终大脑作出反应的全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痛觉减弱或者消
所以相同的力对有的人没什么感觉,有的人就觉得很疼,更有些天生或者后天因素导致感受不到痛觉。
但不管原因如何,由外部因素产生的痛觉,首先都是通过皮肤来传递的。
而古天在系统的兑换库中找打了一项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名称很奇怪,模仿者的皮肤。
主要材质为硅胶,在这其内嵌大量的微电子零件,就像是涂抹了一层人造的细胞,在收到指令后施放出一定量的为电流,通过调节电流量的大小而刺激穿戴者达到模仿受伤或力的效果。
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微电子制造工艺。
但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首先必须构建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
为此,必须制造出很小很小的类似层状蛋糕的固体结构,其中不同层是由不同势能的不同半导体制成。
这些层状结构称为“半导体异质结“。
并且要可靠地在纳米尺度上制造出半导体异质结,而在纳米尺度上把硅化合物制造成半导体异质结这才是最难点。
目前某国的实验室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微型原子力显微镜阵列进行的并行纳米组装纳米器件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微电子。
但是里面有个致命的缺陷,一次只能组装一个纳米结构。
而模仿者的皮肤中所需要的微电子排列数量是以亿为计算单位。
如果实现机械化组装不仅是目前难以突破的壁垒,也同样是古天最痛疼的地方。
更别说还有另一个难点,互连问题。
光是有了纳米电子元件不行,如果互相之间的信息无法传输,一样是一件无用品。
因为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
就大多数常规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和干扰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因此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说一万到一千,科技的限制不是在理论,也不是在技术,而是在材料上。
想通了这些,古天无奈的推开了椅子,双手重重拍击了下办公桌,“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