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我吴三桂,必是大明第一忠臣!
除此之外,在打扫战场时,不少人在尸体身上搜出了银两、首饰之类的财物。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财物可能会被人私藏,然后据为己有。
但此次却是有些例外,没有任何人敢私藏这些财物。
不过别误会,这不是因为他们看不上这些财物,而是在他们打扫战场的时候,锦衣卫就在后方严密监视,任何私藏财物的行为都被视作违抗军令。
此前已有两名士兵因私藏财物而被打了好几鞭子,然后扒了衣服绑在军营外示众。
这样的惩罚不由得让其他人都收敛了起来,不敢再对这些财物有什么别的念头了。
毕竟谁都知道,锦衣卫可是皇帝的亲军,被锦衣卫抓到,大概也会传到皇帝那里。
为了一点银子在皇帝面前落个‘私藏财物’的罪名,这怎么看都不划算!
于是乎,他们将搜刮到的财物一一上缴,由专门人员登记造册,不敢有丝毫隐瞒。
当然,这些财物朱慈烺肯定也不会带走,最终还是要分给所有的将士们。
处理完所有尸体、装备和财物后,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上的残骸与杂物。
只见破碎的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似在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断裂的各种器械散落满地,见证着曾经的厮杀。
烧焦的木头散发着刺鼻气味,仿佛在为逝去的生命默哀。
士兵们将这些杂物集中起来,点火焚烧,随后火焰迅速吞噬了这些战争的残迹,滚滚浓烟升上天空,好似为这场惨烈的战斗画上了句号。
等忙完这一切,已经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建奴的首级也终于全部被运到了锦州外。
林林总总的加起来,约有七万颗左右!
明军整整用了一百多辆马车,拉了好几十趟才拉完!
锦州城外,早已划定了筑京观的区域。
这里是进入锦州的必经之处,位置极为显眼。
“动作麻利些,都给老子动起来!”
伴随着一声吆喝,负责筑造京观的士兵们迅速行动了起来。
他们先是在地上挖出一个巨大的土坑,将一个木质的框架插入土中,使其稳稳站立。
随后这才将建奴的首级一层一层往上堆砌。
每一层首级之间,还用木架和石块支撑,以确保整个京观的稳固。
烈日高悬,照在堆积如山的首级上,反射出冰冷的光,每一颗首级都面目狰狞。
有的圆睁双眼,仿佛还在诉说着临死前的不甘。
有的嘴巴大张,似乎在发出最后的呐喊。
密密麻麻的建奴首级层层叠叠,汇聚成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小山’。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混合着泥土的气息简直让人作呕。
甚至还有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仿佛在为这场残酷的战争哀鸣。
当最后一颗首级被放置妥当之后,一座高耸的京观就这么矗立在了锦州城外。
朱慈烺站在锦州的城墙之上,用千里镜望了望不远处的京观,随后又赶紧放了下来。
因为说实话,确实是挺恶心的!
甚至有点渗人!
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震慑敌人!
与此同时,就在距离锦州不远处的蒙古草原上,一支数万人的骑兵正朝着义州方向狂奔而来。
正是多尔衮率领的建奴铁骑!
他们一路狂奔而来,早已人困马乏,却不敢有丝毫停留。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多尔衮还真的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异样,始终天真地以为阿布奈真打算与大明合作进攻义州。
可经过数天的交锋之后,他这才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那就是每次当他一鼓作气想要干掉阿布奈时,宣府总兵秦良玉就会率领明军及时出现,与阿布奈联手将他击退。
而当他撤退时,对方却并不追击。
如此反复几次,多尔衮终于彻底明白了过来,自己这是上当了啊!
而阿布奈与秦良玉的目的,其实是把他困在这里,以此分散他们在辽东的兵力。
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多尔衮心中暗自懊悔,自己怎么就如此大意,中了明军的诡计?
于是乎,多尔衮不再搭理阿布奈和秦良玉,而是开始不顾一切地向义州方向撤退。
至于为什么要先撤去义州而不是锦州,当然是因为多尔衮暂时还不清楚锦州那边的情况了。
所以他打算先撤到义州那边,然后再派人去打探一下锦州那边的具体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去锦州。
毕竟在多尔衮看来,哪怕锦州那边真的出了什么事儿,但义州应该还是安全的。
然而让多尔衮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这边刚有撤退迹象,秦良玉就突然率领两万骑兵与阿布奈的骑兵汇合,组成大约五万骑兵的军队,对他紧追不舍。
双方在草原上多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以往对付阿布奈,多尔衮向来游刃有余,毕竟蒙古铁骑早已被他们打怕,并且阿布奈新招募的骑兵缺乏战斗经验,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就算偶尔会对他们造成伤亡,但阿布奈至少也要付出双倍以上的代价!
但秦良玉的出现却是彻底扭转了战局!
再加上阿布奈的协助,顿时让多尔衮难以招架。
短短数日,他的军队便死伤惨重,来时的两万骑兵,如今只剩下一万多人。
多尔衮满心苦涩,却又无可奈何。
他清楚当务之急是尽快撤回辽东,看看能否敢在大战开始之前劝皇太极撤退。
他算是看出来了,明军为这场战争可是做好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他们这次可能真的不是明军的对手!
若是来得及劝皇太极撤退,那便什么也不用说了,与大军汇合之后,直接撤回盛京即可。
但如果他回去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并且清军大败,那他就带着剩下的兵马迅速撤回辽东,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葬身在此!
没错!
现在的多尔衮已经对辽东的那场战争不抱任何幻想了,因为他知道明军既然能这么算计他,那么在辽东肯定会投入更多的兵力。
唯有撤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经过彻夜不休的狂奔,甚至不惜让三千精锐骑兵充当死士断后,多尔衮终于摆脱了秦良玉和阿布奈的追击。
此时,他已经率领着剩下的七千多骑兵抵达了辽东地界,远处隐约可见义州城的轮廓。
虽然不清楚锦州那边的事情,但是在多尔衮看来,义州城现在应该仍是他们的地盘。
到了此处,至少能稍作休整。
然而,他还是大大低估了明军的战斗力和速度。
因为此时此刻,义州城早就被明军占领了!
早在多尔衮的部队出现在义州城二十里外时,大明的哨兵早已发现他们的踪迹,并迅速将消息传回城中。
吴三桂、郑成功和张士泽接到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集结两万骑兵,倾巢而出,直奔多尔衮而来。
郑成功和张士泽历经松锦之战的洗礼,早已褪去青涩,面对多尔衮的大军,不仅毫无惧色,反而热血沸腾,甚至有些兴奋。
远远地,多尔衮看到前方尘土飞扬,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的援军前来接应,心中稍感安慰。
可随着距离拉近,他猛地意识到不对劲。
因为对面那支骑兵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要知道他们最多只是在义州囤了不到五千骑兵,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场面。
而且他们完全是全力冲过来的,压根就没有丝毫的收力,看起来似乎是要冲锋的样子?
紧接着,一杆明晃晃的旗帜突然进入眼帘。
旗帜上鲜明的‘明’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马蹄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不是
这怎么是明军?
多尔衮顿时大惊失色,脑子瞬间乱成一团。
怎么回事?为什么明军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难道明军已经攻占了义州城?
这么说来,难道辽东的那场战争也输了?
一连串的疑问在多尔衮脑海中翻涌,几乎将他击垮。
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双手紧紧握住缰绳,指节都泛白了。
此时的多尔衮突然就陷入绝境之中。
前方是吴三桂率领的两万明军骑兵,后方是秦良玉和阿布奈的五万追兵,右侧则是已被明军占领的锦州,去那里无异于自投罗网。
唯一的选择,便是向蒙古深处逃窜。
然而,那里却并不是草原,而是一片沙漠。
一时间,多尔衮进退两难,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眼看明军骑兵越逼越近,多尔衮咬着牙,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随即大声吼道:
“撤退!”
紧接着,他一马当先,猛地转向,朝着大漠深处夺命狂奔。
事到如今,打是没法打了,只能先逃命再说了,就算是沙漠,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面冲了。
大不了等明军不注意的时候再撤回来就是了。
就这样,多尔衮率领剩下的七千多骑兵开始朝着北方而去。
吴三桂等人看到这一幕,没有丝毫惊讶,迅速挥动马鞭紧紧追了上去。
尽管此时秦良玉和阿布奈的援军还未赶到,但吴三桂心里却十分笃定,他们一定可以击败多尔衮率领的这支骑兵!
因为他一眼就瞧出,多尔衮的骑兵眼下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士兵们就算骑在马上,身体也是东倒西歪,就连胯下的战马也喘着粗气,奔跑的步伐都十分混乱,显然是早就经过了一番长途奔袭。反观明军这边,虽然之前也经历了一场恶战,但经过这两天的修整,一个个的早已恢复了精力。
兵力更是多尔衮的三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