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石壁惊现太宗之言,朱厚熜的滔天怒火!(1 / 2)长不大的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石壁惊现太宗之言,朱厚熜的滔天怒火!

“这怎么可能?”

“太祖皇帝不承认我爹还差不多,我爹哪敢不承认太祖皇帝。”

这些年来,朱棣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希望自己死后,在地府里和太祖皇帝相遇,能够得到其认可。

不认朱元璋?

恐怕朱棣自己都会懵圈。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高燧轻哼一声道:“还能是怎回事,估计是哪位不孝子孙,把老爷子的庙号给改了呗。”

“不过,能改老爷子的庙号,这人的能力应该不错。”

徐增寿挠了挠脑袋。

“此话怎讲?”

他和自己兄长不一样,不暗朝堂之事。

望着啥都不明白的徐增寿,朱高燧也是无奈,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徐增寿私通燕王的事情,能被朱允炆发现的原因吧。

对此,朱高燧解释道:“擅改祖宗庙号,那群腐儒是不会答应的。”

“太祖皇帝定下的教育之法,给朝廷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禁锢了这些人的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了一批死倔的官员。”

“比如说,方孝孺。”

“他们将规矩和祖制看的极其之重,皇帝想要擅改太宗庙号,岂能不经过这些人的同意?”

“软弱无能的皇帝,哪能扛得住这些人的尖牙利嘴和压力,自然需要一定的手段和能力。”

“庙号,岂是这么容易改的。”

徐增寿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哈哈哈,没想到老四居然从太宗变成成祖了,若是他知道,应该会很高兴吧?”

朱高煦和朱高燧闻言,相视一眼,而后直接笑了出来。

“哈哈哈,三舅,我爹若是知晓这件事,不宰了这改庙号的皇帝,都算他变了。”

唉,努力了一辈子。

终究还是没能摆脱头顶上的反贼二字啊。

爹,这就是你选择朱瞻基的后果。

徐增寿还是有些纳闷,困惑的说道:“为何?祖的地位,不是要比宗的地位更高吗?”

祖的地位,肯定是要比宗的地位更高的。

为啥朱棣不会高兴?地位提升了,居然都不高兴。

朱高煦长叹一声,笑道:“我爹这辈子,上马亲征杀敌,下马劳身治国。”

“其实就是想要用自己的功绩,来洗掉自己身上的谋逆二字。”

“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宗,便是他毕生的夙愿。”

“甚至不惜修改史书,将建文朝抹掉,还常常叮嘱大哥,等他死后,一定要给他上太宗的庙号。”

“否则会死不瞑目。”

“快六十岁了,却还想要亲征,你就知道我爹有多执着太宗二字了。”

朱棣死的时候六十五岁,死在北伐回归的途中。

这就足以表明,朱棣到底有多在意太宗二字了。

况且,看样子,朱棣不仅庙号被改了,就连谥号都改了。

将谥号中的体天改为启天。

广运,改成肇运。

虽然只改了两个字,但其表达的意思已经截然不同。

体天有体察天意,顺应天意的意思。

启天有开辟天地,重塑天地的意思。

广运有扩展国运,延续正统的意思。

而肇运则有开创国运,独树一帜的意思。

启和肇都是开始的意思。

直接把朱棣是谋逆篡位的事情,摆在了牌面上。

朱高煦和朱高燧已经能够想到,朱棣得知后,被气疯的模样。

要知道,庙号和谥号,可都是传千年百年,是写在史书上的。

也就是说,朱棣的谋逆,哪怕过了千年也依旧会有人知晓。

毕竟,哪有顺位继承的皇帝,庙号是祖的?

“二哥,看来这次咱俩虽然没能捋清楚朱瞻基一脉的皇帝,有多少昏君。”

“但意外收获,比想象中的更大啊。”

朱高燧嘴角扬起,笑眯眯的望着明成祖牌匾,还有那挂着的朱棣画像。

改庙号和谥号这件事。

足够让朱瞻基凉凉。

“嗯,走吧,咱们去找找史书记录,我倒是好奇。”

“到底是哪位皇帝,胆子这么大,居然把老爷子谋反的事情,搬上台面。”

朱高燧点了点头。

“直接去皇宫里就行。”

“来的路上,我已经打探清楚了,大明史书材料一般都是存放在皇史宬。”

“里面存放着大明历朝历代的史书。”

在来的路上,自己就找武定府的知府打探清楚了一些消息。

想要了解嘉靖朝,自然是需要信息渠道。

而最好的信息渠道,自然就是史书存放的地方。

徐增寿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

朱高燧白了一眼徐增寿。

“武定府的知府告诉我的。”

“你就在旁边,都没听清楚?”

徐增寿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

朱高煦倒是并不觉得意外。

朱高燧当锦衣卫这么多年,对信息获取,自然是轻车熟路。

“听说,嘉靖朝的皇宫经常发生火灾,朱厚熜因此才建设了这家皇史宬来储存历代史书,里面还有咱爹修的永乐大典。”

……

皇史宬外。

皇宫发生火灾频繁,为了保护这些史料,皇史宬时不时就有太监来此巡视。

“二哥,靠你了。”

等巡视的太监离开后,三人来到其大门前。

朱高煦稍微用力,便将锁给硬生生掰开。

走进皇史宬内,不得不说,这座宫殿建的很大。

里面的史料确实令郎满目,还有分类也做的很好。

朱高煦和徐增寿看着这满屋子的史料书籍,顿时就感觉到头疼。

“老三,咱们这要看到什么时候啊?”

朱高燧却是自顾自的来到最新的史料记载处。

也就是本朝实录。

“二哥,放心,给我把风,给我一晚上,我绝对能找到是谁改的庙号。”

英宗往前的史料不用看。

只需要看英宗往后的史料,不算多。

他身为锦衣卫头目,一目十列都是正常的。

又不需要记住,只需要找到是谁改的庙号,就行了。

朱高煦和徐增寿相视一眼,开口道:“三舅,你在这里望风。”

“我直接去找那老道士。”

朱高煦耐不住性子,准备直接去找嘉靖皇帝,问个清楚即可。

何必如此麻烦?

徐增寿点了点头:“放心吧,这里有我。”

于是,朱高煦便准备去后宫寻觅朱厚熜。

时间流逝……

两个时辰后,朱高燧眼眸一亮,在其中一页停留了下来。

嘉靖十七年,朱厚熜将明仁宗朱高炽移出太庙,将自己的父亲明睿宗放入太庙。

同时,改明太宗的庙号,改为明成祖。

朱高燧恍然大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