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二十二,三朝回门。
陆杨起得早,今天没去村里遛弯儿,清早就揉面做大肉包子。
肉包子蒸了四十个,他要装一半给罗大勇带回家。
罗大勇大老远跑一趟,天蒙蒙亮就往县里赶,今天还要轮值,实在辛苦。
谢岩跟他一起起早,两眼迷迷瞪瞪的,哈欠连天,一点熬不住。
他看陆杨精神十足,满灶屋转悠,对他很是佩服。
陆杨则奇怪:“你起早不读书?你从不起早读书?”
谢岩摇头:“我小时候也起早,我爹管得严。”
后来他爹没了,他娘总心疼他,一天拖一天,再到现在,学都没上了,怎么可能起早。
陆杨听见这话,就要考考他的学问了,免得浪费束脩。
他想了想,用个委婉的方式提问。
“我听说秀才能拿贴补?你有吗?”
谢岩点头:“有的,我虽没在县学读书了,但还是廪生。现在没从前多,我爹以前每个月能有一两银子的贴补,到我就只有五钱,余下是发粮米,都是些陈粮。”
廪生,一品秀才,是个读书的人才。
陆杨满意了。
今天要回门,陆杨嫁过来以后还没去拜访陆林。
陆林是大伯家的小哥儿,算他堂哥。他有意结交一下,往后好把两个爹委托给大伯家照看。
他多揉了些面,另包了几个小包子。
大包子蒸熟,罗大勇也到了回县的时辰。
陆杨照计划,给他装了二十个,和谢岩一路送到村口。
上溪村许多人家都起得早,眼看着官爷出村,各处才有了人气,敢说话了。
回家路上,有人跟他们夫夫俩搭话,陆杨不理。
谢岩以夫郎的态度做标杆,也不搭理。
陆杨还煮了粥,炒了盘咸菜。
他们一家吃早饭,统共吃了五个大包子。
他跟谢岩都吃了两个,赵佩兰怎么都不肯吃第二个,只让陆杨装起来。
今天回门,手里东西多一些,瞧着好看。
吃过早饭,陆杨先把小包子装碗里,打算给陆林送过去,回门之前见个面,到家见到大伯他们,才有话说。
结果陆林先来他这里拜访了。带了两个瓦罐大的小箩,装了一箩花生,半箩瓜子过来。
邻里之间拜访,算得上厚礼了,到外头去买,这两样得十几文钱。
陆林长相很文秀,人却外向,刚进院子就喊人了。
“柳哥儿,我来看你啦。”
陆杨出来迎他,同样的热情。
“我刚准备去你那儿坐坐,早上我蒸了包子,说给你拿几个尝尝。大伯跟阿青叔都惦记你呢,让我多去看看你,我这一摊子事,这两天走不开,这马上要回家了,紧赶着抱抱佛脚。”
陆林理解的,这两天上溪村的话题全是谢家的厉害小夫郎。
他看陆杨的眼神都很惊奇:“以前没发现啊。”
陆杨只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他们到堂屋坐,陆林一个个打招呼,看桌上果然放着一碗小包子,知道陆杨不是说的客套话,笑容更盛了。
“你这包子包得好,一看就皮薄馅厚的。”
每一只的透着酱色,面皮里渗透了汤汁,瞧着就口齿生津。
陆杨让他吃着尝尝:“家里锅太小了,回门我想拿大包子,改天我再包大包子给你吃。”
陆林不跟他客气,看陆杨给他把茶都倒上了,不由失笑:“你还打算留我坐多久啊?”
陆杨跟他挨着坐:“我们聊聊,聊聊。”
谢岩识趣回屋,去收拾回门礼。赵佩兰过去跟他一起收拾。
堂屋里就剩陆家兄弟。陆林捧着茶杯,把屋里看一圈,跟他说:“你嫁来那天,我就想来看看你,那天人太多了,我男人想过来帮忙,被他们把脸都挠花了,现在还没好。”
陆林先说明,成亲那天,他们两口子是有帮忙的,虽然没帮上。
然后又说:“昨天我想来找你,结果你去县里了。晚饭那阵,我说给你送点菜过来,你领个官爷回家,我也没敢来。”
这才赶早,趁着陆杨没回陆家屯之前过来看看。
陆杨简单把话题带过,问陆林有没有话带给家人。
陆林摇头:“离得近,我回去方便,没什么话带的。就是你,你这儿闹成这样,回去怎么说?”
怎么说?如实说。
那陆林就无话可说了。
他今天过来,还有个事,有人求到他家里,让他来跟陆杨打听打听情况,看着官爷是要抓谁,抓几个,抓去了会做什么。
现在人都走了,但不确定是不是要多带几个官差回来,心里都不安。
陆杨不答:“让他们怕,就是要他们怕。”
陆林也这个意思,他人到了,别人就说不了他闲话。至于答案,那不重要。反正担惊受怕的又不是他家,那些人活该。
几句话聊下来,他俩投缘,陆林还说:“该他们受的,没见过这样的。我还随了份子,说来吃酒。过来一看,连盘子都被人端走了,一口没吃着。”
陆杨:?
什么,谢家摆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