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既然朱元璋和马秀英将几个外甥安排过来学军事,马寻自然是要严格把关。
安排兵马、辅佐的将校等,这都没问题,这些也需要朱元璋或者军中宿将来完成,因为这些东西马寻不擅长,他不能误人子弟。
但是严格的教育、考核等还是要有,这样才能让朱樉等人学有所成,不能因为他们是亲王就放水。
朱元璋和马秀英带着朱标来了,看起来还是很开心的样子。
“姐夫,我可是准了保儿几天假。”朱元璋有些邀功一般的说道,“要我说还是保儿靠的住,稍微给点眼色,他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李贞也笑着夸奖说道,“小弟也不差,让他办的事情都能办好。”
朱元璋立刻一副嫌弃的嘴脸,“姐夫,可就别夸小弟了。要不是保儿及时救场,就小弟那样子,谁看不出来是我的意思!”
马寻这才后知后觉,这是嫌弃他前几天在朝堂上的表演用力过猛了,以至于朱元璋这样的老艺术家都险些接不住戏。
马秀英也有些嫌弃的说道,“他做事太着相了,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是人精。姐夫,你看看小弟,他现在只怕还是有些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表现的多好!”
无辜的马寻左右看了看,旁边的朱标都在微笑点头,这明摆着也是看不上他的演技了。
虽然有点小小的尴尬,可是马寻也没有多想,下次再改进。
不过马寻问道重点,“姐夫、姐,标儿大婚是以六礼还是几礼?”
这可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因为古代结婚是有着一系列的流程,六礼其实就是马寻成亲的方式。
按理来说,朱标大婚也应该如此,可是这么一来确实太繁琐了。
而且朱标作为皇太子,是大明第一个要成亲的皇子,他的婚事等直接影响后世子孙成亲的仪式等。
朱元璋就立刻说道,“我和你姐也商量过这事,六礼是有些多了。”
马秀英也补充着说道,“现在休养生息、恢复民生,朝廷要是倡导繁琐礼制,百姓也会有负担。”
马秀英的担心自然有原因,这就是上行下效。
高层的都是追求奢靡、铺张,那么到了民间自然也就会有着这样的一系列风气。
朱标也开口说道,“舅舅,我觉得三礼也就够了。只是务必要以汉家传统来,现在还要移风易俗,恢复汉家正统。”
马寻一听就笑了起来,“那这么说来,我还是占了好多便宜。”
“富户愿意六礼,那是他们的事情。”朱元璋则笑着说道,“咱们皇家六礼,百姓估计很多也从简,这就够了。”
马寻又问道,“眼看着就是大封功臣了,我家那个敕封的徐王府牌匾是不是要换一换?”
“换什么换?”马秀英抢先说道,“那宅子是给爹的,你就是在那边先住着。”
朱元璋也在点头,虽然宅子里住着的是马寻。但是名义上是赏给马太公的,谁要是敢说‘徐王府’不合适,马秀英就要找人说理了。
马寻觉得封赏太重,李贞也有这心思,“重八,你说保儿是国公就算了,我也给个国公叫什么事啊!”
“看看,还是咱们家亲戚识大体!”朱元璋愈发骄傲的对朱标等人说道,“学学你们姑父、看看你们舅舅,这才是为咱们分忧!”
马秀英也跟着说道,“李相、唐胜宗那些人为了爵位闹的天翻地覆,绞尽脑汁的想着拉帮结派。你们姑父、舅舅,一心就是社稷,不想给咱们添麻烦!”
朱标就连忙说道,“姑父,您早年可是有战功的。至于舅舅的爵位,也没人可以说什么。”
“我还打算趁着大封功臣将汪广洋给调回来,小弟再进个中书省平章知事。”朱元璋愈发得意洋洋,“李相参议国事,不进中书省,看他怎么斗!”
马寻对此不是特别感兴趣,不过也需要稍加留意,毕竟很多事情也牵涉到他。
只要不是过多的干涉到朝政等,只要不太多的深入党争,那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多在意。
继续开开心心的当好他的国公爷,继续安安心心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显然也就足够了。
马寻也就是这么些追求了,做好自己的一些事情,对他来说显然就足够了。
至于自己能够对朝堂有多少影响,他不会低估自己,也不会高看自己。
说到底还是因为身份的原因,作为马皇后的弟弟,作为太子的舅舅,影响力还是摆在这里的。
所以安稳点,这几年还有很多的风风雨雨、波诡云谲呢,可不能仗着有皇帝、皇后的爱护就肆意妄为,那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