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父母担忧(1 / 2)岁晏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4章 父母担忧

说到这一茬,方父也有点担心。他们包产到户、村里办大米加工厂,大家其实也只是比以前好些,但都说不上富裕。

但明澈,这是实打实的富起来了啊。哪怕他们夫妻负债十几万。但要是收入不高,敢这么负债么?银行又会贷款给你么?或者,人家原房主能容得你拿股份作抵押,就一半房款没收就和你去过户了?

这富起来了,就有些脱离群众了啊。老人家嘛,除了希望儿孙有出息,更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要真是过年的时候明成回来说的一进院落,他们觉得很好。可这三进院落还有两个偏院,这就真的太大了。

方母对此是最焦虑的。昨天看到儿子买的两亩多的大院子,她第一反应不是以后可以享福了。反而是这不会出事儿吧?

方父道:“其实明峰也了七八万在广州买了一套100多平的房子。但因为面积小,感触就没有这么深。”

他二堂哥在家说起,肯定是淡化了700一平的单价的。不管从避免红眼病的角度,还是担心别人知道了上门借钱,只有瓜娃子才会在外头显摆自家儿子买了市价七八万的房子。

也就昨晚接风宴,明峰和明澈才说的是实在话。

方父和方母也准备统一口径,对老家说就买了一进院子。但老家的人不知道,首都的人知道啊。

方明澈今天就一二节有课,下课后立即骑着自行车就回来了。

他和林嫣说的骑车上学、放学有助于减腰腹赘肉,这一点是真的行之有效。林嫣骑了三个月,每天往返20公里,通勤一个半小时以上。完全把生二胎导致的赘肉降下去了,整个人苗条了不少!

她周日开开车,就当是犒劳自己。

至于方明澈,他除了去年需要接送方桐那十天,为了节约时间开车上下学,都是骑车。平时还和老程、小徐、郑兴一起打打篮球。他体型就一直保持得很好。

他挺高兴的骑着车子从侧门进来。父母来了嘛,而且现在日子富足、夫妻和美,儿女双全。可以说是他重生以来最满意的生活。

结果一回来就听到陪着畅畅练习走路的方敏告诉他,“九叔,我看七叔公和七叔婆挺忧心的。”

“怎么了?”

“他们好像担心你成了资本家,被弄去戴尖尖帽。他们说这个四合院太好了,好到住起有些不心安。”

方明澈皱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30个月了,还有这样的担心啊?不过,自己昨天是有些忽略了二老陡然来到这个环境会担惊受怕。

“你去告诉培训回来的七个员工,让他们先自行参观。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

今天,去王德显俱乐部培训的七个员工回来了。他就是为了回来给他们培训服务意识,这才早早回来的。不然原本打算去图书馆借两本书。

不过这会儿,还是先去安抚一下父母吧。

“好的。”方敏点头应下。

方明澈顺手把方畅捞起来抱着,“咱们歇歇啊,去见见爷爷奶奶。”

他就说二老怎么没跟小孙子在一块儿。本来就是为了让他们多和小孙子亲热,这才一家子住在这边的。

他们父子一路找到荷池,二老坐在凉亭里确实有些忧心的样子。

方明澈把闹着要下地自己走的畅畅放到地上,让他就在亭子里走。然后道:“爸妈,我是替国家挣外汇的。国家如今最需要外汇,我这么做是功臣啊!”

他还真不怕今年会被结算。他干什么了?不就是出口创汇,还多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么。

他记得后世互联网披露的,那个叫秦曼云的女叛徒就是今年回国的。她在1934年被捕,出卖了那么多革命同志。解放后跑去台湾,晚年定居美国,如今有几百万刀的身家。

改革开放以后,此人多次向政府提出申请回国。她在信中说“我有很多钱,我可以回国来资助国家的建设!”

‘我党并不愿意原谅秦曼云叛变的行为,却认为需要拿出这份气度让她赎罪’。这家伙回来以后还住的beijing饭店呢!80年代多次回国投资。

这件事也只可能发生在这改革开放的初期。由此可见如今国家是有多么的缺外汇。他要么是吸引人来参观我们的名胜古迹,要么是把非遗产品卖出去。这都不会伤害国家利益的。

方父道:“知道。你要不是做这个的,我们得更担心。你看你招了这么多人!”

方明澈道:“这四合院一共就七个员工。三个是退伍兵,还有四个是街道办介绍来的、做事勤快、家庭特别困难的大姐。”

听说员工是这两个来历,方父、方母心头稍微一松。

方母道:“城里的退伍兵不是要安排工作的么?农村娃啊?”

农村娃,除非是礼了功、上了战场,不然都不安排工作。至于说留在部队当军官,农村人啥门路都没有,基本没有指望。但当过兵,也是给身份镀金。以后回到农村,机会比普通农民要多些。

村里要是谁家的娃当兵去了,那也是祖坟冒青烟的事。仅排在考上大学之后。考大学是最近几年的事。但六七十年代家里娃去当兵,那真的是很荣耀的。

当兵在津贴意外,什么票据都发,吃国家、穿国家。退伍专业了还安排正式工作。

提了干穿四个兜的军装就更荣耀了。都是村级别,找对象才能找到解放军的。很多人在部队提了干,还不愿意回乡来找呢。

方明澈点头,“城市兵是要安排工作。但这两三年那么多人需要安排,就得排队。和阿嫣一起回城的知青一共有1700万,至今还有人没轮上。安排退伍兵,肯定也是优先安排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没上过战场排后头。而且,往往是安排回原籍。有一些人见识过首都的繁华,人家就不太想回去了。都是王三哥那里介绍来的。”

退伍兵的安置如今其实还算好。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后才真的是大问题。

当时不得已只能让各级部队自行做生意去筹措军费啊!可见国家穷到了什么地步。

我党建军50多年,一直过得很苦。但也就鬼子大扫荡那时候让部队参与过生产、做过生意。结果一年多下来,朱老总发现部队战斗力下降,果断喊了‘停’!

所以,怎么可能整治他这样顺应改革开放时势,出口创汇的商人?

方父看看这个宅子,“那你低调一点嘛!挣了钱揣着或者存银行,你莫声张!”

方母也道:“对啊,你这个宅子还完全是借钱买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多有钱呢!借钱超漂亮!”

宅子十几万,负债十几万,这不是完全借钱买的是什么?

方明澈道:“四合院的价值越来越被发现,华侨回来都指名道姓要买四合院呢。价格比一两年前刚发还原主时也涨了不少。我再不下手,买不到了。我这个年代来一趟首都,肯定要买四合院啊!”

不买四合院,他不是枉自重生了一回?

这未必还非卖不可啊?方父皱眉,买都买了。现在退给人家,也已经暴露了。

他压低声音,“回头万一有事,王家会不会把你推出去挡灾背锅啊?”

方父想来想去,觉得王家和自家合作,恐怕图的就是这样。他们找明澈当白手套,以后万一有事好丢卒保车。

方明澈道:“人家就不能是看上了我的聪明才智啊?放心吧,爸,真的没事。”

唉,说不通啊!主要是十几万,真的是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了。之前他摆大碗茶摊,一年赚大几千还在他们能理解的范围。如今三级跳到六位数,他们真的理解不了。

方父道:“你现在还能撤么?就安安分分当个大学生,以后毕业了是服从分配端个铁饭碗还是继续深造读研究生都好哇。你现在的钱,也用不完了吧。”

要是说小儿子只是成了万元户,他真的能接受。虽然说万元户也是凤毛麟角,但毕竟全国还有将近1%的人是万元户。但一下子蹦到买个房子十几万,他真的有些接受不了。挣大钱,就要冒大风险!

方明澈道:“咋,你们这是还不相信改革开放,不相信我们的总设计师?你们不是都干提前分田单干了么。”

他现在的钱,确实是够了。但是,再是改革事业有反复,那也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世道已经变了!

方父道:“提前分田单干,那也不是我们一家的事。全村都有份的,支书领的头。要抓人坐牢也抓不到我头上。这种事都是枪打出头鸟。你现在就是个出头鸟!”

法不责众,责也责不到他一个老农民头上。大伙儿心头都有数,这才敢干的。支书心头也有数!反正就万一支书被抓起来了,大家就是集资都要把他家的孙辈供出来。

再说了,还有小岗村那十八个农民顶在前头呢!

方明澈道:“是啊,都已经出头,未必还能缩回去啊?我现在已经很出名了。去年元旦前,外交部宴请各国在京使节还有著名外商,都打电话给邀请了我的。”

方母和方父对视一眼道:“这件事我们倒是听明成回来吹过。”

“什么吹过,这就是事实!是外交部工作人员给我打的电话,邀请我们去参加的。当时颜颜还和几个大使家的孩子有过交流,平时也在电话联系。这还约了儿童节一起去动物园玩儿呢。而且我们现在就是挂靠在文化部的下属单位。走,我拿营业执照给你们看。这是盖了公章的!别的你们不认,公章总要认啊。风向已经变了,文化部肯定不会随意让企业挂靠的。咱们下头的人还能有他们风是朝哪个方向吹啊?”

方明澈没办法了,跟他们解释不通。干脆不解释了,直接让他们去看权威的明证!又是外交部、又是文化部的,还有军区老首长做背书。对他们这样拉大旗作虎皮,很明显就见了效!

昨天简单的接个风,席间他们听说了这栋宅子十几万,表情就开始有些不对。后来参观院子的时候,一则是骄傲,毕竟自家儿子都买了这么大的院子了。一则就流露了一些担忧。只是他当时因为和明峰哥、明成、韩平他们喝了几杯,一时有点忽略了。

方明澈也没往前头去,只是交代方敏再去第一进的办公室跑一趟。

方敏答应着就去了办公室,然后让韩梅给她。

韩梅楞了一下,“哦,好。肖刚,你上去取一下。”挂墙上在呢。

荷池边,方明澈继续道:“你们也不要把王老爷子的格局看得太小了!他真的不想沾惹,压根就不会掺和。你们知道他的分红拿去干嘛了么?人家大多寄给家里困难的烈士家属了。人家主要不是图钱。这就是个政治上进步,支持改革开放的表现。他可是首长,所有待遇都是高标准!要真有锅要甩,是我能背得起的?人家也不会找我背!这个生意,如果只是和他的儿孙做,你们这样担心无可厚非。但既然是直接和他老人家合作,大可不必忧心这个。”

方父想了想,“那是我们说错话,冒犯王首长了。”

方明澈眼看奏效,趁热打铁道:“爸,改革开发真的是我们普通人的一次机遇!比恢复高考更大的机遇。你肯定是想看到咱们方家能一代比一代强的吧?如果不抓住这次机遇,哪怕我这一房留在了首都发展,顶天也就是个大学教授。对家族贡献还是有限的!至少那样,我是无力让方健他们三个来首都读书的。大城市老师的工资也不高!而且,离我毕业还有两年。两年后方健搞不好都混社会去了。”

要说服老头子,还得从他最看重的家族利益出发。

半晌,方父道:“真的没事?”

他是希望儿孙不用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就苦哈哈的种地,只得温饱。但小儿子这步子迈得太大了。

正想说什么,忽然看到小孙子跌跌撞撞迈了一大步,他起身道:“你小子慢着点,小心扯到蛋了!”

方畅有听没有懂,继续扑腾。而且确实没扯到,他才会继续迈步的。

方明澈一阵无语,怀疑老头子在影射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方敏抱着装营业执照的玻璃框进来。方父拿过来仔仔细细的看。

方母道:“你给我看看。”

“你又不识字!”

“不识字,但我认得公章啊!”

方父拿给她看了看。方母道:“还真跟村支部的大印一个样,就是里头的字有一些不同。”

方父好笑地道:“这都不知道差了多少个级别。”

这上头确实是明明白白写着文化部下属企业,公章也盖了。而且昨晚听明峰和明澈边喝边聊,说是明澈生意都做到东京、伦敦、巴黎去了。

方父重复道:“改革开放是普通人的机遇?”

“是啊,不是改革开放,我一个农家子弟怎么可能有机会和这个部、那个部打上交道?”

方父叹口气,“好吧,你说的这些已经是我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而且看起来确实堂皇正大的。但你记住,不要露富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