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2章 父母抵达(1 / 2)岁晏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2章 父母抵达

过了五一节,旅行社的办公室就搬迁到四合院的第一进院落了。韩梅组织的搬迁,把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林嫣都忍不住和方明澈道:“她的能力是尽有的。”她还以为自己得操不少心呢。

方明澈笑了一下,“收入高,主观能动性就全出来了。”

上辈子韩梅接了老丈人的班去厂里上班,跟林怿如今的工作态度其实差不多。成天能摸鱼就摸鱼,混工资。但98年下岗后,两口子为此吃了大亏。

当时阿嫣已经不在了,但颜颜1995年考上了bj的大学。偶尔周末也会去走动、走动,看望一下姥姥、姥爷。这是礼数,毕竟是孩子长辈。

拎着东西去,吃一顿饭就回学校,不会留宿。到那阵,他们住的依然是老丈人分的这两间房。那时候还有了颜颜表弟。十二岁的小伙子,晚上也是住在饭厅当‘厅长’。

据颜颜电话里告诉自己的,她舅舅、舅妈都很羡慕自己当老师不用下岗。后来韩梅是去了超市干收银员。那会儿四十了,没什么别的选择。

林怿,他记得是去开出租车了吧。和贺师傅如今一样,车是老板的,每月得上交一份钱。但这年头的出租车司机很赚钱,1998年之后就不怎么样了。物以稀为贵,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两人挣的钱也就是糊口。两个中年人下岗,两个老年人没了退休工资。经济一下子就拮据了!

他当时打了5000块到颜颜的卡上,让她给姥姥、姥爷送去。毕竟是阿嫣的父母!

1998年,他工资其实也不是多高,就几百块。一个人养着女儿,烟都不敢抽好的。

林嫣点点头,“她的主观能动性确实是被调动起来了。还是财帛动人心啊!”

方明澈笑了起来,“你弟就富贵不能淫!”

林怿真的稳得起,老婆都能拿300来块一个月了,愣是不受刺激。下班了依然是伙着工友打牌。别说职工大学,人家连职称考级都不去考。

说到林怿,林嫣也只有叹口气。真是一点上进心也没有。

“他如果不是我弟,我看韩梅肯定现在就想把他甩了。”

林怿为什么这么有底气?还不就是仗着韩梅是在自己姐姐、姐夫的旅行社上班。

可即便韩梅不甩了他,平时言语中看他不起,他就不难受么?

方明澈正色道:“你告诉林怿,如果韩梅和他离婚,我不可能因为他的缘故就开除一个有用的下属。”

林嫣点点头。

他们夫妻在这里闲话,那边用小货车运过来了的办公桌正一张接一张的被搬下来。然后抬进做好了挂式门牌的各个办公室。这门牌也是雷家人做的,和房子风格统一。

办公桌是绑了软布迭放的,不然搁不下几张。就这样,还得跑第二趟。但是没办法,现成的货车就这一辆。如今又还没有搬家公司。

商务车拉客去了,而且那也不是运货的。所以,有车有司机,多跑一趟好了。这样性价比最高!今天是周日,行政人员都用起来,自己搬自己的东西最上心。算加班两个小时。

肖刚从方明澈二人面前经过,问了下林嫣,“表姐,厕所在哪?”

“那边。”林嫣指了一下方向。

厕所也是新弄的,以前的四合院都没厕所。如今每一进都专门弄了一个小单间做厕所。蹲坑式的,上方各有有一个抽水箱。

另外,第一进和第二进各弄了个厨房。第一进厨房所在的那排房子,以后就是旅行社的伙食团了。专门招了几个做饭好吃的大姐。

第二进的是做给住民宿的客人吃。老王那里的俱乐部,卖炒饭的利润都很可观。他们也弄个小饭馆,顺带赚一笔。

不图像老崔那样赚个盘满钵满,但弄个厨房又不费事。老崔把左右邻居家的小院子都给买下来,把饭馆扩大成原来的三倍了。

那可是两个一百多平米的小院子,怎么也得要两三万。反正如今个体户的营业执照挂上了,生意好得很。

过了一会儿,肖刚从洗手间出来。他对在廊下说话的方明澈和林嫣道:“我刚在厕所附近转了转,绿化很好哎。”

这院子正月间开始搞的,雷师傅他们就把修复房子和搞绿化同步进行。毕竟是明清御用的第一包工头,园林景观也搞得很不错。树木草连移植到现栽种,弄得很是漂亮。

林嫣都说虽然了八千,但这钱得挺值的。

办公室搬迁完毕,方家一家四口就从小偏院往华侨公寓搬了。他们家更简单,所有家具、家电都不动。把衣服装好搬过去就是了。

林嫣在友谊商店买了一整套新家具、家电。家具都是好木料做的,带点欧式风格。家电全是进口货。如今确实是进口货更好。

21英寸的彩电,波轮式套桶全自动洗衣机70年代就有了,电冰箱,空调.

用她的话说,反正都已经负债十万了,再添几万也没事。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先享受了再说。

大杂院不少邻居都来帮他们搬家,其实也是趁机跑到大名鼎鼎的华侨公寓来看看。刘青峰、耿山开着小货车把电器载回来。朱大海、胡勇他们五个帮着一起搬到电梯里的。

嗯,前几天,林嫣和朱大海、胡勇他们五个坐下来谈。最后达成协议,林嫣占25%,朱大海15%,胡勇他们四个也各15%。股金一共是两万块!

如今出面管事儿的是胡勇。朱大海本来还想争取,林嫣直接把他否了。

“你牵头,回头又弄得各方都来要干股不成?”

朱大海想说那不是有你们两口子么。有这两口子出面,他相信没人敢胡乱伸手。但话还没出口,就知道这话不能说了。

林嫣提议让胡勇牵头。毕竟那四个人就是他牵头,过去一年半,内部没有出乱子,外头也没人伸手。

朱大海很想说,那还不是因为你们两口子之前在村里什么关系都捋顺了。但胡勇他们四个自然是拧成一股,林嫣也支持,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余地。

林嫣道:“老朱,咱们做事情,一定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确保大家的利益最大化。你跟我一样,等着分红好了。哦,你还要做事,那还多一份工资收入。”

最后朱大海不得已同意了让胡勇掌舵。他当个做事的股东。他不做事,胡勇就准备踢他出局。本来他也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人物。吸纳他,只是为了少一个人捣乱。

如今大家是要抱团把齐顺挤走,独占这一片的市场。

过两天就要去买拖拉机了,先买三辆。剩下一万一,大家就准备先靠这个钱把齐顺打个落流水。

刚才拆了包装电器的纸箱子进行安装的时候,就连袁大妈都忍不住啧啧出声。这也太先进了!光这些就要值几万了吧,如今的电器可都贵。尤其这进口货!

然后林嫣就说出了负债十万的事。

老邻居门一愣,然后反应过来。那套大四合院!听说十多万呢。

林嫣笑道:“回头5月18号开张,请大伙儿过去坐坐。顺带也看着我们家畅畅抓周。”

朱文娟笑道:“518,我要发!畅畅的生日还真是好日子。”

“纯属凑巧!”

买家具、家电的事,方明澈都是由得林嫣做主的。其实过几年国产电器发展起来,进口货的价格就被打下去了不少。不过,几万块而已,他老婆想提前几年享受当然没问题。

他们努力挣钱,肯定自己也要享受一下。而且别说,进口货比国产货的质量确实要好一些。

邻居们还在议论纷纷,这华侨公寓的房子也太好了。还有这些家具、家电也都太好了!

林嫣道:“在华侨公寓里,这应该就算是正常配置。”

可以不用装穷了,这感觉真好!而且,邻居也都默认他们就该过这样的好日子。

关键,他们还负债十多万,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了。

她就是从那七万里挪用的钱来买家具、家电。可惜华侨公寓没人卖房子,不然用来买房子更划算。

不过,旅行社的利润节节攀升。光他们家,一年就能分红四十来万吧。所以,就算如今负债十几万,她也没有多担心。

方畅已经能不太稳当的走几步了。人菜瘾大,成天摇摇摆摆走得很起劲,跟个小不倒翁似的。‘头盔’肯定是离不了的。护膝、护腕依旧戴着,也是省得摔到了。

他还能说几个简单的称呼。爸、妈、姐之类的。这会儿他就摇摇摆摆的往前冲,直奔房间里去。

颜颜赶紧跟在后头,“那是我的房间,你要进去参观么?我的!”

方畅扶着门站好,伸手拍拍自己的胸口。意思‘我的呢?’

“这边、这边,你的房间在这边。”颜颜引导他去旁边大一点的房间。

方畅是和敏姐住一间,所以比她单独一个人的房间要大几个平方。但是,她的房间采光要好一些。爸爸妈妈说了,他们尽量一碗水端平。

畅畅就换了个方向,先进了自己的房间。

妞妞和宋驰他们也跟着进去。妞妞忍不住道:“好大!”

这都跟她家的两间屋加起来一样大了吧。

这套房子240平,四室两厅加一个书房,然后厨房、洗手间。所以,房间肯定不小。

古文乐也在妈妈怀里朝那个方向扑。朱文娟道:“好、好,我们也进去。”

她其实抱怨过,这听起来她跟自己儿子成一辈的了。但是古家这一代的字辈就是文字辈。倒是她文娟的文不是字辈,只是觉得这个字好听。

要改,也没有让古文乐改中间这个字的道理。最后就干脆不理会了。

小家伙这会儿四个来月了,脖子已经稳稳的竖起。刚一进来,眼睛就到处逛。这会儿他很有主见的要进畅畅的屋子去,朱文娟只好抱着他进去参与集体活动。

宋嫂子和林嫣道:“那你们颜颜接下来还是在原来的育红班读书么?”

林嫣带头,“把这学期读完,再转过来。”

下学期就在附近的华侨子弟校上学,教学质量相当不错。是王德显帮着跑下来的上学资格,读正价。颜颜已经被带去面试通过了。她曾经出国的经历,以及英语、日语的口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至于方健他们三姊妹,是高翔和古大爷出面帮忙找的学校的关系。嗯,都是高价,因为没有京户嘛。

5月10号,方父、方母就要准备进京了。这次进京是徐盛顺道来家里接的他们。

“师爷、师奶,我正好要去ls市区进货。顺道就把你们捎去了。”

方父知道他买了辆二手小货车,的确是每个月都要上去进货。徐盛现在除了继续干黑市买卖,还弄了个正规的杂货铺。明的、暗的钱都在赚,准备慢慢的过度。

之前也是个体户的营业执照都挂上了。这有个身份还是要好些,能光明正大经商了。不过,还是有些舍不得交那么多的税啊。但显然,这才是大势所趋。

于是方父便答应了坐他的便车。

这天出发,徐盛估着时间一早就来家里接人。

方明华帮着二老搬行李上车,“小伙子,等下上火车还要麻烦你了。”

人家是去运货的,回程他很占位置。不然他很想跟着去火车站,把父母送到卧铺车厢才放心。

徐盛道:“师伯你放心,我一定把师爷、师奶送到车厢里安顿好。”

方明华听他喊自己师伯,不由失笑。自从他兄弟发达了,确实有人来面前各种弯酸,但也不少人因此对他态度变得很好。

方父临上车前看看大儿子光秃秃的手腕,把自己的手表摘下来给他戴上。

“老子去了首都是要上班挣工资的,回头再给自己买一块戴就是了。这块你拿去戴!”

这是瑞士的梅手表,一对了三四百。在他们这些小乡镇,目前还很少人戴。

方明华道:“爸,不用,家里有座钟呢。”他说着就要撸下来。

“你拿着就是了,听老子的。”

目送载着二老的面包车远去,袁淑芬道:“你转性了?”

去年婆婆戴着一只进口女士表回来,她就眼馋得不行。不过,婆婆肯定是不会给自己的了。

方明华道:“那我不能推都不推辞一下吧。尤其还当着外人的面。”

他抬起手腕来看,有个手表确实方便得多啊。而且,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嗯,他沾老二的光确实是不少。

袁淑芬撇嘴道:“这才是真正的爱不释手呢!”老娘也是懂成语的。虽然就读了一两年书,但这个词儿还是听说过的。

方明华白她一眼,“行了,八月底还要汇300块去首都呢。下地干活了!”

寄给自己儿女用,袁淑芬肯定没有二话。而且分明就不够,还得兄弟和兄弟媳妇贴补。300,也就够三个孩子一半的择校费而已。

“好,走走——”

徐盛肯定是说到做到,把车停在火车站外头,买了一张月台票就送二老上车。

他两手都拎着箱子,“师爷,其实不重啊。”

方父道:“主要是些夏天的换洗衣服。外加上次去首都,你师娘给我们置办的冬装。”

冬天的大袄子,就方明澈给他那件,他都拿给大儿子了。也就去年置办的冬装还能穿得出去。他们穿得差了,那是在打儿子和儿媳妇的脸呢。

方明澈让韩梅给两人买的都是卧铺下铺,十分的方便。徐盛看他们一路吃的、喝的带了不少,就没再给添。不然二老带着,路上也是累赘。

方父其实也是想着他要来送,所以格外多买了些。不然人家肯定是要给添的,那不好。穷家富路的,还是自己多准备一点吧。他们家如今倒也不至于在吃喝上头省了。

从前也是没办法,才把老太婆给逼成了那样。

12号下午四点,林嫣开车载着方敏和畅畅去火车站接爷爷、奶奶。

方明澈下午有课,还没有回来。颜颜这会儿倒是育红班放学了,但她还要去少年宫练习一节课的钢琴。

方父、方母出了火车站,就被方敏接到了。

“七叔公、七叔婆,这边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