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思想解放(1 / 2)岁晏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思想解放

周一是1979年的11月19号,邱氏父女就在小偏院住下来了。

他们父女是每天买菜,自己在小厨房里做饭吃。一般人肯定消费不起每天下馆子的生活。

反正买菜、买蛋很方便,就直接在林嫣那里拿批发价。邱老师那点微薄的粮油供应都留在了家里,给他老娘吃。

父女俩偶尔想吃肉,也只需要在崔嫂子那里分一点就好。爷俩一次买二三两肉,就能吃得很好了。

崔嫂子晓得他们是旅行社的人,也乐得原价就分给他们。毕竟他们的小饭馆,哦,现在叫私房菜馆了。以后是有机会承接旅行社带来的游客生意的。

人家会想吃首都的百年老店,但也可能想尝一尝家常味不是。关键是要有人引导不是。

方明澈一家三口很少用厨房,也就早上煮三个鸡蛋一人一个。其余就连煲各种汤都是崔嫂子那里给包办的。这厨房平时就归邱家父女用了。

方明澈这也是没法子,他给人家爷俩提供不了更好的住宿条件了。每天往返太累人,就只好让人家在自家空着的小房间先凑活一段时间。那里头放着的东西,都尽量搬到大房间或者厨房的角落搁置。

玲子、小胡都一早就来和邱姐一起上英语课,邱老师一对三的教学。

方明澈和高老师都只能是上课的间隙,见缝插针的参与。老程、小徐几个想做兼职的,也骑车跟着方明澈回来。晚上上了课再回学校。

邱老师就打破了教学常规,完全是教的实用型的英语。

王德显这几天下班后都在过来,拿广告图册和大幅的广告画过来给方明澈看。两人加上高老师一起,再推敲一番。做开业最后的准备工作。

王德显也跟着听了几节晚上的英语课。

方明澈找人给接了一百瓦的大灯在庭院里,然后弄了厚布四面挡风。

这天晚上,大家课间休息,陆续去上厕所。袁大妈过来了。

学英语这件事袁大妈肯定是不会管的。听说他们要开旅行社给国家挣外汇,街道办也乐见其成。

大家如今都很有集体荣誉感,知道这是国家迫切需要的东西。另外,如果说雇佣的事,目前真正在册的其实就三个人:司机小胡、导游邱姐、文员玲子。其他都是在职或者大学在读人员。

所以一开始方明澈还真有点纳闷袁大妈来做什么。

菜生意那块,袁大妈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她不可能挡大杂院好几个年轻人的财路。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人总是要吃饭的。没有稳定收入,这是要逼人犯错误。后患无穷!

方明澈看着袁大妈有些狐疑,心头反省自己最近好像没干什么太出格的事啊。

袁大妈道:“小方,你不要这么看着我。好像我一来,就是要找你茬似的。要怪,这得怪你自己。不是你一开始在这里蒙混着当了四个月盲流,我能日常盯着你么?今天过来,是通知你们这个小偏院的三家人,明天一早一家出一个人去扫雪。这两天下雪了,路不好走。咱们街道分到的路段是.明天到点就拿着大扫帚出来,大家轮着来。这样才能都按时上班去。”

确实得把路扫出来,自行车和人才能走动。方明澈恍然大悟,“哦哦,好的。”

这活儿辛苦,要赶在大家伙上班、上学前就清扫好。就大家分片区的去扫。

他道:“袁大妈,街道不是还有不少年轻人没找到工作么。要不您问问大家伙的意见,看大家愿不愿意出点钱,请这些人每天负责清扫。要是大多数人愿意,您再跟上头反映一下。这样,双方得利。那不愿意出钱的,就出力嘛。”

古大爷站在屋檐下出声附和,“我也觉得小方这个主意不错。”

袁大妈道:“行,那我明天挨家挨户问问。不过,明天早上你们还是要出来扫雪的。”

“好的。”

第二天早上六点,方明澈不得不离开了温暖的被窝。阿嫣是孕妇,颜颜才是个三岁多的小朋友。他们一家三口肯定只能是他去啊。

他出了房门跺跺脚,旁边邱姐也从厨房那边出来了。两人都戴着雷锋帽,只露出眼睛来。手上戴着手套,拿着大扫帚。

邱姐道:“要不要等等古之光?”

话音未落,古之光房间的电灯亮了。

方明澈道:“那等等他吧。”

邱姐道:“还有几天就开张了,你紧张不?”

“能不紧张么?半年的租车费用4500得一次性给人家。一天25块钱呢!再算上别的耗消,哪怕咱们是草台班子,一个月的成本也得1000多了。要是没生意,我还得背债。一切就看过两天,咱去首都机场能拉到多少客人了。”

古之光也很快差不多的打扮出来,“不好意思,第一道闹铃没把我叫得醒。”

方明澈道:“走吧。希望袁大妈那里很快有好消息。”

不然,隔几天就要轮到这么早起去扫一次雪,还真有点吃不消。

古之光道:“主要也是以前都是轮流扫的,袁大妈她们也没想到今年多了40万回城知青。完全可以安排专门的人清扫。”

其实平时的清扫都是清洁工在干。但这下了雪,工作量一下子就增加了。光靠清洁工可来不及一早把路清扫出来,这才让家家户户都出一个人。

他们到了指定路段,和其他人一起开工。有人拿铲子,有人拿扫帚。

被指定为小组长的人道:“大家都快着点,早点扫完咱们也早点回家。还要上班、上学呢!”

没扫一会儿,方明澈就浑身发热了。好在他们三个要么是回村青年、要么是下乡知青,都是干过活、吃过苦的。至于其他人,如今也没什么四体不勤的人。还是赶在大家伙的上门高峰前搞定了。

到下午方明澈再骑车回来,袁大妈就通知了:愿意出力的出力,愿意出钱的出钱。反正找不到活儿的回城知青是愿意来干这个临时工的。再辛苦,总比无所事事强。

方家,昨天方明澈就表了态,袁大妈直接把他们归入了愿意出钱的行列。家家户户都出钱,那摊到每家每户钱就不多了。邱姐也咬咬牙出钱!

他们家三代人,如今就靠着邱老师一天3块钱的培训费过日子。但这个钱也不算少了。而且,马上她就也能挣导游费了。

方明澈肯定没忘了给她画大饼,她当导游是可以提成的。如果生意好,没准一年以内他们父女就能在附近买上一间、两间屋了。如果用租的就更快。那样,就不用和方家一家三口挤这30多平建筑面积的房子。

至于古家父子,肯定也是交钱省事儿。古大爷一个月收大几十房租。古之光当大学的图书管理员还兼着一门基础课,收入在当下也还可以。父子俩一个月一百多还是用不完的。

方明澈交了费用道:“太好了,明天可以睡个好觉了。”

袁大妈给他们登记下来,这三户是交了钱的。

“以前都不能这么搞,我一时也没想得起。”

从解放后就是大生产运动,人人参与的。一开始修水库,大家都是义工哦。那会儿全国人民心都是齐的。就刚解放那几年,大家干义工修了八万多座水库。自带干粮啊!

当时修明十三陵水库,大家伙儿都很积极主动的去。就连毛主席、周总理工作之余都去干义工呢。

方明澈点头道:“对,那会儿心确实是齐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但现在其实也是!改革开放也是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上上下下就一个目的:搞钱、不再受穷!当然,第一要务就是要让人有活儿干。国家现在能想的办法都在想!”

袁大妈想了想,“你说得是。”

问过家家户户的意见,绝大部分人愿意出这个钱。没工作的人也愿意受累挣这个钱。她去上头反应情况,也是立即就得到了批准。以前真的不会这样的。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了。

把这件事应付过去,方明澈就开始忙活去首都机场拉生意的事了。11月24号星期六,王德显把十三座的、九成半新的商务车开过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