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再想有在天安门广场摆大碗茶摊、借到海量客流量的好生意,那是不可能的。方明澈得给眼前这两位提个醒。
朱大海也知道,不会再有那样的好事了。如果不是那个摊位是靠着方明澈才能有的,他肯定早就自己干了。
光是他自己,肯定在合作社的地盘弄不到那个位置。
离得远了,也不可能有那么好的生意。别处,不可能一天卖掉那么多大碗茶的。
还不如跟着小方干,还稳当些。不用自负盈亏!
小方回去25天,他挣了125块。加上之前的,也有200块了。
他这几天其实也试过租了大杂院里邻居那辆三轮车,买了茶壶、茶碗,把自家的蜂窝煤炉子提上,骑着出去沿路吆喝。
但大街上完全没生意的。人家在家里,烧了开水想喝多少喝多少。干嘛钱买他的?
广场如今不让摆摊了。
广场附近大栅栏的指定区域,他要是敢去抢生意,那些有摊位、交了租金的直接不让他去。
至于做货郎,他又没有供销社的熟人,拿不到货源的。
供销社的残次品,其实都是黑市的尖货。没关系根本不可能拿到。
高老师道:“小方,你想说什么?说清楚点。”
“我接下来要做的生意,可能跟你们想象的差别很大。大海,之前说让你当货郎,但如果供销社那边弄不到货了,这货郎都当不了。”
当货郎,已经是有些丢脸的了。但他要做的新生意,比那还不上台面。又脏、又累,工作环境也不好。
高老师皱皱眉头。这到底是在说什么生意?
朱大海静默了一会儿,“不管什么生意,只要能维生就行。当然,违法犯罪的事我可不敢干。”
“你敢我还不敢呢。我这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高老师还好,到时候以勤工俭学的名义来做个会计,挣点外快。都不用坐班!但大海你的活儿是真的辛苦。也罢,你想占个先手的话,就先帮我找场地吧。你先在郊外找个两三百平的院子,最好附近就有大的垃圾场的。房租能讲成短期支付最好。如果回头你跟我干,这活儿给你按人均工资算。不跟我干,那就一次性付清。”
如今说是不让雇人,但暗搓搓的年广久那些人也在雇了。
方明澈要上大学,做生意肯定需要雇几个帮手。但数量不能多,不能超过八个。
毕竟是皇城根下,他不想当黑典型。
所以,把高老师算成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不占用名额就是最省事的安排。
这几年法制不健全。而且新旧交替,各种混乱。
1983年,牟其中还因为倒买倒卖的罪名被抓起来了呢。
其实只是他从异地倒腾回来的座钟卖了大价钱。因为数量巨大,赚的比较多。就被人举报了!
如果不是他在狱中写的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惊动了总设计师,没那么快被放出来的。
改革开放第一代下海的人,可以说都是以身试法,真的必须处处谨慎。
朱大海点头,“行,我明天还是借辆自行车出去跑。”
虽然是三伏天,但小方既然说了干一天活有一天的工钱,就比他闲在家没进项好。
但什么生意需要靠近垃圾场啊?
这个工作环境确实够差的。
高老师推了一下眼镜,有些不可思议地道:“小方,你不会想收废品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