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9章 破雍丘(1 / 2)快淹死的鲤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破雍丘

这名刘家子的战绩李扬没有落下,全部都报了上去。

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不仅是攻略城池最多的将领,而且还用计大败文齐主力,直接奠定了胜利,这份功劳怎么赏都不为过。

更何况他还是汉室宗亲!自家人加上极有能力,很快就搏得了刘向的好感。

他这个人就是有些厚此薄彼,一个姓氏在他心里就足够让天平倾斜了。

“这刘秀刘文叔立下了天大的功勋,光是连破三十余县这一条,朕觉得就足够提拔为汝南太守了,不需要李将军提,朕就会做决定!”

刘向思绪一二,然后说道:“朕不光要拜他为汝南太守,而且还要封侯!”

“陛下英明。”众人齐声说道。

这个人很明显是李扬的人,如今李扬的地位水涨船高,得罪他很不明智,更何况刘秀是汉室宗亲!刘向的态度坚决的很。

刘姓封侯本来就比外姓简单的多,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战功,皇帝喜欢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册封!

如今他还立下大功,再不封侯就不合适了。

唯一能拦下皇帝的人便是徐华了,但宰执也很倾向刘家人!巴不得多出现点优秀人才,又怎么可能出言反对呢?

“陛下臣以为可册封刘秀为宜城亭侯,不高也不算低。”一直保持沉默的徐华提了个意见。

闻言,众臣明显一惊,没想到宰执居然这么舍得。

别看就是个亭侯,但这也是实打实的列侯!最高级的那一等,这刘秀可还是初出茅庐,就算姓刘,也不能这么封吧。

关内侯就已经是极大的恩惠。

“臣附议!”

但也没有人反对,徐华领导的徐党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但凡大点的派系都和徐家有关系。

徐忠和徐旻两人的势力私下是对立的,这也是刘向多年的努力。

可却没人敢触徐华这个当代徐氏家主的霉头。

刘向也赞同道:“朕就是这么想的,我刘家这么多久尽出些酒囊饭袋,好不容易来了个还算不错的年轻人。”

“怎能不重赏?原本朕是觉得宰执会反对的,这样也好。”

接着,他清了清喉咙,“拟旨,豫州军立下大功,李扬拔擢为右将军、豫州刺史继续都督豫州诸事,封阳城侯,先锋大将刘秀做汝南太守,封宜城亭侯,领副职,辅助李扬处理豫州事物。”

“其余的可酌情自行封赏,在原地秣马厉兵,时刻准备迎接大将军的命令,北上讨莽!”

“朕期待他给朕更多的惊喜。”

刘向想的还是很周到,给刘秀封侯,也没忘给李扬封,要不然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很尴尬,毕竟官职是是上司,可爵位上又是低上一等。

索性就趁势也给了个爵位,也算圆了李扬先祖飞将军李广毕生封不了侯的遗憾。

光宗耀祖。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赞同。

刘向想了想,沉声道:“把豫州的大胜散播出去,朕要让它传遍天下!让那王莽看看,新朝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早晚将亡!”

这场胜利他不打算只让内部人知道。

两军主力僵持许久,这场突如其来的胜利必然能产生相当奇妙的化学反应。

具体的表现就是陈留的汉军士气高涨,而新莽军则正好相反。

………

陈留,汉军大营。

徐元捧着关于一份竹简,脸色复杂的走了进去。

而另一个统帅徐旻则已经等候多时,这样的情报他已经看过了,心思同样算如此。

即欣喜又怅然。

汉军取得大胜,攻略豫州,当然是好事,原本情绪低迷的将士也能振作起来。

可自己作为成名已久的名将,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战果,鲜明的对比之下,难免会有些急躁,如果再攻不下陈留,着实说不过去。

“这豫州的战事不知兄长怎么看?”徐元将东西放下,沉声问了一句。

徐旻回答:“当然是喜事一桩,这是我大汉的胜利,如何不喜?”

徐元点点头,“的确是喜事,但你我可就要有的忙了,再不做出点成绩,如何向陛下交代?”

如今大军止步陈留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守将王寻闭门不出,施行乌龟战术,只守不攻,任你用什么计策。

就只是拖延时间!为关中的王莽争取反应时间。

经过甄丰等人的劝告,这位自暴自弃的新始祖也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调配关中大军,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最终硬生生的吊了一口气。

大型叛乱都在几个月时间内扑灭,剩下的小型盗贼也不成气候,除了汉中的叛军外,新莽内部已经平息。

新朝并非完全无药可救了,只要打退汉军定然入侵,他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将心思放到赤眉军以及汉中军身上,不说恢复鼎盛,最起码苟延残喘十几年不成问题。

为了快速平定天下,这一战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莽朝廷正在大规模征兵练兵,破釜沉舟!与汉军背水一战。

正是因为这个,王寻才一味采取防守策略,只守不攻,他对于局势看的就比较通透了。

知道自己这不到十万的兵力根本无力回天,面对的徐元徐旻两人也皆成名已久,不可能犯错,如果看到希望,那毫无疑问是圈套!

这一点比文齐强很多,当然也是面对对手不同。

两徐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而刘秀初出茅庐,战绩也被掩盖了下去,没人知道他什么斤两。

再加上努力伪装的结果,导致文齐做出错误判断,若是换成李扬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击的,那属于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发挥作用。

徐旻也沉默许久,然后才开口:“唉…王寻派兵修筑了大量防御攻势,我们的兵力虽然完全碾压他,可想要强攻还是不够。”

“王寻这个人也倒是一个擅守的将领,完全找不到突破点。”

徐元也插了一句:“不错,还是要从内部入手。”

“你的意思是?”

“策反敌将,这新莽早就和几年前不一样,众叛亲离,众臣众将各怀鬼胎,只要开出足够的价码,找到合适的目标,此事大有可为。”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如若不行,那就只能围城了,等到其弹尽粮绝再言其他。”

外部坚不可摧,那就只能在内部攻破了!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能策反一部分的新莽将领,那就可以里应外合,联手骗开城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