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城破
汉军与北门守将张丛建立联系,成功策反,对方答应趁夜打开城门,迎汉军进城,同时还愿意招揽一些同样对新莽失去希望的将领秘密发动叛乱。
对于这些,李扬并没有拒绝,照单全收,承诺只要愿意弃暗投明,便都可以给予妥善安排。
毕竟大家都是汉人嘛,做同僚总比做敌人的好。
………
三日后,与城内守军对峙许久的李扬再次着急众将议事。
显然是内应张丛那边有了消息,只要一切顺利,多方不玩碟中谍那一套,那攻进汝阴便顺理成章!
众将依次坐在两边,李扬则在首位,不过有一点与往常颇为不同,那就是作为先锋大将的刘秀居然被安排在了主位上!
这是众人一致要求的,刘秀虽然不想,但也没办法。
很显然,大家已经认可了这位豫州阵营的二把手,只要城破,那他便是汝南太守,绝对的实权职位,而且有很大概率会继承李扬的衣钵。
在这个时代,白手起家已经很艰难,互相争夺地盘的时段已经过去,开始趋于稳定。
每个郡每个州都有主,唯一还未尘埃落定的便是关中河南和巴蜀,可这些地方朝廷短时间很难收回来。
关中已经许诺给了赤眉军,作为天下正统朝廷,食言终归不怎么好。
而汉中的义军已经成势,等新莽灭亡,他们将大门一关,便可割据巴蜀,一时半会只能诏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并非开玩笑。
强攻太难,所以可以争取的土地已经很少。
在这种格局之下,李扬这个控制豫州的大军阀就显得极其重要,临近南阳,而且还是徐家一手扶持上来的。
背靠大树好乘凉。
“诸位张丛已经来信,明天午夜,他便会敞开北大门,同时联合文齐部将共同在前将军府暴动!与我们里应外合。”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汝阴唾手可得。”
坐在主位上的李扬开口了,一切的一切已经妥当,事成之后,朝廷可以给他颖川郡丞的官职,对于一个降将来说已经很有诚意了。
张丛也满意,太守他从来没奢望过,做人不能太贪心,一个差不多的官职就不错。
这时,有人说出了心中的顾虑,“主公这会不会有诈?”
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次自己这边就已经上过当,被王邑伏击,遭遇大败,而丢了汝南,从此身败名裂。
若非有宰执力挺,恐怕根本就不存在今天。
李扬其实也担心:“不排除这个可能,但即使是这样,也值得冒险。”
“我们无论兵力还是士气,都完全碾压新莽,我倒要看看能翻出什么浪出来。”
阴谋诡计也是在实力对等的状态下才有用,绝对碾压且外无援军,任何计谋皆无用!
比如当年被几十万汉军兵围垓下的项羽,他就算是再怎么勇猛,动用任何计策,也改变不了自刎乌江,最后被分尸的解决!
差距太大,天下尘埃落定。
见主公已有把握,那名将领也不再多说什么,口中称是。
李扬朝麾下将领扫了一圈,之后道:“这次夜袭我依旧不参与,你们听从文叔调遣。”
“遵命。”众人齐声道。
他们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轻视的想法了,心服口服,这名小将太厉害,一战连下三十县,又用计使文齐轻敌,贸然出兵,最后被打的大败,对峙局面打破。
若是没有对方的努力,汉军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如此庞大的战果,想要兵围汝阴,至少还需要僵持几个月才行。
“末将定不辱命。”刘秀也不再推辞。
他之前低调行事,还是害怕被人盯上,落井下石,最后沦为主公李扬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可没有徐宰执的赏识。
除了点什么事,那就是真的全都完了,被罢官都是轻的,说不定会被处死!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等打下汝阴,他便是汝南太守,豫州派系的二号人物,也能得到官复原职的李扬的庇护。
加上天下已定,几乎不可能出现汝阴之败的那种事。
次日夜,刘秀率领几千精锐汉军驻扎在北大门前,因为行事毕竟隐蔽,加上有内应遮掩,对方并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都听好了,所有人都在马蹄上裹好麻布,马皮戴上铁套,不可发出半点声响!”骑在战马上的刘秀吩咐道。
既然是要奇袭,那便没有比骑兵更为合适的兵种了,做完消音处理,便可神不知鬼不觉都冲进城内。
一旦披甲的精骑踏进空地,那就是没有任何步卒可以抵挡!新莽因为丢失了陇西和并州等养马地,导致战马奇缺。
这汝阴城内的骑兵恐怕连八百都不到,而刘秀手上有近两千!
更何况,士兵也不可能随时骑在马上,等反应过来时,便为时已晚。
“呜呜呜…”夜枭的叫声传来。
这是专属的暗号。
刘秀则抬起手,语气严肃,“传令众将,准备进城。”
一丈厚的大门缓缓晃动,门轴涂抹了油,所以不会出现多么大的声响。
北大门开了!
“进城!”随着刘秀低沉的声音,将领立马发出暗号。
两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骑兵纷纷向前推进,马蹄裹着布,剧烈的马蹄声响被掩盖,接着夜晚,犹如索命的鬼差。
“快,快……”张丛的身影出现在门旁。
在对方的指引下,上千汉骑依次榻进了城内,这班岗的士兵都已经被策反。
刘秀骑着高头大马,居高临下的看着内应。
张丛也认出这是汉军的统帅,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将军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便是前将军府,通往其他城门的路线我都画在这图上。”
虽然他知道攻城的大部分将领都曾经从属豫州,对地形都了如指掌。
但难免不知道嘛,还是冒险一点,这一次张丛可以说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这上面!
绝对不允许出现丝毫的马虎和意外,要不然,汉军可以撤离,自己那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刘秀弯腰,接过舆图,看了看,妥善收好,“放心便是,汝弃暗投明是明智之举。”
………
前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