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来自《北川编辑部的签约通知时,弓子和梅吉人都是懵的。
被知名文学杂志签约是他们决定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两人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别说他们这种小混混,听说被出版社反复刷掉的大学教授都不计其数。
他们根本没想过自己第一次投稿就能顺利通过!
同样得知了这个好消息的阿信既无奈又欣慰,知道这样一来,弓子是真的不可能再回浅草当小太妹了。
1998年7月下旬,东京最热的日子即将到来,租了一套廉价西装的梅吉载着弓子来到了北川文娱本部大楼。
两人头一次进那么大的正规公司,亦步亦趋,生怕做了什么错事,被周围的工作人员嘲笑。
起初门口的接待人员还以为他们是来应聘的年轻大学生。
在随口一问,听到两人竟然是公司发函邀请的“准签约作家”后,接待人员的态度顿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年头,纯白纸作家,还是两人协同合作,能被《北川签约,简直就是天选之子!
“两位请这边请,小心台阶。”接待人员热情洋溢,一边向他们介绍着公司的情况,一边旁敲侧击,询问他们是谁签下的作家。
“薰子?”接待人员并不记得《北川编辑部里有这么一位编辑。
按道理,公司里能向作家发出邀约并一口敲定签约事宜的编辑,起码也得是个副主编。
可名叫薰子的编辑,她完全想不起来。
不会是两个骗子吧?
接待人员将信将疑,正打算找个借口向编辑部的人求证,一道悦耳的声音忽然在正前方响起。
“请问两位就是写《生活在浅草的我们的作者么?”
薰子甜笑着朝他们招了招手。
她刚才在工位时听到有人说来了两个奇奇怪怪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是谁的签约作者。
一算时间,估摸着北川老师要求签下的那篇小说的作者们也该来了,便离开工位往外走去。
一行人恰好在编辑部办公区外的玻璃门处碰了头。
“您就是薰子编辑么?”相对稳重的弓子向前走了一步,代替性格暴躁的梅吉,和薰子交流了起来。
看到薰子身上戴着《北川的铭牌,接待人员立马明白这两人没有说谎,顿时放下心来。
只是这个年轻的女编辑,她怎么都觉得很眼生,好像编辑部的名册里也没有“薰子”这个名字。
“薰子编辑,人已经帮您带到了,那这里就交给您了。”
接待人员没有想太多,直接冲薰子鞠躬,就像对待其他编辑一样对她。
薰子笑着回了礼,然后冲弓子两人招了招手:“两位快来快来,北川老师可是等了好一会儿了。”
“北、北川老师?!”
刚和薰子聊了几句而成功缓解了尴尬的弓子两人顿时又紧张了起来!
现在只是签约《北川,都需要北川老师亲自审核了么?
“是啊。北川老师前几天看完你们的稿子后,就说要亲自面谈你们呢。”
薰子笑着点了点头,带着两人一路穿过办公区,朝着斜后方的总编办公室而去。
自创刊起,《北川的总编辑便连续换了三次——
北川秀心目中最想要的总编人选是斋藤玲奈。
可惜斋藤玲奈现在已经是《文艺的编辑部部长了。
让她跑来《北川当总编,既委屈了她,又让《文艺大出血,北川秀再想,也不会干出这种损人利己的事。
至于其他招聘来的业内精英,终归没有斋藤玲奈那么符合他的心意。
《北川步入稳定期后,销量开始逐步下滑,几名总编都没能将颓势止住,自然试用期一到就被辞退了。
这一任的总编是从女性文学杂志里转行过来的,原本北川秀以为她会挺不靠谱,没想到还意外的能干。
弓子两人胆战心惊的跟着进了办公室,见到堂堂总编都像是喽啰般站在一边,心情更加紧张了。
“两位就是《生活在浅草的我们的作者么?”
北川秀坐在老板椅上,饶有兴致的看向两人。
在意外看到这篇稿子后,北川秀第一时间想起了川端康成写过的一篇并不算十分有名,但在纯文学界的口碑却非常硬的《浅草红团。
川端康成的小说以“意识流”和“新感觉派”为主。
除了最著名的几部外,其他的作品如果能对上电波,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可要是看不对眼,不仅会感觉不到小说中独特的日式物哀美感,还会觉得在无病呻吟,不知所云。
《浅草红团就是这种读者评价两极化十分严重的小说。
《浅草红团也是川端康成“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品。
北川秀在研究生时期为了写毕业论文,基本把日本近代史上的所有文学作品都看了个遍。
其中他最喜欢的,毋庸置疑,自然是和他一样,屡屡被诺奖拒之门外的村上春树。
而排在村上春树之后的,便是原历史中,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新感觉派”小说不仅对日本本土文学作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隔壁一批又一批中生代的文学家。
譬如余华就曾说过:“川端康成的作品几乎笼罩了我最初写作时的头三年,那段时间我排斥了几乎所有别的作家。”
日本极为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小林秀雄说:“我一直认为,川端先生的内心是那么冷漠,那么空旷,那么值得珍惜。
他不是自己活着,他还活在他人的生命中。
在无数人那空空如也的人生中,有川端先生的小说后,一道道光芒升起。
这就是他抒情的原由。”
作为川端康成笔下“新感觉派”作品里的代表作,《浅草红团以漫游者的视角,描画出了浅草众生的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