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恰科夫看了这种情况,他倒是老老实实的把普希金写的内容给誊抄下来,并且夹在了笔记本里。
这首诗或许在创作完成了以后,并没有像是其他诗歌那样出名,不过却一直被保存着,直到后来贵为帝国总理的戈尔恰科夫亲王在1883年以高寿去世以后,才最终在他的遗物当中被发现。
“我们应该保留下来,以后或许能够拿出来做个纪念。”
这个小眼镜在同学们当中,也是个和事佬,显然也很有外交官的天赋,社交技能是拉满的。
“是啊,应该做个纪念。”
他们说着的时候,皇村这边的教堂里也开始敲钟了。
“这是怎么回事?”尼古拉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不过因为这些天都在课堂上,而且皇村这边学校的管理也很严格,虽然他和米哈伊尔兄弟两个可以到兄嫂的亚历山大宫去居住,可是上学也一直都是在叶卡捷琳娜宫,对于彼得堡发生了什么,还是一无所知。
正当他们准备拿着自己的期末成绩单各自暂时回家的时候,就有个近卫军的骑兵军官快马来到了皇村中学。
“中尉,您来到这里要做什么?”
“我是来传达太傅传达的命令,皇上接到了法国皇帝的宣战诏书,法国军队已经准备渡过涅曼河,战争已经爆发了。”
“什么?”
在园的长廊里听到这话的这些皇村中学的贵族子弟们也是大吃一惊,居然在这个时候就爆发了战争,法国人要从波罗的海一直到鲁塞尼亚发起“全面进攻”,整个俄国的西部边境很快怕是也要遭受到攻击。
“先生,您确认这是事实么?”
这个军官既然是近卫军留在后方的传令官,自然也是认识尼古拉大公的,他被大公就这么揪着衣领,倒也没觉得什么,立即回复道:“是的,殿下,和法国人的战争已经爆发了。皇上正在动员军队,而且还有一条特殊的命令,就是皇村中学的学生,没有特别的批准,不允许到军队当中去。”
毕竟这些小孩当中,年纪最大的就是尼古拉大公本人,年纪最小的还没有度过11周岁的生日呢。
“这也没什么,同学们还是要在这里好好读书的,要是打仗.”
尼古拉其实很想去,不过他这个身份是没法偷跑的,至于同学们想要去服役,肯定也是不行的。
虽然俄国从贵族到平民甚至农奴,都有偷偷摸摸跑去从军的,可是管教严格的地方,就是有这种想法,那也是插翅难飞的。
在传令的军官走了以后,大家也看看两位大公,毕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大概也是他们两个能拿主意。
“难办啊,皇兄的脾气我太清楚了,他虽然好说话,可是我们就是请愿上去,大概也会被拒绝的。这样看来,我们还是好好读书,如果现在我们是即将毕业的时候去从军,可能还没人会说什么。”
尼古拉还是比较守规矩的,老罗家除了彼得大帝和保罗以外,成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大概也没有过于离经叛道的那种,不过一概的文化程度一般,尤其是继承皇位的本家皇室一脉.
但是他们也总是闲不下来,普希金就转过身来撺掇志在从军的叶萨科夫和尼古拉·勒热夫斯基。
其他地方的贵族子弟,大概也是他们这样,都想着要去保卫国家和沙皇。
然而,很快负责皇村中学军事学的冯·埃尔斯纳男爵就站出来反对他们。
“你们这些‘将军’,鼻涕还没擦干净就要去参军?你们要做的是好好读书,我这个当老师的要到前线去了,因为我是现役的军人,可是你们的年纪还是不够的!谁要是敢偷偷摸摸的去从军,就等着我回来以后用鞭子抽你们好了!”
哪怕对于尼古拉来说,也是这样的威胁,因为太后既然允许了索洛维约夫让他见识一下俄罗斯近卫军的精神,冯·埃尔斯纳这位工程师上校,自然也对学生有类似的权力。
只不过区别大概是,俄国这边倒是反对学生偷偷摸摸的去从军,至少在彼得堡现在是这样的。
皇村中学这种在太后和皇后眼皮底下的地方,自然也看的紧,要是换成内陆地区城市的学校和那些聘请家庭教师来给孩子上课的贵族家庭,能不能管住孩子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可是我们就是想要到军队当中去!法国人已经打过来了,我们也没法子在这里好好的念书了。”
“你们爱国热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今后我们俄国,还是要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要对得起皇上和你们的父母,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才能够放心下来。”
话是这么讲了,也算是把他们给按住了。
不过滑稽的是,跟平田一郎因为要好好念书被教官给揍了相反,这些个小子倒是因为自己还是想要去从军挨揍了。
唯一相同的,大概就是教官一开始还在苦口婆心的和他们讲道理呢!
至于俄国人的参军热情,虽然因为消息传递的速度不快,可是从彼得堡和已经沿路知晓战争爆发的那些城镇、村庄和庄园,都已经开始有人踊跃的参军了。
有钱的大贵族当中已经开始赞助军队和组织民兵团,还有把自己庄子里的农奴给武装起来的,平民的子弟也是跃跃欲试。
毕竟参军了以后,个人就有了老爷的身份,而且建立功勋还是有机会往上爬的。
只不过也有很多的地方,因为平日里老爷们不做人,他们还是要担心农奴最终会被法国侵略者给解放了的。
但彼得堡的情况要好很多,征兵工作也进行的非常顺利。
原本近卫军的主力,除了平时负责首都这边宫廷警戒的这些卫兵和少数机动部队以外,大部分人都已经跟着去了前线的近卫军大部队,现在这边的征兵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哪怕只是战争刚刚爆发,现在还没有主动的征募命令,很多年轻的贵族子弟也是来到了各个部门的门口,有递交请愿书的,还有自己带着马匹和武器自备装备来的。
最夸张的大概是尤苏波夫亲王这样的有钱人,作为彼得堡乃至俄国都排得上号的大贵族,很快就能够投入大量的金钱来赞助民兵团。
就尤苏波夫亲王家砸钱的这个力度,他们家都能武装一个师出来,而且还能配上炮兵。
太傅老萨尔特科夫亲王看到这个样子,他也是有些发懵的。
“居然成了这样,要是都这么愿意参军,我看应该没啥事情。”
谢尔盖·库兹米奇和科丘别伊看了看他,也觉得好笑。
一个陆军元帅,就是凭借着身份一直受到重用,也难怪有些小辈说俄国的上将要比元帅厉害。
现在社会风气也瞬间发生了变化,在1812年的夏天之前,年轻贵族们还都不愿意参军,因为娶媳妇的时候未婚妻会要求他们退出现役。
可是现在这会儿,法国人都打过来了,这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就讲究不得这个事情了。
谁这个时候还要拒绝参军,那肯定是孬种!
在彼得堡这边发生这些的时候,在前线的军队,可能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巴克莱和巴格拉季昂,现在都面对着海量的敌人犯难。
他们两个的当面敌人,法军至少是他们的两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