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安丘、昌安本就是小城,所能容纳的兵马有限,当地百姓所能缴纳的粮食税赋也是有限。
若是在未起战事时期,屯置更多的兵马,那么曹仁就不得不持续向安丘、昌安运粮,这也是一笔极大的损耗。
且以着曹仁所安排的布置,乃是徐州一旦有所异动,则是同时跟着调动散在青州各地的兵马。
由安丘、昌安阻拦一时,争取足够的时间让曹仁能够调集兵马,再以安丘、昌安后方的汶水一线布防,借江河之利进一步阻拦汉军。
如今,安丘、昌安在毫无准备下被围困,已是令曹仁的安排大打折扣不说。
令此刻曹仁所忧的,还不仅仅是安丘、昌安能坚持多久,更担心徐盛所率领的仅仅只是北伐大军的先锋。
檄文之中所提及的乃是由大汉丞相李基亲率北伐大军,真正的北伐主力怕是还在后面,徐盛仅仅是在为大汉丞相李基开路。
当即,意识到事态严重的曹仁不敢有顷刻的耽搁,急令青州各地加强防备之余,迅速开始调动青州各地的兵马。
同时,曹仁毫不犹豫地派人前往邺城求援,请曹操速速派兵来援。
即便曹仁苦心经营青州一段时间,不惜以“屯田制”近乎穷兵黩武地压榨青州的潜力,但曹仁手中能调动的青州守军合计也不过是十五万左右。
倘若北伐大军的目标是青州,那么曹仁更清楚自己想要抵挡是相当的凶险。
……
而就在曹仁火急火燎地迅速调动各地兵马的同时。
徐盛所率领的大军已对安丘与昌安发起持续了近两日的强攻,在各种提前的攻城器械猛攻下。
即便曹仁安排在安丘、昌安的守军相当之精锐,但安丘、昌安二城已是摇摇欲坠,守军死伤近乎过半。
当然,汉军的伤亡同样不低。
安丘、昌安的城池不大,但却是修缮得相当不错,各种城防设施以及守城物资都可谓齐备。
以伤亡来看,汉军的伤亡更甚是守军。
不过,在徐盛的命令下,汉军的强攻非但没有放缓,反而还在不断加剧着。
以地形来看,琅琊国正北恰好与北海国所接壤。
也正因此,安丘、昌安就有如是一对门牙一般挡在琅琊国的面前。
唯有拔掉这一对门牙,后续汉军攻入北海国才能保障粮道的安全。
徐盛策马在安丘、昌安二城间奔走着,确认着攻城的情况之余,朝着身旁的亲卫开口道。
“即刻派人给丞相传信,明晚,最迟明晚本将便是亲自上阵攻城,也定然拿下安丘、昌安二城,将青州曹军吸引到这个方向来。”
……
当徐盛所派人传回的军报送达了李基的面前后,李基眯着眼地走到了大帐内所悬挂的地图看了起来。
此刻,尚在留在李基左右的参谋团成员,便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
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同样也在做着判断。
片刻后,诸葛亮开口道。
“老师,差不多能让子龙将军与文长将军动身了。”
“再等等。”
李基抬手摆了摆手,沉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