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曹操给自家儿子娶的妻子就很说明问题了。
曹丕娶的是袁熙的老婆甄宓,是河北人,曹植娶的是崔琰的侄女,是河北人,曹彰娶的是孙贲之女,江东人。
这三个有资格角逐曹操法统的候选人,没有一个娶的河南出身,更没有一个是颍川出身,至于丁氏女,在那时候,甚至连谯县丁氏的领头羊都已经让曹操给除去了。
可现在呢?
曹昂居然娶了丁氏女为妻,这肯定不是曹操心甘情愿的抉择,但从这一点上,就足以证明曹操眼下的窘迫。即便在继承人妻室的问题上,他都不得不对颍川士族乃至河南士族俯首低头了。
毫无疑问,曹昂娶妻丁氏,不仅仅是丁氏的胜利,也是颍川士族乃至河南士族的胜利。
对此,刘封倒是乐见其成,毕竟曹操可不是个老实人,压他越狠,他反弹起来可就越厉害,导致出现的裂痕也就会越大。
“不知子脩远来,劳君久等,实乃是封之过也。”
刘封风尘仆仆的赶到江陵城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面见曹昂,而是找来了庞德公,黄承彦以及周公瑾等人,询问曹昂来意。
可惜曹昂的嘴巴十分严密,不肯泄露半分机密。
无奈之下,刘封也只能匆匆沐浴更衣,然后接见曹昂。
主宾分席坐下之后,曹昂看着气宇轩昂的刘封,心中不由的闪过一丝艳羡。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封如今的势力和地位,同时也是对刘封的身形颇为羡慕。
如今的刘封可是一米七三朝上,超过了七尺半,有望八尺。
可曹昂的身材却不算高,虽然超过了父亲曹操,然而却没能超过太多。因此,曹昂本人其实也就是后世一米六六左右的样子,低了刘封小半个脑袋。
不过此时的曹昂年纪轻轻,身形颇为健硕,能文能武,为曹操所器重,久居上位,已经有了一定的气势。
只可惜这点气势到了刘封跟前,可就不够看了。
“左将军言重了。家父常言,左将军雏凤清于老凤声,后生可畏,乃是国之栋梁,为朝廷镇守东南,功高盖世,实乃是国家柱石也。”
曹昂谦虚答道:“今日能再见将军之面,昂唯有喜悦于心。”
刘封点头以示领情,随即问道:“不知子脩千里而来,所为何事?”
曹昂沉吟了一下,组织好语言后方才开口道:“前将军已为大司马所平,兵败之后,自焚而死。如今易县已为大司马所下,河北一统,不知此事左将军可有耳闻?”
袁绍平定河北这件事情,是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如今恐怕除了益州的刘璋、交州的士燮还不知道外,其他诸侯哪怕是西凉的马腾、韩遂都应该有所耳闻了。
刘封自然也不会例外,事实上要不是他在荆南半做行县,还能更早收到这个消息。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刘封更是直接去信给刘备,建言父亲早做准备,提防袁绍的同时,也要小心曹操背盟。
“此时我已知晓,大司马平定河北,恐其目光将会南移,河内、兖州恐成其目标。”
刘封也就随口一说,袁绍的南下的图谋可谓是路人皆知,而南下最佳的两个通道,无非就是河内孟津,以及兖州白马等渡口了。
只是刘封没想到,曹昂等的就是他这番话,当即离席大礼参拜道:“左将军不愧是国之柱石,对于大司马之野心洞若观火。昂此来,正是奉了大将军之令,前来荆州寻左将军求援的。”
刘封脸色尴尬,没想到一句顺口话居然被对方抓了小辫子。
沉默片刻后,刘封开口问道:“大将军意欲何为?”
曹昂仍然匍匐在地,听到刘封的声音后,恭敬回答道:“欲求三事。”
刘封大手一摆道:“说来我听。”
曹昂得到刘封允准,当即慎重而又略带热切的开口道:“其一乃是河内诸事,家父曾于河北大败眭固,其人如今于河内掌握重兵,家父担心其人不稳,故此想请左将军修书一封,痛陈利害,以免同室操戈,徒现亲者痛仇者快之情状。”
“可以。”
刘封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也慎重回复道:“我虽与眭固多有往来,得其效力,可毕竟河内远在上千里外,即便修书,也无成算,此事汝需报于大将军案前。”
要说私交,刘封和眭固关系肯定是不错的,毕竟自三年前起,刘封与河内的贸易就是交予张杨、杨丑、眭固三人,
这可都是金灿灿的财货,眭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和刘封关系不好?
只是河内如今要陷入天下级别的大战漩涡,财货虽然动人,可性命以及前程无疑更加重要。
就是刘封自己也没信心能够说服眭固站在袁绍的对立面,为自己和曹操而战。
因此,刘封这话看似推诿,可实际上却是真话,曹昂分的清楚,当即感激道:“能得左将军修书,昂与家父已是感激莫名,眭固如何决意,自与左将军无关。”
刘封点头回应道:“既然子脩兄如此明理,此事当无疏漏。”
见第一件事如此轻易办成,曹昂脸上闪过一丝喜色,随即开口提起了第二件事:“其二,大司马虎踞河北,麾下兵马达四十万之众,几三倍于家父。河内又易攻难守,家父令昂前来求援,还望左将军不忘旧日情分和约定,能够施以援手。”
“此事我与大将军确有约定。”
刘封相当痛快的就承认了昔日与曹操有过约定的事情,并承诺道:“但凡大司马南下过河,我与家父布置在汝南、任城、鲁国一线的军队必定前出增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