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就该做勋贵应该做的事情。
首先自然就是彻底融入到勋贵群体中。
只是严绍庭却是犹犹豫豫道:“不如……”严世蕃一瞪眼:“别全指望你弟!他和书院那个女学生的事,我不插手。但他和你一样,得都从京中勋贵家里旁系挑选几人纳为妾。等日后福孙大了,再与成国公府这样的人家定亲,娶为正室,如此下来我家就是彻彻底底的勋戚世家了。”
见严绍庭还是一脸的别扭,严世蕃恶狠狠的威胁着。
“朝中的事,你大了,你做主。”
“但家族传承,开枝散叶,光大门楣的事情,老子就是打断你的腿,你祖父也不会说半个不字!绝不会护着你!”
这是实在话。
严绍庭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恐怕是要年纪轻轻就妻妾成群了。
忽的。
他探头看向外面。
“这不是回府的路,这是要出城?”
车厢里。
严世蕃满脸得意的呵呵一笑:“已经给你办好了,后面几日你都不必上朝,就给老子待在昌平!”
严绍庭以为严世蕃是要自己立马开始为严家多多造人的大业。
没想到严世蕃却是低声骂骂咧咧着。
“没出息的玩意!”
“出去这么久也不知道写信回来,家里老的老少的少,哪个不担心?”
“燕儿守着小福孙,整日里和你小舅子打听前线消息。”
“如今回来了也不知道回来寻自己媳妇,我看你是皮痒了……”
“车上有一只南洋那边进献的金镯子,镶满宝石,虽然俗气,但华贵,老子都替你准备好了,到时候就说是你从蒙古人那里寻来的,给燕儿。”
“……”
“废物玩意,老子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哄自己媳妇儿都不会……”
从北京城到昌平的一路上。
严绍庭就没少挨严世蕃的骂。
天知道这老小子是不是在借题发挥,公报私仇。
马车进了昌平停在书院前,严绍庭就再也忍不了被骂的狗血喷头,一溜烟就窜了出去。
丝毫不给严世蕃继续开骂的机会,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严世蕃只能是对着空气骂了几句,然后回头看到自己准备的东西已经不见,这才乐呵呵的嘿嘿一笑。
“还算不是真傻。”
“跑的这么快,倒是有老子当年几分风范。”
一夜无语。
翌日。
随着京城里的消息传出来,由那些返校的学生和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带入昌平。
严绍庭加封太子少保,升任礼部尚书的消息,也在昌平迅速传开。
伴随着严绍庭新增严少保、严尚书、严礼部这几个称呼,是有关于他的国家论,和他在文华殿上所说的几句话,一同在书院传开。
“少保昨日圣前所说的,以德凝力,以力护德之言,当真令人发醒。”
“我大明朝就该文武并重,绝不可和少保说的那样,大明和人一样因为尚文或黩武而变得缺胳膊少腿。”
“对对对!少保大义啊!”
“大明的武人还是太少了,懂得圣贤书道理的武人更少,我如今都想弃笔从武,投身军伍。”
“唐以前,历朝历代,实则皆不分文武,为臣者哪个不是出将入相,能位列高台,哪个不是文武双全?”
“如今河套、阴山设镇,筑城、修墙、建堡,正是用人之际。我昌平书院工学院当投身其中,为新边建设加快速度。经学院、数算院、农学院、医学院,亦该派人前往,使得新边早日稳固,所迁移百姓能早日安稳生产!”
书院里。
虽然早已划分不同的分院,但每日都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这些人去讨论学问,相互切磋交流。
一帮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已经开始鼓动着人们去往新边。
但很快就有人提醒道:“我等不可妄议朝政,莫要被先生们听去了,到时候又要罚抄校训……”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闭嘴。
昌平书院有校训,虽然不多,只有二百来字。
但架不住先生们每次找到犯错的学生,动辄就是默写校训十遍二十遍的。
于是话题很快里发生了转变。
“要我说,少保昨日那半首不到的词,才是最要紧的,咱们寻了机会,可得让少保给补全了。”
“对!这个要紧!这等风雅之事,却不能成了遗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的好啊!是真的好!大概就是因为少保去了一趟边关,走了一遭阴山,方才能写出这等豪气云天的词来!”
“寥寥数笔,就已尽数勾勒北地风光,这等功力,多年未见了。”
“这让在下不由想到,前宋数百年,怕是都没人能写出这等词来!”
唐诗宋词。
唐朝诗文最佳,宋朝词篇最优。
有人便不解道:“学长为何如此说?”
周围明白的人顿时一阵哈哈大笑。
“因为前宋无人能见长城内外啊!”
哄堂大笑。
学生们调侃完前宋后,便不由发出感叹。
“真想能见到这首词补全。”
“旁的不敢说,少保若是能将这首词补全,那就不是少保了。”
“……”
“那少保能是什么?”
“若能补全,仅凭这一首词,少保便可独成一家!入词道宗师!”
…………
月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