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文华殿辩经,严氏国家论!
即便是已经执政半年有余的皇帝朱载坖,面对高拱的突然质问,也是神色一晃,眼里露出几分意外和紧张。
首辅者。
执掌中枢大位,为百官表率。
自太祖、成祖之后,内阁首辅便渐渐位高权重,可引领群臣封驳皇帝的口谕,乃至于圣旨。
只是一瞬间。
朱载坖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有关于先帝在位时发生的事情。
嘉靖初年,大明朝堂之上激流涌荡,官员们正是在一位位内阁首辅的带领下,对皇帝发起一次次猛烈的进攻。
那是一个漫长的围绕着大礼议争辩的时代。
最终。
皇帝得到了某种满足,而官员们也得到了足够的地位,最终才一步步造成嘉靖朝那漫无休止的朝臣官员相互争斗。
难道自己的隆庆朝,也要如嘉靖朝一样了吗?
不可否认的是,当朱载坖即位之初,雄心壮志的想要一改国家面貌,而今日面对首辅的忽然发难,立即就出现了胆怯。
而文华殿内六部九卿亦是脸色紧绷。
高拱忽然发难,喊出穷兵黩武四个字,无疑是正面反驳皇帝。
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反倒是李春芳,默默低下头,嘴角挂起一抹笑容。
斗吧!
都斗起来,争起来。
如此自己才能有更多的余地去保全清流旧党。
高拱则是上前一步,昂首挺胸,双目通明,掷地有声:“孔圣论语有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老子道德经有言: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殿内寂静一片,只有祭出圣贤言论的高拱,余音绕梁。
朱载坖目光一缩,他很清楚,当高拱这位当年王府潜邸的师傅开始以圣贤与自己辩论,那么对方就已经占据了高地和主动。
见皇帝默不作声。
高拱长叹一声:“皇上自小读圣贤,阅经典,当知先贤之言,今尔执政,执掌社稷,肩挑宗社,更当知晓兵家之害。皇上欲尽钱粮以壮新边,此心乃为安民,臣又岂可不知?然,孟子有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国之事,征讨招抚于外,非尽兵事可成,行王道仁义,则多有助也。”
“当今天下积弊已久,虽开嘉隆新政,然新政行之未久,国力未醒,国势未强。此番太子少保功复河套,当有解甲归田,马放南山,安民治边,内修仁政之举。”
“待国家强盛,内忧尽除,我大明自可携仁仁王道,纳四方来降,成陛下天可汗尊号之实!”
说到最后,高拱目光深邃的注视着皇帝。
殿内众人则是一阵窃窃私动。
“高拱!”
“你过分了!”
“怎可在陛下面前如此僭越!”
如今还在刑部尚书位子上的严世蕃当即站了出来,脸色阴沉的怒斥高拱。
周围人虽然没有附和,但看向高拱的眼神也有些变化。
虽然高拱是解释了现在朝廷为何不能将钱粮投入到河套、阴山新边,但他最后的话却说的实在是过分了些。
什么叫成天可汗尊号之实?
这不就是在说,今天虽然有蒙古各部投降献舞的头人进天可汗尊号,但如今的大明皇帝陛下,却并不符合这一尊号的标准。
也难怪严世蕃会用僭越二字来怒斥高拱了。
但有严世蕃反对怒斥高拱,自然就有人支持。
因高拱而入阁的原礼部尚书高仪,便随即走了出来。
“皇上,首辅方才所言,绝非是僭越皇上。首辅亦有言,我朝如今当先安民治内,再行外兵事。臣等读圣贤书,翻阅历朝史书。如前汉武帝之时,便因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最终武帝晚年之时更是悔之不已,亲下《轮台诏罪己。”
“我皇圣明,自当效仿唐宗,内修民政,以史为鉴,不复汉武之事,国强民盛,再行域外兵事,则皇上圣明之名,自可使天下亿兆黎庶知。”
随着高仪出言附和高拱,就连李春芳也终于是抬起头站了出来。
在众人注视下,李春芳面带笑意,躬身作揖,劝谏道:“启禀皇上,当下嘉隆新政用急,国中诸事繁杂不已,文渊阁中夜灯长燃,六部五寺官吏奔走不息,此为何意乎?臣以为,此乃为我大明黎庶计,使民富,则国强。如今河套已复,阴山驻军,蒙古俺达部往日最盛,今亦被驱,放眼三五载之内,北地当不会再起大战。古人言,攘外必先安内,今国家内政未修,何谈用兵于外?臣以为,皇上圣文神武,天资聪睿,必当知晓此间之理。今尔,当平息战事,尽中枢官吏之力,全国库钱粮之存,广行新政于内,休养几载,安民定军,放军士回乡耕种,自壮己身,待数年之后,嘉隆新政上下通行,则我朝必当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华殿内。
仅有六位阁臣的内阁之中,就有半数阁臣要求皇帝休养生息。
而更为关键的是,这件事还是首辅首倡。
朱载坖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丝错乱,不知当下该如何应对。
自他登极以来,实在是太顺了,从未遇到过挫折。
而今日,这等挫折又来的太过猛烈和突然。
皇帝已经全然不知自己该怎么决断,是否要将自己的意志坚持到底。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附和自己的意志和所求。
叮咚。
终于。
就在皇帝要低头向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首辅低头妥协的时候。
文华殿内响起一道脚步声。
朱载坖猛然抬起头。
只见新晋的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另有无数荣耀官职在身的严绍庭,面带微笑的信步走出。
面对高拱为首的反对声,犹如处于狂风骤雨之中的朱载坖,心中一震,双眼瞪大。
“兵者。”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孙圣曰:不可不察也。”
低沉却充满力量的声音,开始在文华殿内回荡着。
严绍庭面带笑容的看向高拱、高仪以及脸色微变的李春芳,轻笑着躬身颔首:“下官所言,不知可有错乎?”
他的脸上带着笑意,可心中却有些无奈。
自己本想这一次携大胜回京,然后躲回昌平好生的休养几年,最好是能给小福孙弄出来几个弟弟妹妹。
可是皇帝不让自己停歇,高拱等人也不会让自己回家安心生娃。
那么……
有些事情,现在也不是不能说了!
高拱脸色一顿,他未曾想到严绍庭刚刚回京,刚刚得到加封,风光一时,就会选择站出来和自己正面对锋。
但毕竟已经位列首辅,高拱亦是淡淡一笑:“此乃孙子兵法所载之言,并无错。”
严绍庭点了点头:“谢元辅赐教,那下官便能继续说下去了。”“爱卿但说无妨!”
不等高拱开口,朱载坖已经是抢先一步,满脸笑容的大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