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势的一战(2 / 2)落叶凋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以后真正的贪官污吏、以权谋私者,只能以个人,或者小集体,与朝廷斗智斗勇,玩猫捉老鼠的把戏。

不再敢明目张胆,使百姓道路以目。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齐声说道。

有史以来,李瑄是对贪官污吏打击最严厉的一个皇帝。

这次巡视,细致入微,也有打击腐败,震慑宵小的意思。

同时,李瑄以身作则,压制宗室,遏制士族,铲除豪强。

使国家以昂扬的姿态展现,文人士子,皆对科举有热忱。

“右仆射,现今崔汉衡途径何地?”

李瑄又与文武百官讨论巡视之时遇到的其他问题,以及关于南方的发展、经贸等事宜后,询问崔汉衡之事。

之前李瑄得到消息,出使罗马帝国的崔汉衡历时五年,终于回到葱岭都护府。

出使罗马可不比李瑄南巡,还要绕过大食的地盘,走里海北方。

那里没有道路,还有面对一些落后的部落,和各种危机四伏。

崔汉衡能携带勇士,安然回到葱岭都护府,令李瑄松一口气。

他也得知,有四十二名天策卫勇士,因保护崔汉衡等使节,与拦路者搏斗,魂归他乡。

还有七名因为风餐露宿,雨雪冰雹,病死在路途中。

这些都是勇士,国家会优待他们的家属。

“回禀陛下,一个月前,崔学士已经通过玉门关,进入河西走廊。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得知崔学士临近长安的消息。”

李岘向李瑄回答道。

“如此甚好!西方的大食帝国在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的带领下,国力节节攀登,他笼络教徒,政教合一,训练死士,又趁着波斯王普尚病死之际,挑衅边境,大有收回波斯之势。我们不能养虎为患呐!”

李瑄说过崔汉衡出使回来之际,会亲自出长安迎接崔汉衡和一众跋涉万里的勇士。

君无戏言。

否则他应该是九月才会回到长安。

李瑄一手扶持的波斯王普尚,于去年九月病死,由普尚的长子罗密旬接替新任波斯王之位。

有道是太容易得到,就不懂得去珍惜。

普尚父子在遇到李瑄之前,已经沦为平民。

突然间得到王位,天降大运,把持不住。

他们沉迷美色,无节制地享受富贵,似乎要将以前奔波的苦难全部补回。

大唐要向波斯王国收黄金、白银,替代税收。

波斯王国经过大食教的一番驯服,再信奉波斯教的时候,有些松松碎碎。

现在波斯的朝政,被哈立德·伊本·巴尔马克把持。

国家的平民百姓,为贵族们创造富贵。

而那些精英人士、诗人、学者,早就跟着阿费夫来到大唐的智慧宫。

少有人再为底层发声。

呼罗珊地区,从来都是脑生反骨,那里的民族,甚至开始回忆呼罗珊总督的时代。

也有暗地里换下衣服,不再崇拜火焰,在心中默念安拉。

李瑄也有料到会有此情况。

大唐国力进入新维度,可以计划西征,让那里文明,颤栗的华夏文明的脚下。

为了子孙后代,李瑄会完成这宏伟事业。

“陛下所言极是,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压制丝绸之路,使我大唐商道,在西方无法蓬勃。大唐与大食是死敌,即便我们不动,待大食帝国恢复元气后,也一定会向波斯开刀。况且此次崔学士出使罗马归来,带来君士坦丁五世的出兵日期。趁此时机,两面夹击,凭借我大唐兵甲火器,可一定乾坤。”

吏部尚书刘晏出列向李瑄回答道。

朝廷文武百官眼界打开以后,不少雄心勃勃者,对西方产生浓浓的情绪。

先前白衣大食、黑衣大食与大唐多次争夺西域,若不加以遏制,迟早会成大唐的心腹大患。

“回陛下,葱岭大都护传来消息,现任波斯王罗密旬继位以来,只顾享乐,也不动身前往长安参拜。波斯王国迟早因他毁于一旦。应当将波斯王国,建立成都护府。执行我大唐的策令,才可一劳永逸。”

天策府枢密使封常清用激烈的言语,向李瑄请求道。

波斯所拥有的呼罗珊地区,是富庶之地。

大唐难道还能让波斯王国到达大食帝国巅峰时期的疆域吗?

那样波斯王国迟早会不听大唐的号令,变为波斯帝国。

“波斯王国不足为虑,朕已有解决的方法。待崔汉衡回京,得知具体计划后,就开始针对西征。”

李瑄开口说道,让文武百官放心。

他深知养虎为患的道理。大唐在发展工商,不可能在这样的时代下,为自己树立竞争对手。

又短暂的商议后,已经日落黄昏,李瑄宣布退朝。

如有事情,明日再议。

离开太极殿,李瑄第一时间前往武德殿,拜见太上皇李适之。

看着逐渐苍老,体气不如从前的李适之,李瑄心中忧虑。

他生怕失去李适之,希望时间停止……

李适之心态很好,他让李瑄去做自己的事情,不论是征伐,还是巡视,都不必管他。

他李适之何想过自己有这么风光的时候?

更不敢想象大唐在自己的爱子手中,文治武功,超越太宗皇帝时期。

去朱雀街,游长安内外,连他都觉得新奇。

他此生足矣!

告别李适之后,李瑄又与妻儿重逢。

特别是即将成年的太子李奕,李瑄格外上心,与他一起秉烛长谈,从话里行间,了解李奕的态度和意见。

李淞的定位却有些尴尬,他熟备武略,小小年纪,膂力绝众。

但李瑄无法将他送到军中,以免被将士们认为李淞有“乃父之风”。

使兄弟决裂,人间悲剧重现。

李瑄也在想将来李淞的定位。

他能随时变幻制度,能在各方各面,防范于未然。

在维持华夏帝国的同时,绝不会意气用事,以家天下,为后世遗祸。

国家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发展速度比李瑄想象中还要快……

李瑄一回到长安,很快就开始处理军政事务。

为换届做准备的同时,贯彻新制度落实。

转眼时间,八月中旬。

这一日,崔汉衡出使归来,也到了决定大食帝国命运的时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