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大明的礼和理(1 / 2)破贼校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兑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皇上,臣的意思是待价而沽。”

看到朱翊钧点了点头,吴兑继续往下说:“现在是奥斯曼和波斯对我们大明有求,我们大明对他们却无所求。

我们可以慢慢等,等他们把底牌亮出来再做定夺。”

魏学曾开口道:“这是我们跟奥斯曼和波斯使节团谈判的策略,这是怎么谈,但是谈判的底线是什么,预期谈出什么结果来,鸿胪寺有预案吗?”

按照内阁分工,左丞王崇古分管吏部、兵部、光禄寺、太仆寺;右丞王国光分管户部、工部、太府寺、都水寺、司农寺;右丞魏学曾分管礼部、刑部、鸿胪寺、太常寺。

吴兑郑重地答道:“魏右丞,戎政府那边通报过西线情报,大明目前已经与莫斯科大公国、布哈拉汗国、阿富汗接壤。我们的边军与他们的军队,在边境地区发生多次冲突,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

莫斯科大公国是奥斯曼国的宿敌,双方在黑海地区争战数十年;布哈拉汗国、阿富汗等国在波斯东边,一直威胁着波斯的呼罗珊地区。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朴实的道理,奥斯曼和波斯人都懂。现在他们的使节来了,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与我们议和,与我们结盟。

鸿胪寺在接到地方急报后,开了两次紧急闭门会议,初步议定,大明可以与奥斯曼和波斯和谈,但是必须答应我们的条件。

一是全国向大明开放,接受自由贸易;二是承认大明对里海、咸海和河中地区的占领.”

说完后,吴兑转头看着朱翊钧说道:“以上是鸿胪寺初步议定,一切均听从皇上圣裁。”

不错了。

鸿胪寺能拿出这样的谈判对策,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外交政策,不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一切外国均视为蛮夷化外之国。

藩国不进京朝贡者,一律不准接触。敢坏规矩,执意接触和进京和谈者,视为谋逆,立剿不殆。

一旦打不过,那就改剿为抚,彰显上国“恩德”。

其实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惧怕与外界接触,因为守旧的君臣们知道,外界的奇技淫巧会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把他们精心打造的一潭死水,砸得波澜起伏,水花四溅。

这些“聪慧”的士大夫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关窍,只是不想改变,以为只要把头埋在沙堆里,扑打过来的浪潮总会退却,却不知道时代已经在变了。

浪潮不会退却,只会越来越大。

于是最后留下一句痛彻入骨的感叹:“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没错,朱翊钧心里吐槽的是满清。

只是他们自诩天朝上国、海外皆蛮夷的迂腐自大的外交思维,其实是继承了明朝朝贡为核心的对待外藩的思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朱翊钧数年的“引导教育”下,大明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胪寺,骨子里还有天朝上国的自傲,但是对于海外各国,不再视为蛮夷,而是视为竞争对手,或者可以拉拢的盟友。

虽然还差强人意,但好歹有了现代外交思想的雏形。

路不是一天就能走成的,需要一步步往前走。

朱翊钧开口道:“鸿胪寺拟定出这个初步谈判方案,朕心甚慰。

早在嘉靖四十二年时,朕在西苑受世宗皇帝教诲,曾经讨论过太祖皇帝定下的朝贡制。把外交、贸易合为一体,这对,也不对。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两国贸易的基础。外交做得好,贸易就兴盛;贸易兴盛,两国外交更好处理。所以外交和贸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朝贡制,先是造成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再是以恩赐取代了正常的贸易。在立国之初,有着笼络周边诸国、稳定边疆的巨大作用,但是遗祸也不小。”

朱翊钧的声音清朗,众人听得十分认真。

“国与国,有强有弱,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我们心知肚明即可,但是在交往中,我们必须给予各国平等待遇。

这是最基本的礼。

中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外交事务必须要秉承礼数。我们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大。我们与各国交往,只要不是我们的敌国,都先持礼相待,以理服人。”

朱翊钧想了想,打了一个比喻,“我们是君子,不是强盗。

大明的枪炮和战列舰,除了保护大明的安宁之外,更重要一点就是让天下诸国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与我大明谈判,心甘情愿地接受我大明的条件。”

张居正太了解他的学生了,等朱翊钧说完,补充了几句:“皇上圣明。大明陆海军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就是以礼相待、以理服人的礼和理。”

朱翊钧笑了笑,继续说道:“张师傅说得对。

优雅,欧罗巴人嘴里最喜欢讲的一个词。

在朕的眼里,什么叫优雅,无非就是把对手摆上餐桌时,要点上蜡烛,放好碟盘刀叉,倒上葡萄酒,充满文明的仪式感。

在把血肉吃到肚子后,优雅地用餐巾布把嘴角的血搽拭干净。

优雅永不过时,好的方面我们要好好学习,欧罗巴这种讲究实际的厚脸皮功夫,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很多士大夫,读圣贤书读傻了。要么认为别人是蛮夷,不屑一顾;要么认为人家是君子,谦逊有礼。

国与国之间,没有小人和君子之分,只有为己国谋利。

礼和理只是表象,真正的道理只在火炮射程之内。所以大明需要强大的陆海军,才能让天下诸国好好地听我们讲道理。”

吴兑开口道:“皇上,我们要给奥斯曼和波斯讲什么道理,还请训示。”

朱翊钧想了想,斩钉截铁说道:“首先必须接受自由贸易。

现在大明已经兴起了工业革命,海量的产品正在各家工厂生产制造,没有自由贸易,我们的货品如何卖到天下各地?

所以自由贸易是我大明的命脉。要是天下各个国家竖起壁垒,不准我大明商品流入,不准自由买卖,那我大明数以千计的工厂何以立足,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何以生计,亿万种植棉花、蚕茧、茶叶、甘蔗的农民,何以生计?

长此以往,大明国将不国。

所以自由贸易,是我大明最要紧之所在,任何胆敢阻挡我自由贸易的壁垒,大明陆海军的火炮,会把它轰得稀巴烂。

由此引申,其它各国都要确保大明百姓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他们保护不了,大明陆海军会替他们保护的”

张居正、魏学曾和吴兑在静静地听着。

朱翊钧这番话,说的正是大明未来的外交政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