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9章 什么叫接风洗尘(1 / 2)胖哥老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9章 什么叫接风洗尘

巴黎在战火中被烧得不成样子,凡尔赛还是躲过了轰炸的。

阿方索一世坚持在凡尔赛宫签合约,报复当年威廉一世在镜厅称帝之辱。

邵全忠来凡尔赛,不是参加谈判的,是跟各国统治者幕后交易的。

谈判是个累活嘛,负责谈判的是大夏外相容闳,比邵全忠到得早。

参加谈判的包括英、法、美、德、奥、意、露、塞尔维亚、黑山等几个主要参战国,先退出欧战的土耳其没来。

后加入欧战的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派人来了,欧战受害者比利时、卢森堡、阿尔巴尼亚来了,还有战争中的意外获利者,新独立的波兰和芬兰。

大夏早早退出欧战,但一定要来。毕竟大家都知道,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露西亚背后其实是大夏。

谈判的过程很无聊,总之吧,德国新首相卡普里维竭力减少赔款,宣称这场仗德国已经打得油尽灯枯,你们要再多的钱反正也给不起。

美夷非常敞亮,宣布放弃对德国的赔款要求。

这个吧,美夷大兵到了欧洲,一共就参加了一次战役,还只是参加了对德军的包围,基本上一个伤亡的都没有,对战争贡献很小。就是要钱,赔款也没多少,还搞得双方关系不好。

此前美夷往德国卖物资可已经赚得满钵满盆,不差这点赔款的钱。以后还做买卖呢不是么?大家保留点面子你好我好。

法国则完全相反,他们对德国恨之入骨啊。

普法战争的耻辱不说,这次欧战主要在法国境内打的,法国北方已经被霍霍得十室九空。巴黎被毁,法国的知识分子都上战场快死光了,此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阿尔萨斯和洛林必须抢回来,赔款必须尽量多,让德国一百年缓不过来,再踏上亿万只脚,最好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

英国的态度就缓和一些,虽然英国被轰炸,毕竟比直接的战场损失少多了。而且,德国已经被削弱了,战略目标实现了,德国太弱也不符合他们维持欧洲势力平衡的战略目标。

不过嘛,适当的赔款还是必须的,毕竟英国欠了美夷好多钱,不从德国这里找回来还不起了啊。

至于邵全忠和容闳来的目的——大夏什么也不要,是来给奥匈帝国撑腰的。

意大利要求奥匈帝国在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的里雅斯特港,安德拉希伯爵没说话,容闳先站起来了。

意大利在这次战争中反复横跳,最后时刻才又跳反,成了战胜国,这种无信之辈还想要土地?没门,不给。

西班牙皇家海军已经在刘步蟾带领下驻留的里雅斯特港,你意大利舰队敢来我就敢打。

陆军方面,的里雅斯特港可是罗马尼亚占领的,你们没打下来的地方,有什么资格要?

波兰想从捷克斯洛伐克割走点土地,被容闳怼得哑口无言。

你们一个被德国占领军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借着德国战败的光独立的,有何面目自居战胜国?你们能复国都自己念大慈大悲耶稣基督去吧,还想一兵一卒不动白占便宜?

露西亚和罗马尼亚都表现了高尚的风格,表示,我们要学习联邦的大度,不要奥匈帝国领土,不要赔款。

露西亚无所谓,罗马尼亚的卡罗尔陛下可是砸掉门牙往肚里咽装敞亮的。依他自己的意思,那特兰西瓦尼亚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必须是要的,罗马尼亚盯了好久了。

问题自己得说了算才行啊,自己身后站着的几位将军都是保加利亚扶植起来的芬尼社成员,他们反对,自己要想接着当国王,就得听人家的啊。

算了算了,自己家族能接着荣华富贵,还啥也不用干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

英法美根本就一兵一卒都没进入过奥匈帝国领土,这方面没有发言权。

不过英国要维持大陆平衡,表示奥匈帝国必须被削弱,作为战败国不能不接受惩罚。

英国大哥的话得听,于是,奥匈帝国将波斯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割让给了保加利亚。

黑山没说什么,塞尔维亚不干了。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跳了起来,这些地盘我盯了很久了,现在我们是战胜国,这应该是塞尔维亚的。

没人支持他,塞尔维亚都被打得跑海岛上去了,只剩十万残兵,这些地盘现在保加利亚大军占领着呢,你空口白牙要走不可能的。

奥布雷诺维奇退而求其次,要求保加利亚军队退出塞尔维亚和黑山,我要归国执政。

这没问题,邵全孝表示,我们马上撤军,你们回来我就撤。

奥布雷诺维奇得意洋洋,我一回去,塞尔维亚就把保加利亚跟割占的领土给分开了,你们分成两块统治么?时间长了,还是我的。

没人理会奥布雷诺维奇的小九九,奥匈帝国割地之外,还得限制士兵数量,安德拉希伯爵立刻表示没问题,解散大部分军队,邀请大夏派兵驻军,我们出钱,够意思了吧?

复杂的谈判过程说起来都让人烦恼,实际拉起锯来就更麻烦,足足谈了两个月,谈判总算落下帷幕。

1878年7月15日,《凡尔赛合约签字,德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同时西里西亚和上西里西亚被波兰弄走了,赔款含利息1320亿金马克。

第一笔10亿金马克年底前支付,以后每年支付20亿。

这笔钱根本超过了德国的支付能力,但法国坚持下还是通过了。奥匈帝国有了邵全忠力挺,只失去了南部斯拉夫部分,赔款都没有。

同时,在联邦总统海斯建议下,与会诸国建立了国联,以后协调各国行动,避免再发生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