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裔出了一位设计天才,约翰.霍兰。
霍兰比邵全忠还小一岁,18岁就研究潜艇,1873年,他带着自己的潜艇设计图纸去联邦,献给联邦海军。
然而,联邦海军此前吃过潜艇的亏,他们在1872年自己造出了“智慧鲸”号潜艇,然后,海难了,潜艇船员无一生还。联邦海军至此对潜艇敬而远之,嘲笑霍兰,“谁也不会坐你设计的这玩意去海底送死的。”
联邦海军拒绝了霍兰,这个时候,联邦的芬尼社老乡资助了他。这个时候的芬尼社可远胜当年,已经有了严密的组织。
芬尼社致力于爱尔兰复国,早就考虑到英国天下无敌的舰队。
以爱尔兰的国力,比财力搞大舰队对抗英国是不可能的,只能另辟蹊径。
红头发爱尔兰老乡表示,我们不怕死,潜艇你敢设计,我们就敢坐,哪怕跟英国人同归于尽也行。
霍兰得到了比历史上规模大得多的经济支援,获得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在联邦建立了“霍兰鱼雷艇公司”,开始正式研制潜艇。
在爱尔兰独立的时候,他已经将自己的潜艇研制出了五代,水下用蓄电池做动力,唯一不满的,是水上快速航行的时候,需要用蒸汽机,动力不足。
这个时候,大夏的汽油机出现了,爱尔兰紧急采购了两百台汽油机运到都柏林,霍兰的公司也紧急搬迁到了爱尔兰。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霍兰鱼雷艇公司生产出了五十艘双汽油机引擎,33千瓦动力的潜艇,被命名为“芬尼亚公羊级”潜艇。
这种型号的潜艇经过天才霍兰五年的反复修正,已经完全可以用于实战,艇长15米,水面航速7节,续航能力1000海里。
水下航速5节,续航50海里。
潜艇成员5名,装备一具舰艏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三枚鱼雷。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
爱尔兰悄没声地就拥有了五十艘潜艇,圣乔治海峡战役一战成名,150枚鱼雷全准确地干到了英国军舰脆弱的水线以下部位,狼群战术大获成功。
这还真的就是爱尔兰人自己搞出来的,最多,大夏卖了汽油机给爱尔兰。
但就连好果子公司,都真的不知道爱尔兰人拿汽油发动机干什么去了,这事赖不着大夏。
天佑爱尔兰,在关键时刻,爱尔兰人出了研制潜艇的天才。
面对英国舰队的巨大压力,爱尔兰人别无选择,只能冒险豪赌潜艇,他们赌赢了。
英国皇家舰队一下子伤筋动骨,天才霍兰扬名天下,海战的模式从此变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各国海军将领们心态各异,大多数跃跃欲试。我们也需要潜艇,有了这玩意,英国大哥,好像不那么可怕了啊……
…………
1878年5月6号,邵全忠乘坐海圻号,在四艘改型萨克森级铁甲舰护卫下,到达保加利亚瓦尔纳港。
邵全忠是护卫茜茜公主归国的,随行的运输舰一百五十艘,搭载了二十万士兵。
向协约国宣战是不可能宣战的,这二十万士兵根本不是打仗来的。
一般来讲,每吨的运输舰能搭载一个士兵舒适生存,一百五十艘千吨级运输舰能运大约十五万人,那运二十万人是不是就变拥挤了呢?
完全没有,因为这二十万士兵没有携带装备。其中,只有十万人配了驳壳枪,就是那种被欧洲人认为是鸡肋的镜面王八盒子。
联邦派一百万大兵赴欧参战,运兵跨越大西洋了整整半年时间。
邵全忠说要带三百万士兵到奥匈帝国当然不是吹牛,但三百万人不可能一波来的。两个月时间,第一批到达的士兵只有二十万而已,不包括邵全忠自己的六千近卫旅。
这二十万士兵呢,不是淮军正规军。其中配枪的十万人,是经受红发爱尔兰监军多年培训的预备役芬尼社成员,此前经历过德语培训。
从1874年访问萨拉热窝遇刺后,就开始的培训。那个时候,邵全忠就已经准备派这些人来奥匈帝国了。
剩下的十万人,和还没运来的后续二百八十万人,是从北方灾民中遴选的民兵,将在大英帝国远东舰队的护卫下,搭乘临时征调的各种民用船只到达,根本就不是武装力量。
不过,现在不是武装力量,到了奥匈帝国就是了。
邵全忠在瓦尔纳港上火车,二十万士兵次第坐上列车。
从瓦尔纳到柏林的火车在战争期间就没间断过,现在没有那么多货运军火的任务了,改运兵了。
二十万人当天进入奥匈帝国,在匈牙利就变成了齐装满员的15个师。
奥匈帝国参加欧战的部队可有780万,光阵亡就120万。
现在投降了,装备有的是,而且都是大夏制式的,根本大部分就是从好果子公司进口的。
邵全忠准备的三百万人,都将装备上奥匈帝国武装,瞬间就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毕竟这里有十万多年训练的预备役做骨干,民兵征招来后也进行了初步训练。
你当欧战各国动不动动员八九百万人怎么来的?哪里有那么多正规军?都是这种民兵扛了枪就上战场填战壕而已。
邵全忠这种三百万人里有十万久经训练的骨干的,已经可以当主力部队了。
邵全忠在布达佩斯留下了十万人,还留了三个营的近卫军护卫儿子邵继思和玛丽女王,开始在匈牙利的统治。
自带三个近卫营,十万民兵,护卫着茜茜公主,在第三天到达了维也纳美泉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