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太祖下凡新年快乐
老朱一番话语之后,就正式宣布放粮。
汤和亲自盯着。
不仅有账房登记造册,还要核对户籍,有街坊邻居作证,防止冒领、多领。
开仓放粮在古代可是个技术活。
因为古代王朝末期天下大乱,没有秩序。一旦县城被攻破,官吏被杀或者逃走,就意味着户籍难以核查。
起义军在开仓放粮,想收买人心的时候,有可能遇到泼皮无赖,或者一些家中余粮多的富户,假装灾民,从而领取多余的粮食。
在以前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因而这方面就得有所甄别。
但恰好老朱是专家。
元末时期农民起义,起义军为征召士兵,就多次攻打县城州府,开仓放粮以换取民心支持。
而汤和则作为底层农民出身,眼神毒辣,谁是真穷谁来冒领,一眼可知。
所以能杜绝这种情况。
可惜的是长沙在张献忠进攻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官吏。
当时恰逢长沙知府堵胤锡前往北京觐见皇帝,通判周二南在攸县募兵,其余中下官吏在张献忠来时吩咐逃遁。
唯有长沙推官蔡道宪带领数千人据守城池,最终城破尹先民与何一德投降,蔡道宪被抓,因拒绝投降张献忠,被张献忠处死。
老朱他们毕竟是明初的人,对明末的长沙情况两眼一抹黑。
若有长沙本地的清廉官吏在,他们就不需要处理这些事情,让官吏们去做,便能迅速把长沙的秩序恢复,不至于需要他们亲自处理。
老朱他们则可以直接开始清剿流寇,杀贪官污吏,宰兼并土地的乡绅地主,留下一个朗朗乾坤,交予清廉地方官员治理。
“现在长沙城中无一官吏,皆逃遁而走。城外城内留下来的百姓对我们态度不明,该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老朱皱起眉头,好似有些自言自语。
旁边朱云峰听了,坐在搭建的帐篷里,用笔记本调出他下载的明末资料道:“我记得还有个官员没死。”
“谁?”
老朱问。
“我在找。”
“是好官还是?”
“是好官,找到了,叫刘熙祚。”
朱云峰看着资料说道:“刘熙祚,崇祯十五年任湖广巡按,政绩斐然。张献忠攻湖广,他募得数千壮丁据守,但被张献忠击败,退至永州,永州城破,在押解至长沙的路上,刘熙祚誓死不降,于崇祯十六年九月十九日被杀害于宁乡。”
“九月十九日?”
老朱愕然道:“那不是今天?”
“今天晚上。”
朱云峰指着西面道:“长沙到宁乡不远,就三四十公里,现在派人去还来得及!”
张献忠攻湖南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
除了之前湖广巡抚李乾德曾经诈降然后全歼了张献忠的前锋部队以外,其余地方基本上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即便偶尔有抵抗也很快被攻破。
眼下湖广巡抚李乾德、总兵孔希贵,还有桂王朱常瀛、吉王朱由栋、惠王朱常润全跑路了,唯独刘熙祚跑得慢了点,被困在永州。
他就几千兵丁,守永州非常艰难,城破之后就成了俘虏。
因此这个时候正是张献忠不断攻破湖南各地,然后派人把俘虏的各地官员送去长沙的时期。
愿意投降归顺就赐予官职,跟随流寇四处作乱,不愿意就杀害。
之前蔡道宪是如此,眼下刘熙祚也是如此。
不过对于老朱他们来说,如果现在去宁乡的话,还有机会把刘熙祚救下来。
“事不宜迟。”
老朱走出帐篷,招来毛骧道:“毛骧,你带三百人,即刻前往宁乡,攻破那里的贼军,救出湖广巡按刘熙祚。”
“是!”
毛骧领命而去。
三百人随即出临湘门。
明朝时期长沙当然没有横跨湘江的桥梁。
什么橘子洲大桥、猴子石大桥、银盆岭大桥都是不存在的。
两边往来全靠船。
再加上长沙以水路而兴,因此光临近湘江的西城门就有四个。
但也正是水路兴盛,船运发达,所以船只众多。
毛骧很快募集到了船只,只是多小船,三轮车没法上去,加之去宁乡的官道崎岖难行,他们便干脆放弃三轮车,改为双脚走过去。
渡河之后,三百人急行军。
他们没带辎重,只带了枪械,一路小跑,速度倒是不慢,没多久便在天黑之前赶到宁乡。
宁乡此时也已经沦陷,有当地泼皮黎光照趁着大西军抵达,城中混乱的时候,纠结一干地痞无赖绑了宁乡县令沈之煌,被张献忠任命为知县。
由于孙可望部被打散,有不少人逃到了宁乡,因而宁乡已经知道长沙被人攻破的消息。
只是刚得知不久,正处于惊疑不定的阶段。
现在宁乡级别最高的是大西军前营总兵白文选,昨夜他趁乱逃走,聚集了八百多人,连夜过河跑到了宁乡,正在城中府衙休息。
可没过多久,黎光照就匆匆进来哭丧着脸跑进来道:“总兵,敌人杀过来了。”
“怎么回事?来了多少人?”
白文选一夜未睡,担惊受怕,才刚睡了不到两三个时辰,迷迷糊糊起来。
黎光照与数十名大西军士兵军官鼓噪道:“不知道多少人,只看见城外来了群人,好似有数百,又好似上千。”
“他们.”
“哒哒哒哒哒!”
话音刚落,城外就响起了枪声。
听到这枪声,白文选大惊失色,从床上爬起来喊道:“快跑!”
昨夜已经成为噩梦。
他们甚至连敌人在哪来,就只能听到枪炮齐鸣,随着这熟悉的“哒哒哒”的声音,周围将士纷纷倒下。
要知道白文选可是孙可望部下猛将,最初只是个火头兵,但因每次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明年就被张献忠任命为前军都督,仅次于孙可望等四大将军之下。
问题在于作战勇猛是一回事,至少他能看见敌人在哪来,有勇气拿起手中的刀与明军杀个你死我活。
可现在连敌人在哪来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打?
无辜送死吗?
宁乡城池并不大,就四四方方的小城,方圆不过两三公里,城墙高度不到两丈,也就是四五米的样子,训练有素的士兵甚至能搭人墙上去。
毛骧带着三百士兵,没有什么里胡哨,就从附近搜罗了几个梯子,然后向着宁乡东城门莽了过去。
城头上有值守士兵,ak一梭子过去全都老实了,丢盔弃甲逃命。
紧接着毛骧第一个杀上城,城头就已经没有了大西军,他扛着ak跳进城里,带了十几个好手下了城墙,把城门打开,宁乡就轻松攻下。
而城内已经是一片乱,这里大概有两三千大西军,纷纷从西门逃走,一时间宁乡城内各种嚎叫声音连连。
毛骧没有追击大西军,他的任务不是这个,便径直前往县衙。
古代县衙承担的功能非常多,除了治理以外,还有司法邢狱,往往呈现前衙后院,左右则有各房和监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