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末回来之后,老朱立即召集宫中宿卫,带齐枪炮,来乾清宫外广场集合。
他甚至又以电台召徐达马上回京。
此时的洪武大明朝北击蒙元,南平交趾,东灭日本,西对青藏高原虎视眈眈,武德正盛。
高原吐蕃在今年年初大明过年的时候就上表愿意归顺,老朱派遣军队,在当地设立官府,置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
除此之外,又令西北凉州卫、甘州卫、哈密卫、沙洲卫等数十卫所,整兵三万,西出吐鲁番,攻破亦力把里,灭东察合台汗国,风头一时无二。
洪武初年,由于要大力对付北元,老朱委屈求全。
南拉拢安南,北安抚女真,东被日本高丽杀使者跳脸,西被吐蕃无视,史料记载“吐蕃未即归命”,可谓是相当尴尬。
但到了如今,北元已经不成大患,而国内的生产力爆发性增长,实力今非昔比。
老朱装也不装了。
摊牌了。
以前大明还不强大,朕唯唯诺诺。
面对高丽和日本杀大明使者的事情,忍气吞声。
现在朕武德充沛,你们之前无视朕的旨意,那就一个个报复。
遂令沐英攻打安南,亲自领兵破北元,灭日本,威慑高丽,西兵锋直指吐蕃,令周围国家胆寒。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的武力值达到了顶峰,四周国家纷纷朝贡,愿意俯首称臣。
外部没有了威胁,内部又十分安定,大明的发展如火如荼,已经不需要再有武将和藩王镇守边疆,因而老朱开始召回各将。
除了沐英和徐达以外,其余大部分勋贵都召回南京,赐予大量宅邸、银元、田地,给荣华富贵,安养晚年。
然而现在又有了新的变化,老朱决定重新召集旧部,挽救明末于水火之中。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那是陈总绝境当中为展现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以及与敌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所作。
但归根到底,还是充满了诀别!
可老朱却不是。
他不是去泉台招旧部,而是直接召旧部,去另一个世界征战。
当天开始,朱云峰、季赫、小朱棣三个人就以明末那边的吉王府府库为中心,开始陆陆续续送士兵,送物资。
先送五百人,士兵们以旗为单位,十个人一组,轮流接送。
小朱棣在洪武朝,每十个人戴上眼罩,下了地宫,他就把人通过石碑送到现代尚峰山朱家坪朱云峰家的地窖里。
地窖太小了,站十个人很拥挤,季赫则负责再把这十个人送到明末崇祯朝的吉王府府库中。
最开始毛骧带的十个人则在外面警戒,防止有人过来打扰被发现。
新的人过来,毛骧随即就指挥驻扎。
他们被安排在周围破败的墙体后,被焚烧过的厢房内,以及一些假山、土丘附近。
吉王府非常大,号称占据半个长沙城。
因而他们虽然在吉王府,但其实只在吉王府中很小的一块区域,方圆数平方公里,都是吉王府的范围。
这里遭到了张献忠部的焚烧,大火烧了几天几夜,该抢的东西都被抢完了,只剩下残垣断壁,以至于整个王府已经变得荒无人烟。
库房位于王府的东北角,北为广智门,自广智门往南甚至有街道,号为藩正街,沿途楼台亭阁林立,西面走马楼毗邻湘江,从高空俯瞰,宛若一座恢弘大气的宫殿。
除此之外,府内营建花园,园内堆有“紫金山”,开浚有万春池,后来民间俗称四方塘,眼下也只是一片荒芜之所,剩余破败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在张献忠焚烧吉王府后,树木被焚烧,大片房屋倒塌,王宫内的城墙到处都有火烧过的痕迹,花园、池塘已经变成灰烬般的荒野。
周围只有极少数想捡漏的百姓进来,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
而这些百姓几乎都遭到了毛骧他们的扣押,导致到现在为止,长沙的张献忠守军甚至都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毛骧他们大摇大摆地在吉王府中准备物资,飞无人机观察四周情况,了解城内守军动向。
等五百人送过去后,朱云峰他们又开始送帐篷、粮食、睡袋、夜视仪、热成像仪、战术背心、背包、三轮车等物资。
当天晚上,明军就驻扎在了吉王府中,把警戒范围扩展到了方圆一平方公里内。
吉王府占地数平方公里,王府内俨然已成为荒地,没有百姓居住,张献忠的主力部队则驻扎在城外,城中只有少数部队驻守东南西北各城门。
城里的百姓逃的逃,躲在家里的躲在家里,王府反而变得安全了起来,宛如荒郊野岭的丘坟,连夜晚时分都只剩下孤寂。
翌日。
朱云峰他们起床后就继续干活。
传输带就没停过,三小只不断搬运,累得跟孙子一样。
他们每次把库房堆满,就会去外面喊毛骧进来搬东西,再把东西放在附近临时搭好的帐篷当中。
就这样一连干了好几天,送了超过数百吨的粮食物资。
并且最开始的五百人也继续扩大。
很快发展到三千人。
与此同时,几日后,大明洪武朝乾清宫内,老朱召集几名主要将领过来讲话。
书房中有李文忠、傅友德、汤和以及冯胜在列。
之前老朱北伐纳哈出,率军回朝,把李文忠、傅友德以及冯胜带了回来。
汤和之前一直在山东练兵,这次也召回南京。
唯有徐达上次大破纳哈出,又夺取东北地区以及大半个内蒙之后,就一直在北平留守。
不过眼下大明的边境线已经推到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等地,正在对残余的蒙元势力进行清剿,边患已除,倒也不需要徐达坐镇。
只是北平离南京太远,即便有京杭大运河,日夜兼程,也得走十五天左右,因此现在还在路上。
今天山东的汤和赶回来,老朱就先开会,把他们带过去。
书房内老朱正在看着明末的资料。
这几天他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事情,以做充足准备。
在太监的带领下,四人进入书房,向他拱手道:“臣李文忠(傅友德、汤和、冯胜)参见陛下。”
“嗯。”
老朱关掉了笔记本上关于朱云峰下载的明末资料,把笔记本显示屏放了下去,抬起头。
他戴着老花眼镜。
今年是洪武十八年,老朱已经57岁了,视力也有点下降,带上眼镜后,反而显得慈眉善目,少了年轻时的凶厉之色。
“今日召你们过来,是有些事情要与你们说。”
老朱身体后仰,靠在舒适的椅子上,开门见山道:“想来你们也应该猜到了,乾清宫外广场的地宫,一直是有奇异之处,云峰、季赫他们的来历,你们也当有所耳闻。”
李文忠心中一惊,连忙单膝跪下拱手说道:“陛下,臣等并不知道吴王殿下与楚国公的来历,也并没有想要探究的想法,请陛下放心。”
其余人见李文忠这么大反应,也忙单膝下跪拱手道:“臣等绝无探讨吴王殿下与楚国公来历之心,请陛下明鉴。”
李文忠略显紧张。
他跟在老朱身边最久,自然知道宫中禁忌。
朱云峰和季赫的来历一直是勋贵与朝臣们私底下想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