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学重构3
东京大学的本乡校区。
灰褐色的建筑十分安静,古老的建筑,基本都是欧式风格。
大片的森林和湖水在雨季晃悠着青绿色,文学部的社团大楼摇曳着喜人的暖色灯光。
“听说普林斯顿的那些人又来了。”
文学社团区别于文学部,只要对文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
讨论喜欢的作品,偶尔开开交流会。
此时。
几名学生正在文学部内聊着最近学校内发生的事情。
美国的普林斯顿学校,世界排名比东京大学还要高,但是其中几人却表现的有些不屑。
“有什么好说的,每年都来。”
如果真如龙川彻所说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学的重构】是一场文学与文化的入侵活动的话,那这场从美国开始的入侵运动效果并不明显。
每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基本开场就是以“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判断,背后有一套严格的西方中心主义标准。”为题,大家互相辩论,然后以东京大学学者提出你们根本不懂日本文学结束。
文化文学的交流融合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日本是从古中国那边流传过来的平安京文化。
从磅礴的《诗经《楚辞到自己的《源氏物语。
日本自己的国家文化即使不能在世界文学上占据磅礴的声势,但也不会像拉丁美洲一样被简单的入侵更改。
依旧是源远流长的物哀美学,令人沉思的幽玄文化。
除了每年文部省跟学院教授严阵以待,东京大学的学生都习惯每年有一批外国人来溜达一圈了。
“诶你们有没有看最近的《新法兰西杂志?”
普林斯顿的人没什么好聊的,其中一名女生对着另外几个同学挤眉弄眼。
纯文学大多严肃,女生们还是更爱聊聊八卦。
如果龙川彻在这里的话就能认出在场的几位。
武田茜,夏目冬美,还有几个在青年赏的时候见过的学生。
一个波波头的女生,神秘兮兮的拿出《新法兰西评论,这份出版自法国的世界性文学期刊如同前段时间的《读卖日报一样印刷着一男一女的照片。
男生穿着一件亚麻色西装,女生穿着一件传统的日式和服。
同一时间出现两位旗帜性作者,日本文学是否即将兴起?】
文章的标题十分醒目,撰稿人是那位知名的法国主编安妮·埃尔诺。
文章里简单的点评了一下两人的文学风格,安妮·埃尔诺以“东方的卡夫卡”描述今村夏子,而龙川彻却得到了一个“诡谲,作品风格差异太大无法评论”的字眼。”
——
我从未见过如此狂妄的东方人,含蓄与内敛我在他身上看不见一点。
法国女主编好像对他意见颇大,不过为何说龙川彻狂妄女人没有细表,只是建议大家看看他的作品。
“好配啊,两位。”
文学杂志的内容女生只是简单的念了念,转头又像个痴女一样嘿嘿笑了笑了两声在龙川彻跟今村夏子照片上画了颗桃心。
同样少年成名,还是出自一个地方,有人已经将两位当cp磕了。
“听说两位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哦。”
大田香织,龙川彻跟今村夏子的发烧友,像是某些追星族一样给周遭人科普两人的人生简历。
“这不是天作之合是什么?”
直到两人真的出名,有人才惊奇的发现日本文坛最有才华的年轻人居然有巧合的同生缘。
同样的青年才俊,十分浪漫的同生缘。
现在日本磕cp的看看龙川彻书的人多。
“脑子有病就去治好不好?”
这个女人三番两次的在自己面前聊这个,武田茜脸上有些厌烦。
她不知道龙川彻为什么跟那个自己讨厌的今村夏子越走越近,看到那两张脸出现在一个版面上她就十分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