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决战樊城,刘备战曹魏群英6k
惊愕之余,张飞匆忙滚鞍下马,揖礼而拜。
刘备勒住马头,跃马而下,近前扶起张飞:“益德,朕与你恩情若兄弟,何须大礼?”
“陛下,礼不可废,众将士都看着呢!”张飞顺势起身,又小声提醒刘备。
见张飞坚持要在众将士面前做表率、不肯逾礼,刘备也只能顺了张飞的意。
虽然张飞毛病一大堆且论治军统兵也不如关羽,但有一点跟关羽是相同的:只要有外人在,张飞和关羽都会去极力维护刘备的威仪。
就譬如众将士面前,刘备一贯的亲和将士,常与将士促膝长谈。
张飞和关羽认为刘备跟将士太亲和会显得没什么威仪,将士对刘备也会多敬少畏。
因此。
在外人面前张飞和关羽都会表现出对刘备的敬畏。
如此一来。
将士看到连张飞和关羽这样的大将都不敢对刘备有半点不敬,就会对刘备生出敬畏之心。
“陛下今夜怎会来此?”
张飞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打着打着,曹洪撤兵了,然后刘备就来了,这让张飞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
“朕正要跟你提这事。在南郡时,朕问你巴西郡可有瞧得上眼的贤才,你说没有;若非贤才给朕来信,朕的将士今夜都要被曹贼给欺辱了啊。”刘备简要的将马忠来信求援一事告诉张飞。
听到马忠的名字,张飞双眸睁得如铜铃般:“陛下指的是,我的行军主簿马忠马德信?他也懂行军打仗?”
见刘备投来疑惑的目光,张飞连忙解释道:“陛下,我并非说假。马忠是阆中县人,以前小的时候寄养在外祖父家,姓狐名笃,后来学了文,有了些名气,就恢复了马姓,改名为忠。
一开始是在巴西郡当郡吏,颇为勤勉,前几年被推举为孝廉,去巴西郡的汉昌县当县长。
去年陛下要征讨襄阳,这马忠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想跟着我在军中历练;他又专门致书给太守阎芝,我不好拒绝,就让马忠当了行军主簿,管些文书、粮草。
当行军主簿的时候马忠倒也中规中矩,就是对军中的很多常识都知之甚少,有一次扎营的时候乱放粮车让好几车的粮草都受了潮,要不是看他是个孝廉,我早抽他了。
陛下说马忠懂行军打仗,这绝对不可能!”
刘备听得频频点头,问道:“自那之后,那马德信可还有在扎营的时候,再让粮草受潮过?”
张飞冷哼一声:“他敢有第二次,我肯定抽他!莫说他是个孝廉,就算阎芝来了我也得抽!”
刘备轻轻抚摸短髯,眼神更满意了:“适应得挺快啊。”
“陛下你说什么?”张飞有些懵。
刘备心中对马忠的印象又增强了几分:“第一次当行军主簿,犯点常识性错误很正常。可贵的是,犯了一次错就不会犯第二次错。
益德啊,自古以来,良将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砺出来的。马忠先为郡吏,后又举孝廉任县长,本可通过治民养望来获得升迁,他却偏偏放弃了最容易升迁的途径,甘愿跑到军中来吃苦。
为人谨慎、心细,适应强、学得快,还不怕担责吃苦,既知军理,又肯随军磨砺,良将之才啊。”
张飞吃惊道:“陛下会不会太高看马忠了?别怪我说话直。
以前陛下跟我说廖立是个人才,结果廖立弃城而逃;陛下跟我说潘濬是个人才,结果潘濬降了孙权;陛下跟我说马谡是个人才,结果马谡干实事一塌糊涂。”
刘备嘴角抽了抽。
看错廖立、潘濬、马谡,刘备其实也很无奈的。
廖立跟庞统齐名,又被诸葛亮称为楚之俊彦。
潘濬师从大儒王忠又受王粲赏识,论政绩论名声在荆州都是有目共睹。
马谡虽然年幼,但马谡的哥哥马良颇有才干,也常被诸葛亮和马良夸赞。
在荆州得了诸葛亮、庞统等一堆有真才实学的荆州士人后,刘备对荆州士人有滤镜,有了一种“人人都是诸葛亮庞统”的错觉。
刘备不想去谈论廖立、潘濬、马谡,道:“益德所言,不无道理。马德信是否有良将之才,待朕与其谈论后,再作定论。”
聊了一阵后。
张飞让张达引两营兵马先回郾城,留下两营兵马打扫战场。
随后。
张飞又跟着刘备来黄忠大寨。
看着大寨的狼藉和尚未熄灭的火光,听着伤兵营的哀嚎,张飞又愤愤不平:“若不杀了曹洪曹休,此恨难消!”
刘备暗暗一叹。
这样的场景,刘备这几十年不知见过多少。
刘备没有去寻黄忠,而是直接来到了伤兵营。
看着忙碌的军医,刘备也挽起了袖子,替伤者包扎伤口。
伤兵营的汉兵见到刘备,一个个又是激动又是惶惶。
激动的是刘备亲自来伤兵营为伤者包扎伤口,惶惶的是不知道能不能挺到伤口愈合。
战乱年代,物资紧缺,药物更是紧缺,很多的将士都会因为伤势过重而逝去。
面对这样的难题,刘备也无有效的解决方案,只能替伤者包扎和言语安抚,减少伤者的惶惶,减少因厮杀而对伤者的愧疚。
这样的事,刘备不是第一次做了。
张飞并未帮忙。
在对待军卒上,张飞的观念是跟刘备截然相反的。
张飞不会对军卒起同情心,信奉的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杀敌立功而不死,就能封侯拜将。
若是死了,自认倒霉!
不过张飞很懂分寸。
不会因为在对待军卒上的观念跟刘备有冲突,就去干涉刘备。
张飞知道自己不是个会体恤军卒的人,既不会强迫自己去改正,也不会强迫别人去改正。
张飞读书,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张飞只是静静的立在伤兵营外,等待刘备出来。
直到天亮。
刘备这才自伤兵营出来,然后来到黄忠大寨的临时大帐中。
陈式已经将今夜大寨的受损罗列清楚。
看着竹简上“伤亡千余”四个字,刘备的眼神也变得凌厉。
大寨就五千人,一夜之间就伤亡了千余人。
这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正常的劫营是不会有如此多的杀伤的,奈何今夜不论是曹魏一方还是黄忠一方,都来了狠劲儿。
一个不破寨不愿回归,誓要取黄忠首级。
一个即便大寨丢了大半也要负隅顽抗。
这才令汉兵的伤亡近乎三成。
虽然来攻寨的魏卒死伤更多,但在刘备心中,汉兵的命是不能用来跟魏卒的命相提并论的。
立场不同,偏袒不同。
“黄忠听令!”
厚重的声音响起。
大帐内黄忠、张飞、陈式、冯习、马良、邓铜等将校,纷纷一凛。
看着虽然疲惫但依旧打起了精神的众将校,刘备徐徐下达新的军令。
“即日起,放弃此寨,全军退回围头堡。”
“张飞听令!”
“即日起,放弃郾城,全军退回四冢堡。”
“冯习听令!”
“引三营兵马先回围头,带上曹贼遗落的旌旗,前往樊城搦战!”
“马良听令!”
“去将抓获的俘虏全部释放,再告诉他们:朕要放弃郾城,回军强攻樊城,曹洪曹休,你们想救曹仁的时间可不多了。”
“陈式听令.”
刘备一连下达了十几个军令,或是针对樊城,或是针对曹洪曹休。
在战场时机的把握上,刘备有丰富的经验。
撤兵,既要让曹洪曹休向前一步以郾城为据点,又要让曹洪曹休误以为今夜稍胜一筹,刘备“畏惧”而撤兵,继而生出“解樊城之危”的自信。
放俘,是在借俘虏之口向曹洪曹休释放个讯号“樊城围了多日,刘备已经没耐心再围了,要准备强攻了。”
善用兵者,不仅要能算计对手,还能让对手按照己方规定的路线去走。
刘备要以此方式,诱曹洪曹休兵进兵,在樊城外的主场布兵,彻底击溃曹洪曹休!
最后携大胜之威去击溃樊城的士气,强取樊城!
在刘备调兵遣将的期间。
曹洪曹休张辽贾逵王凌等人也返回了大寨。
然而昨夜的结果,令众将都感到一阵沮丧。
轻车将军王忠被张飞斩杀,辅国将军刘若不知所踪,张辽的虎贲营折损大半,其余诸营加起来的伤亡、逃逸,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出营两万余人。
归营直接少了五千余人,王忠、刘若一死一失踪。
这样的损失,用“大败”来形容也不为过!
最重要的是:今夜大败,想要再去解樊城之危,难上加难了!
“诸位,可还有良策?”曹洪扫了一眼沉默不语的众将,开口问道。良策?
昨夜大半将士去劫寨,都未能成功,还能再有什么良策?
“不如,派人去洛阳求援。”王凌小声的提议。
听到这个提议,曹休一口驳斥:“陛下征调了关中十七营、京畿十二营、兖豫诸州郡二十三营增援襄樊,又封孙权为大魏吴王牵制江夏的关羽,我等还要去求援,是想被陛下及朝中文武嘲讽我等都是酒囊饭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