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林远的嘹亮口号(2 / 2)梅克马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烧肉需要的肉块被提前切好和腌制,并且其尺寸还可以通过引入光学识别系统精确控制形状到毫米级别,甚至连肉块的重量都可以提供一个可控的偏差范围,比如:每块红烧肉的重量在10g+1g。

涮火锅用的肥羊卷和肥牛卷可以被当天鲜活产出,也就是从活羊活牛到肉卷可在当天完成。至于蔬菜之类自然也可以当天从地里摘出来,当天被送往各处饭店,并且在先进产线的助力下,可以做到拆袋不用清洗就下锅。

如果无人机技术以及低空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那餐饮行业将可以玩的更骚。

比如:可以将大部分菜品的烹饪放到某处终端烹饪厨房。所谓的终端烹饪厨房,就是最终出餐的地方。

原本每个餐馆都需要配备的厨房,在统一烹饪之下,将可以大大缩减后厨的规模和人手。因为统一的终端烹饪厨房可以统一接单,然后再用无人机配送即可。

这不是说笑。事实上每个餐馆都配置一个厨房的关键,在于厨房设在它处的话,菜品的保温无法保证,但是无人机可以完美解决这一点。

设想一下,在一处大型商场的旁边,设立一个统一的烹饪厨房。用于负责该商场内大量餐馆的菜品烹饪。菜品做好后用无人机走专门的空中低空通道,用保温箱把菜品送到每一家餐馆。

不用担心菜品会同质化,在程序面前就不存在同质化,无非是多写一堆代码而已。

没错,只要烧菜的不是人就行了。一旦统一的烹饪中心厨房被建立,早晚就会是一排机械臂炒菜。

机器人不用只需要给电不需要付钱,那干嘛要雇佣人呢。

而且,机器人可以接受可怕的自定义定制。

一个人类厨师没法接受同一份餐品的辣度大范围可调节,他顶多能接受:微辣、中辣、重辣之类的。

两个陌生人之间关于辣度的定义是很迷糊的,而用了机器人之后,就可以提前给食客一份辣椒来锚定辣度。可以将辣度细分为110个等级,食客尝一下之后就可以给出适合自己的辣度。然后机器人绝对不会弄错辣度,因为程序只有bug而不会出错。

你就想想,你让人类厨师怎么去和这种机器人厨师比。

你说人类有手工特色?开什么玩笑,连数学竞赛题都能被ai做出来的当下,就你人类厨师那么点所谓的特色,只需要给机器人准备好学习数据,那就是分分钟给你copy的事。

这一切并非是林远的胡思乱想,林远秉持了一个朴素的观点——标准化必然带来批量化,批量化必然会反过来助推标准化,标准化和批量化最终会导致自动化。

工业革命的过程不就如此吗,自动化普及之后人力的需求就少了。

于是,人们最终会发现:第三产业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那到时候怎么办呢?空余出来的人去哪?他们连被剥削的资格都将会失去。

没有价值意味着没有尊严,人类不是没脑子的动物,不是吃饱肚子就可以的。没有经济地位就会丧失社会地位,进而丧失为人的尊严,最终就会选择躺平。

所以,林远提出了一个嘹亮的口号——在第三产业中普及新技术一定要谨慎,因为我们人类没有第四产业来吸纳失业人群。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