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3,仿制卡特林娜水上飞机,为红军定制战场急救盒,遇险(2 / 2)一打回锅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的背不驼了,老态龙钟全然不在,眼中精光冒出。

“总经理,你的易容术越来越真了,我都没认出。”

“你是钱隐行?不听声音我也没认出你。”方文笑道。

“总经理快情进,免得附近人家起疑。”钱隐行回道。

方文点头,快步进屋,钱隐行不动声色四顾一番,将门关上。

两人进屋,这屋里真的只有钱隐行一个。

他主动报告:“总经理,按照你的吩咐,我们七人在大江南北以抗日义勇军的名义招募人手,已经小有成效。就是,他们这些人虽然都有些本事,却都是刺头,各不相让,难以合群。”

方文点头。

这种情况,他预先已经猜到会是这样。

江湖人士,最是不服管教约束,让他们做事可以,但要想让他们懂规矩,团体协作,可就困难了。

毕竟,能在江湖上混出点名堂的,除了本事外,脾气都不会小。

方文想要这些人的能力为自己所用,又要让他们有纪律性,能团体行动,就得进行一番训练磨合。

他出声道:“将招来的人,带到仰光,先让他们适应下仰光环境,以后我会找人来训练他们的。”

“是总经理。我会在今天的电报联系时间,与其他人联络,让他们执行。”钱隐行回道。

泰山私人军队招募的事情就到这里,方文继续道:“还记得上次做的战场急救盒吗,我准备再做2万套,你陪我去城里康元制罐厂再定制一批铁盒和赛璐珞药瓶。”

钱隐行面露难色:“总经理,上次空中比试的事情,你击落了贵族战机,日本人一直在暗中找你,去上海会有危险的。”

“以后会更危险,我们必须提前适应。”方文回道,他已经有觉悟了,再过两年,情况会更糟,现在正是磨炼自己的时候。

见总经理心意已定,钱隐行也不说什么,他做了新的易容乔装,变成了一个小伙子。

两人从青砖小院的后门出来,穿过阡陌小道,回到了机场街。

随后乘坐交通车来到了市区。

......

从交通车上下来,钱隐行原本想招手叫来黄包车夫,却被方文制止。

“不用,我在上海还存了一辆车,正好今天用。”

他带着钱隐行来到法租界的一栋小洋楼,房主人就是东北盗宝团的行动组成员。

房主将一楼车库房打开,并将车钥匙递给方文,惋惜道。

“这辆好车物归原主,真舍不得啊。”

方文笑着回应:“这次要是没事,车子继续放在你这。”

说完,他招呼钱隐行上车,驱车驶出法租界,进入了虹口。

几个月不见,虹口这边的日本人更多了。

汽车驶过日海军陆战队总部大楼时,方文和钱隐行心里都不由一紧。

但门口站岗日本兵却没有对这辆车有任何反应。

似乎,那天发生的事情,早就被人忘记。

汽车拐弯,进入华德路。

这是以太平天国时期洋枪队队长华德命名的道路,横跨虹口和杨浦两地。

方文要去的康元制罐厂,就位于杨浦那里的华德路边。

汽车在华德路上一路前行。

这条路上,倒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建筑。

华德路会堂,俄国犹太人建造的礼拜场所。

如今却聚集了很多欧洲过来的犹太人。

过了犹太教堂,还可以看到华德路监狱,这是租界监狱。

十几分钟后,汽车进入杨浦区,在路边停下。

街对面就是康元制罐厂的大门,门牌号上写着华德路965号。

钱隐行低声道:“总经理,你在车上等着,我进去。”

方文点头,随即易容后的钱隐行下车走向街对面。

坐在车里目送钱隐行进入康元制罐厂后,方文静坐等待。

这里属于目前上海公共租界比较偏的地区,人际稀少。

倒是有个报童在这偏僻的道路上挥舞着报纸叫卖着。

“买报看报咯,可知天下事,也能了解各行商情。”

路上本身就没几个人,报童怎么喊也做不了生意。

方文将手伸出,召唤报童过来。

一见有生意了,报童开心小跑而来:“先生,要买什么报纸?”

“怎么到这里卖报呢?这里卖不出的。”方文笑着问道。

“先生,我才入的行当,好地方都被分走了。”报童老实回道。

有点可怜啊,这么小就出来卖报纸,还被同行欺负。

方文取出一枚银元:“给我来份申报,剩下的不用找了。”

报童顿时惊喜,深深鞠躬感谢,然后特意多拿了一份其他报纸给方文。

“谢谢先生,你是好人,会有好报的。”

方文微笑,却没说话,这世间穷苦人太多了,自己帮一个并没有多大作用。

他挥去心中感慨,拿起报纸翻看。

报纸上都是在老旧国际新闻。

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去年死的,报纸上现在才刊登。

兴登堡死了,再也没有人能制约小胡子,纳粹已经成定局。

而国内的新闻呢。

主要是聚焦在剿共和民生上。

剿共文章是国民政府督办,不刊登不行。方文直接略过。

他看了下民生类的,主要聚焦在今年通货紧缩产生的突然萧条上。

因为钱少了,中低产阶级手里没有余量,自然无法支撑上海城的灯红酒绿。

但报纸上的评论文章都在乐观预测。

他们认为用不了多久钱荒的问题就会解决。

并且,其中部分文章已经开始为发行纸币进行预热了。

方文不由在想,民国依靠银本位的福利躲过了1928年的大萧条,恐怕这次是躲不过了。

属于中华的大萧条也将随着法币的发行,开始了。

方文合上报纸,没有心思再看。

那报童的买报声又传来:“买报看报咯,可知天下事,也能了解各行商情。”

看来,他得了一枚银元并没有就此放下工作。

方文很喜欢这孩子的认真,就要与他进行一番人生建议。

却没想,那报童竟然自己跑过来。

他高声道:“先生,再买份报纸吧。”

却又压低声音急速道:“先生,有人在盯着你,不止一个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