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局更多的职能是在调查上,调查就要在不惊动被调查人的情况下,悄悄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你掌握了更好的调查手段,在联邦调查局的地位将变得很牢固,还会受到重视。”
听着方文的话,印第安纳若有所思。
...........
没有无线窃听手段,方文还是让印第安纳弄来了有线窃听装置和电话窃听装置。
或许以后还是能够排上用场的。
此外,还买了些威士忌和巧克力作为礼物。
8月22日,d.332从纽约机场起飞,沿着过来的航线原路返回。
这一路,风和日丽,没有遇到任何海上风暴,耗时20个小时抵达欧洲图卢兹市。
由于6个小时时差的原因,抵达欧洲却是在上午8点。
德瓦蒂纳公司机场跑道上,d.332稳稳降落。
埃米尔德瓦蒂纳带着记者采访团热情的迎接。
采访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往返大西洋的感受,方文简单回答了几句,就让林水旺来应对。
他和埃米尔德瓦蒂纳在一旁交谈。
“环球航空与你联系了吧?”
“联系了。你确定将两架d.332订单转让给他们?”
“确定,但另外三架的交货时间不变,你提供的五名工程师条款也不会变。”
方文强调着,回去后,亚欧航线就要准备通航,三架d.332必须尽快生产出来。
埃米尔德瓦蒂纳表示没问题,这三个月他们已经在加班生产,其中两架的框架已经制作出来。
方文和他去生产机库看了下,确实有两架d.332的金属骨架已经成型。
现在还有个问题,自己驾驶d.332回去,从亚洲飞过来的那架波音247怎么带回去?
正好想着解决国内可能出现运力问题的方文,与埃米尔德瓦蒂纳讨论道。
“我的公司在航空运力上有些小问题。”
“你想要什么?”
“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用于亚欧航班,还有航程700公里以上的客机。”
“飞行员这个简单,我得到消息,政府准备将五家航空公司合并为法国航空,很多重复的航线会被取消,已经有一批飞行员被辞退了。你可以招募他们。”
埃米尔德瓦蒂纳给了一个重大好消息。
因为法航的成立,让方文有机会招募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这些人可以成为亚欧航班的助力,在泰山航空的自由飞行员培养出来前,提前开通亚欧航班。
方文现在就想立刻去巴黎,进行招聘。
可埃米尔德瓦蒂纳的话还没说完。
“飞机的话,我得到一个消息,可能对你有用,日本的三菱公司准备购买容克斯G.38的设计图纸。”
看来米尔德瓦蒂纳是知道日本与中华的战争的,这才回提醒。
方文表示感谢,并思索这件事。
容克斯G.38,是方文在德国乘坐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客机。
甚至比f.220还要大点。
当初方文就问过机组成员,这种飞机卖不卖,机组成员还很自豪的说绝不对外出售。
可现在,竟然要将设计图纸卖给三菱公司。
三菱公司会拿它做什么?
当然不是生产客机了,而是改造成战略轰炸机。
(容克斯G.38)
(日军秘密战略轰炸机:Ki-20既92式重型轰炸机)
可这种战略轰炸机有用吗?
驾驶f.220轰炸过日军的方文最有发言权。
他对比了容克斯G.38的数据,构想下以这种飞机制作出的战略轰炸机会是怎样的。
可能会是一种,非常笨重的战略轰炸机。
速度不会快:200公里每小时多点。
自重绝对会超过10吨,甚至15吨。
载重量可能会比f.220高一些,估计10吨左右。
看来日本人在长城抗战被炸后,对战略轰炸机更上心了。
要是在欧洲,或者美国,可能不会在乎这种笨重的重型轰炸机。
但在中华薄弱的空战和防空能力面前,这种重型轰炸机,很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从而产生战局混乱。
方文以自己的经历来判断,这种重型轰炸机在中华战场上,还是很有威胁的。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阻止这场交易,方文还是想试一下。
.............
与埃米尔德瓦蒂纳告别。
方文和林水旺驾驶波音247前往巴黎。
降落巴黎后,立刻便开始忙碌。
首先是通知在巴黎的四人,程大有,柏则善,顾兴祚、戴士髦。
顾兴祚、戴士髦就在巴黎的亲戚家等着,只要飞机返航,通知他们上机就行。
方文与程大有和柏则善交谈,了解两人的情况。
在航空学校学习的程大有已经学完课程。
他两个多月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础法语交流,还有航空服务的很多知识,是亚欧航班不错的空乘管理和教育人员。
至于在法国理工学习的柏则善,方文觉得这两个多月时间不一定能学到太多的知识,毕竟无线电技术可不是那么容易全部掌握的。
他建议道:“柏则善你可以继续留在巴黎,以后亚欧航线通航后,你可以随时乘坐亚欧航线的飞机回来。公司也可以给你每月一笔培养经费,用于学习和生活补助。”
柏则善一脸惭愧:“总经理,我这两个多月,除了学习外,没有任何成果,你的逻辑电路理论更是没有进展。”
计算机那种技术,哪有这么容易研究出来。
方文甚至不认为柏则善一个人能做到,毕竟那可是美国集合了大量科学家才有的成果。
他只是想要让一个本来在历史中没有记录的无线电技术人才能够有新的人生。
但看到柏则善那股认真劲,他不由得想,要不换一个更简单的任务给他,别让人家有那么大的压力。
是以,方文出声道:“逻辑电路你一个人做不了的,先放到一边,我有个新问题,看你能解决不。”
“总经理你说。”
“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而又不需要任何接触。”
他问得就是无线窃听的问题,想得是和柏则善的无线电专业有关联。
针对这个问题,柏则善一开始不太理解。
在方文继续解释下,他明白了。
柏则善还真的有思路。
他分析道:“总经理,我是这么想的,这不就是无线电台吗?如果我们只做一个无线电音波转换发射装置,再用一个接受还原装置,就能实现无线窃听功能。”
方文愣住,好像是差不多的原理。
问题是,无线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是利用一大堆设备实现声电转换传输过程,这些设备放进要窃听的房间里,难道能隐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