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Linux开发出一套可优化的独立系统,然后搞一套不次于苹果A系列的芯片……
这个难度,还不如让李毅重生一回,然后再给他加载一个科技系统返回来。
但是仔细想一想,还是非常心动的。
首先是花为为代表,基于ARM架构开发的海思系列,然后还有阿狸平头哥带头开发的基于RISC-V架构的玄铁芯片,然后操作系统就更多了,大家熟知的有鸿蒙,不熟悉的也很多,比如Debian、Fedentoo、Ubuntu、龙蜥、统信、openKylin、创维酷开系统、RTT等等,而且都是深度融合的。
尤其玄铁芯片首开支持安卓、鸿蒙、Linux等多类型系统的先河,说明这个事情是能走通的。
就算再差,也可以先在安卓阵营找办法,开发一款适配安卓系统的RISC-V架构芯片啊。
大不了先做一个控制版,让车机系统应用只有那么几个必备的软件也可以。
车机系统芯片本身就不像手机等消费电子需要考虑太多,只要适配就好,追求的是稳定。
“试着跟全志科技联系一下?”肖耀祥给了一个建议。
目前国内在平板类芯片上,比较知名的企业就是全志科技。
如果找全志科技合作开发一款基于RISC-V架构的平板电脑芯片,想一想,啧啧……
毕竟,RISC-V架构本身就短小精悍,而且其不同的部分还能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有全志科技这个熟练的团队,这就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可以了。
只是李毅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
谈及全志科技,就不得不提到一家曾经芯片业界“神话”公司朱海炬力,全志的核心创始团队成员出身于此。
回顾华夏芯片产业和电子产业的变迁,朱海这个地方的芯片公司在当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重要性并不比沪市和深市低多少。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大批台资厂商来朱海成立了IC设计公司,朱海亚力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苹果iPod引领了数字音乐MP3革命后,亚力的全班核心人马就转到朱海炬力,开始聚焦MP3芯片研发及生产。
由著名的“MP3之父”赵光民担任CEO,短短几年间,炬力MP3芯片的出货量就突破1亿颗,年销售额从2002年108万到2004年4.6亿元,净利润高达2亿元。
这里再说一个冷知识,同在朱海的魅族的MP3芯片,就是来源于朱海炬力。
全盛时期炬力MP3芯片占据了全球市场的80%,并且于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作为其中的“功臣”赵光民和包括张建徽在内的炬力大陆系高管却被“边缘化”,无缘分享炬力IPO的成果,由投资方台系高管担任要职。
由此造成的利益纠葛,最终自然而然的导致了团队的分崩离析。
2007年,赵光民从炬力离职,并带走了一批大陆系炬力高管创建了全胜(朱海)微电子有限公司,赵光民任董事长,张建徽任总经理。
可惜的是,创业不久赵光民就在2007年7月因车祸丧生,从而开启了由张建徽带领的全志时代。
似乎全志一开始便延续了来自炬力的“惯性”,主力追踪消费电子潮流,以高清视频、模拟芯片、网络应用为重点发展方向,致力于自主研发核心IP。
2009年,全志就发布了第一代电源管理芯片AXP186,2010年全志的年销售额便突破了1亿元。
虽然这一款芯片跟悟空芯片被命名为WK8AK系列芯片的同为电源管理类芯片,但还不是竞争对手。
因为从芯片的命名上就能看出来,虽然两款芯片同为8位芯片,但一个是A,汽车级,一个是基础型,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李毅觉得自己的悟空芯片能够通杀对方。
不过对比一款两年前的芯片,李毅也没什么自豪的,因为人家现在靠另一款芯片生活。
那就是在刚过去的2011年公司,全志公司发布的第一代平板电脑处理器A10。
这一款芯片,伴随着国内平板市场的爆发,又让全志吃到了一波红利。
全志一些高管甚至直言,2012年销售要破十亿。
“联系他们干嘛?他们的处理器也就那样,还不如改一改,用高通的芯片。”
李毅嘴上这么说,并不是全志没实力,相反,对方还很强,只是李毅考虑的是,干嘛假他人之手?
因为他对于全志科技的核心研发人员,非常心动。
这些人,随便挖一挖,对于悟空芯片来说,都是营养。
而且搞笑的是,或是吸取了在炬力的教训,全志科技的核心创始人股权结构自成立以来都是较为为平均的,这在业内极为罕见,而且这家公司最初的班底,竟然没有签订竞业协议,谁能相信?
李毅2015年去朱海旅游,听到这个消息还不敢相信,年前就让李建军也收集了一些这家公司信息,发现竟然是真的。
如果说要收购全志,那不现实。
毕竟根据科技公司30倍的市盈率计算,人家此时估值起码也上百亿,甚至2012年真的销售破10亿,估值再翻一个翻都有可能。
甚至对方的核心人员,即便股份只有0.几%,李毅也挖不动,但其他人呢?
这可都是现成的熟手啊。
而且,李毅之前可知道,国内芯片届都有一个说法,就是“海思的案例告诉了我们,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正好李建军过完年还没去沪市,李毅就把挖人这个事情讲了一下。
“你跟未来汽车的雷昊聊一下,这小子挖人有经验,或者让他推荐一个人力资源官去悟空芯片也可以,还有就是多找猎头。”
李建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在马鹏程和阮佑平的团队在全力攻克IGBT芯片,这是真把他们当成万能的了?
“人不够就挖人,钱不够,我想办法。”
“行,我来做。”
“还有,既然挖人,一不做二不休,去把斯大半导的也挖一挖,让他们打官司也好,拖着就可以。”
高科技公司的挖人还是非常难的,毕竟很多人不单单有竞业协议,身上还会有期权的限制,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要不怕打官司,那就无所顾忌,只看成果了。
李毅对于斯大半导这家原本自己的囊中之物被抢,还是很有意见的。
把事情布置好之后,转眼又是开学季。
不管外面在哪里实习还是已经准备考研,大四最后一学期的开学,总是要回来的。
一者交学费,二者也准备做毕业论文选题,但李毅觉得交学费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几个月没有回到教室,这一趟回来,他突然有一种数年未归的错觉。
或许不是同学们变了,而是他变了。
大三一年的时候,因为他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学校,和大家的距离感还没有拉开,但这几个月尤其是去年暑假之后,不论是参与小米融资、神驼电能融资,还是三番几次的去德国,都让他的眼界不一样了。
“卧槽,李毅,竟然见到你了,这个照片是你吗?”
蓦然,有同学跳起身来,跑到李毅面前,举着手机里面一篇报道,图片上李毅跟马斯克握手言笑。
“我去,这么古老的新闻你还在看,你难道不应该看最新的?”
李毅笑了笑,算是承认了下来。
其实他们班很多同学都知道李一的事业发展很大,但切切实实能够通过这种照片来看到,就感觉到一种新奇。
“来来来,给我签个名……”
李毅笑着打掉了这个同学的手,“你作怪个鬼呀,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考公考到省国资委啊?”
“以后见了面可能都得我替你薛同学问好。”
薛同学扭捏的摆摆手,其他人看着他也一脸羡慕,比羡慕李毅都多,这就是晋省的现实。
反正你李毅成了亿万富豪,也不会白给我几百万,但未来有一个系统里的高人,那未来办很多事就方便很多,甚至可能漏一个政策风声,就让我赚几百万,这就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想法。
李毅倒是不这样,只是因为他知道,薛同学仕途发展确实很不错,90年出生,考上了选调生,后来一路升。
抖音上后来有一段时间狂刷他的信息,说他是什么二代,李毅关注看了下才认出来,才知道当时人家已经是一个县的副班长了。
但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农民家庭不至于,但父母都是普通的教师,这个是真的,只能说家庭教育做的好。
和薛同学打趣了几句之后,李毅找上了他们宿舍的老二,李永康。
“二哥,干嘛呢?”
“毅子,这不看你风光了……”
“公考没上岸?”
“差一点!”
李毅暗笑,这家伙本本正正,就喜欢装,其实压根不是差一点,而是都没进面试,笔试分数都差很远。
“我听说某人行测才考了十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