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9章 造车最大障碍(2 / 2)百事2L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毅子,刚才上面给我打电话,说正式取消了跟我们的融资计划。”

“这不是好事吗?咱们又不缺他那点儿钱。”

“可是我有一些其他的担心……”

“爸,没那个必要。”

“咱们安安心心发展,安安心心的缴纳税收,招聘员工,记住了,爹,咱们现在已经不是让人能随意拿捏的厂子了。”

老爹还是不放心,但知道主义正的儿子这么说,就只能先挂断了电话。

李毅挂断的电话皱了皱眉,看来年底还是要给股东分一波大红的,把李家庄全村的人心气儿要给吊起来。

也要让外人眼红一下。

“哆哆哆……”

“进来……”

进门的是公司行政办的一个人员,在对外期间暂时负责做李毅的行政助理。

“李总,肥城地方举办的欢迎晚宴要开始了,他们的人通知车五分钟之后到,您看咱们……”

“王骁,按时出发就可以,我很简单!”

王骁笑了一下。

肥城地方举办的欢迎晚宴还是很隆重的,中途的时候,章副班长也抽时间过来看了大家一下。

然后拉着李毅在一边儿说了不少话。

等第二天双方正式见面,整个事情的沟通其实也很简单。

肥城地方政府给出的条件非常优越,以10万元一亩的土地,低价供应给FF未来汽车500亩,但李毅把这个事情给拒绝了。

“章班长,Ff未来汽车现在还不到投资建厂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条生产线也会在并市以实验性质来投入。”

“接下来怎么生产我们还要有很多的论证,何况现在我们的第一台车很多还存在在图纸上。

距离第一辆样车出成品最少也还需要十个月的时间。”

李毅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这也是他们整个汽车研发团队给自己留下来的时间。

章班长对他的直言不讳,很欣赏。

“那这个条件可以留着以后算数,以后你们FF未来汽车,如果要在肥城建厂,这个条件不说永久有效吧,三五年之内还是可以说了算的。”

“谢谢章班长。”

接下来两个人又把关于神驼电能建厂的事情以及威旺车辆建厂的事情各自沟通,也基本在大的方面达成了共识。

“那咱们就先喝点儿茶,等一等其他几组的结果。”

整个会谈自然是分成几个组的,在大致的合作方向确定的情况下,段勇他们负责就是细节的沟通。

等晚上回到入住酒店的时候,各小组对于李毅这边就是总结汇报。

“威旺车辆拿地300亩,未来包含电动三轮车、两轮车、电摩在内,年产不低于30万台套。首期投资1.2亿,分三期完成,土地出让金总计3000万,肥城会在我们第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后,三年内把土地出让金返回。”

“税收方面,两免三减半!”

这是并市根本没有的政策,李毅不得不对肥城地方的魄力感到震惊。

现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上世纪改开刚开始和十年前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企业拿到这种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了。

“神驼电能也差不多?”你想着这个事情,转头看向段勇。

“不,神驼电能是三免两减半。”

啧啧,肥城这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啊。

“新厂合资的事情说了吗?”

神驼电能的新厂,预计规模是年产1Gwh磷酸铁锂电池的规模,主要配套方向就是未来和江淮汽车合作的电动公交和电动出租车。

1GWH,就是一百万度电的年产量,是目前并市规模的5倍。

这样一个厂子,目前投资大概是5个亿。

李毅的计划是,神驼电能出全部技术,另外投资5100万,占据51%的股份,江怀车辆厂和肥城4.49亿占据新场49%的股份。

当然他也出了第二个方案,那就是神驼电能全部出资。

只是江怀车辆这边选了第一个方案。

因为这个账目很好计算。

虽然初期投资了很大一笔钱,但后期每辆车的电池成本直接下降49%,卖的越多,省的越多。

“行,接下来的细节你们好好跟进一下。”

这么大的合同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所以把他们两家的细节谈判交出去之后,李毅带着FF未来汽车团队,一头扎进了江怀汽车厂。

江怀汽车始创于1964年,是国内知名的汽车制造厂之一,旗下涵盖轿车、SUV、商务车、客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尤其在商用车领域,在国内也算是出类拔萃那种。

“我们江怀汽车制造厂,早在1985年,就开始量产第一代轻型卡车,当时称为江怀HF144A型2.5吨双排座客货两用车。”

带着李毅游走在江怀车辆厂的,正是老朋友,江怀车辆厂的项星初。

“当时,我们这种双排座轻卡被人称作“绿色小方头”。

“后来1990年吧,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厂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当时厂里领导就决定,我们生产客车专用底盘,就是你眼前这一个,怎么样?很简陋吧?”

李毅看着眼前的客车底盘,想着江怀正是凭借这种“蚂蚁啃骨头”的韧劲,才打造出国内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填补了我国客车没有专用底盘的空白,算得上是英雄。

“没有,很有工业的美感!”

“哈哈,我那时候刚进厂见到这个底盘,第一印象也是工业美感。”

两个人说的话,走进了会议室。

“项总,李总,整合江怀HFC6770K3YD3三类江淮客车底盘,打造电动大巴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这一次,作为整车线程与控制系统集成的总设计于川仁教授也过来了。

“主要有哪些方面?”

“首先,这个客车底盘轴距前后轮只有3800、4000毫米,前2后四,6轮,2轴,这一个就不太适合城市公交的设计。”

“另外,他的全长只有7米,我们现在新能源补贴车辆,都是十米以上,如果要改造,这辆车的底盘,最少还需要长1.5米,这需要进行很复杂的工程变量设计。”

“项总,这一方面,你们能解决吗?”

项星初拧了下眉头,然后狠狠说道:“可以。”

李毅看他样子,也知道这个难度。

但这个电动客车,本来就是李毅帮助他们优化,为的也是给自己的电池以及电机等配套产品找一个销路,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线控技术,先找一个实验平台,不可能喧宾夺主的。

“整车数据怎么样?”

李毅问的是动力等数据,于川仁自然知道。

“这辆车原先有几家客车厂使用这个底盘开发的客车,他们很多用的是玉柴的发动机,排量也就4L左右,发动机功率普遍在一百千瓦左右徘徊,,总质量也就是不到十吨。”

“如果我们最新款的电机开发成功,前后两台电机驱动,很容易就能做到功率200千瓦,超过现有的动力,绝对没有问题。”

新的电机,自然是在老爹电机着火之后,李毅他们重新设计优化,并且采购更好的材料制造的。

虽然只是刚开始,但有之前的技术积累,也并不难。

“所以,电池电机动力没有问题,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底盘改造了?”

项星初一下就听懂了于川仁话里的意思。

“还有控制系统……”

于川仁看向李毅,这一点,其实FF未来汽车也没有思路。

在之前电动三轮车上的技术,根本不可能用在汽车上,而目前李毅提出的几种研发思路,进展速度都很慢,这算是制约整个电动汽车最大的障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