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斤豆子磨了半个多小时才全部磨完。
此时林玲玲已经起床,洗干净大铁锅之后,烧了一些水,王启华把带着豆渣的豆浆倒进大铁锅里面烧开,再把豆渣过滤掉,又倒回洗干净的大铁锅,就可以点豆腐了。
随着胆水在豆浆表面转着圈均匀的放下去,雪白的豆浆开始慢慢变清,豆花在清水中满满凝固了起来。
等豆花全部凝固后,再用筲箕在表面压一遍,同时舀出多余的清水,豆花就算做好了,用菜刀划成一块块的,再烧开就能吃,不再烧火其实也能吃,不过有些人吃了会拉肚子。
王妈负责点豆花,王启华则负责弄蘸料。
蘸料这东西吧,在王启华看来种类越多味道也醇厚。
什么油盐酱醋、味精、葱姜蒜、藠头、留兰香、花椒、辣椒都搞里头,随随便便就是十多种。
全部整完还没到七点钟,王启超那家伙都还没有起来,王启华不由得去敲了敲门,喊道:“起来吃饭了,你天天早上都要人喊的吗?”
“起来了,马上就出来,没要人喊!”王启超回答道。
“我房间那个电视机是不是在你房间里面?”王启华问道。
家里就两个电视机,父母房间一个,王启华房间一个,这次王启华回来,房间里面却没有电视机了。
王启超打开门,笑道:“爸妈同意了的,说久了不打开可是很容易坏的,所以就放我房间给我看看呗。”
王启华笑了笑,并没有多说,毕竟王启超已经考上了津一中,喜欢看就看吧,等去了津一中再想看就难了,到时候那怕放个电视机在面前,也没有那个精力和兴致看。
好学校虽然老师的教学水平确实要厉害,却也不至于让学生的差距太大,真正保证升学率的,其实是里面的制度。
比如津一中的清、北两个对标清北两所大笑的班,基本上三到四个学期的时间就会学完高中的所有内容,然后剩下的时间则是无穷无尽的刷题,学习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好成绩不但需要学生足够聪明,还得足够的努力才行。
“吃饭!”王启华喊了一声,然后向堂屋走去。
王启超抽了抽鼻子,欢喜的笑道:“我好像闻到了豆花的味道,你真的大早上就起来推豆花了?”
“那不是,给你留了一碗豆浆,先喝了再吃饭吧!”王爸笑道,然后丢下手中的编了一半的耙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也向着堂屋走去。
没有肉的年代,豆腐就是保证营养的最好食品,又因为制作麻烦,所以并不容易吃到。
在王启华他们这里,没有肉,推豆花也是足够待客的,以后条件好了,推豆花待客更是还提高了一个档次,一般都是稀罕客人来了,才会推豆花。
毕竟那怕有了机器打豆子,不需要人推磨了,做豆花也并不容易。
吃完早饭,王启华开车送林玲玲去上班,王启超眼睛转了转,问道:“那我不带自行车了,下午你也顺便接我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