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不是正常人(2 / 2)楼下赫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毕竟在这个年代,“万元户”犹如凤毛麟角,放眼十里八村,达成这个成就的一个没有,但今天,凤塘村至少有七八十户人家能获此头衔,把凤塘村说成是全镇最富裕的村子,一点都没毛病。

甚至可以说是全市最富有的村子。

毕竟东岸村那次虽然也卖了地,但金额数字仅有六十八万,跟现在的两百多万完全不无法相提并论。

而谭海林的这通教诲也是立竿见影,排队的村民们一个个腰杆都挺的笔直,甚至那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嘴角都呵呵笑了起来,到老了富裕起来了,这到手的几万块钱,用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来讲,哪怕把自家祖孙三代全都喊上,也根本花不完,完全花不完。

谭海林对当下村民们的状态很满意,而那些手里有土地却无缘此次收购的村民,一个个也都是眼红的很,脸上全都是羡慕嫉妒。

甚至那两户拒绝卖地的钉子户,看到这一幕,心里竟然也隐隐有些后悔。

那可是万元户啊!

早先大家都穷,也没什么想法,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电视机里的画面,收音机里的声音,都在描述着这个时代的纸醉金迷。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想腰缠万贯呢?

在讲完话后,谭海林又再次介绍了林书平和方忠云等人的身份,同时也介绍了市里来的治安队长。

很快,在公安同志们的维护下,土地转让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是林书平代表大自然公司跟凤塘村村委会之间的签约,在方忠云的主持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凤塘村合计421亩地的转让协议,村委会也出具了凤塘村将近八十户村民的土地转让同意书。

合约签订完毕后,便开始了一对一的发钱。

每个排队领钱的村民,除了交出地契之外,也还必须再次签署一份单对单的土地转让协议。

因此,不仅有村委会的土地转让同意书,也有村民个人的土地转让同意书,这样就是双份保险,显然更有保障。

有些村民家中贫困,又不识字,早先政府发放的地契年代久远,早就因为存放不当而损坏和丢失,但这并不妨碍签约的进行,因为方忠云这次是拿着土管所的印章过来的,谁的地契缺失,只要数据核对正确,当场就给补了。

于是在附近数十上百个外乡村民目不转睛的围观下,一沓沓纸币从保险箱里拿出,每户人家少则拿到了一万一千元,多则直接拿到五六万。

一万块的纸笔叠在一起或许不够明显。

但五六万叠在一起,就给人重重的视觉冲击感了。

崭新到几乎能闻到墨香的百元大钞,就这么一摞摞的从手提箱里拿出,然后颁发到村民们手上。

此刻太阳的光线直射到每个人的脸上,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空气都仿佛变得甘甜许多。

那些领到钱的村民,眼神里的兴奋和紧张根本掩藏不住,他们用报纸或者塑料袋、毛巾包裹住刚到手的钞票,左观右看,基本上看谁都像贼。

林书平和方忠云是从早忙到晚,虽然只有七十九户人家,但每户人家平均办理手续都要花费十几分钟,慢的甚至花费半小时以上。

其中最浪费时间的环节就是村民们的钱到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直接在现场清点起钞票来,有些人精神紧张,也极度害怕钞票有假,一张纸币来来回回观摩,一会儿搓搓,一会儿放在耳边弹一下听听,还有人直接对着太阳底下看钞票上的“金线”。

所谓“金线”,就是钞票防伪标志,在这个时代是很流行的鉴别方法,也是在87版百元大钞发行后,许多专家在电视上教导观众们识别真假钞的方法之一。

除了“金线”外,还有触摸法,就是触摸纸笔的主景和国徽等,会有明显的凹凸感。

其次则是验钞笔鉴别法,就是荧光剂检测灯笔,不过这个方法要过几年才流行。

等所有村民把钞票清点完毕,签完转让协议后,已经临近傍晚。

期间林书平请客,让徐项前前往镇上饭店,打包带回了上百份琼州米粉和椰子饭,给排队等候的村民和公安人员用餐。

不过因为是在任务期间,出于谨慎,许多公安同志表示拒绝,根本没有去用餐。

他们只吃自带茶水、面包等,实在饿就嚼槟榔。

毕竟是两百多万现金,他们在旁边守着也是心惊胆颤。

因为现场的村民也实在太多了。

保底都有三百人。

期间有人离开,有人前来,每个人都在兴奋的瞻仰新奇的发钱现场。

而此次发钱活动,从早上九点钟,一直做到傍晚六点钟左右。

一共发放了两百三十一万多元。

每一个拿到钱的村民都笑的合不拢嘴,不过却没有几个人敢只身离开,他们小心翼翼,基本上都是结伴而行。

发钱早的村民,会一起乘坐村里仅有的一辆拖拉机,前往镇上或市里的信用社存钱。

当然,也有人根本没有去银行存钱的习惯。

当晚他们就把钱藏在自家房屋的房梁上、地砖下。

总之,今晚过后,鹿城万元户最多的村子,已经是非凤塘村莫属。

并且这个消息会随着附近村民们的传播,越传越广,越传越夸张。

而在鹿城地产界已经赫赫有名的林大头,也将会因为这一次的动作而再次声名鹊起。

毕竟相比较荔枝沟镇那块垃圾路,这次的藤桥镇凤塘村的土地,距离河西市区那是远的不能再远,是郊区中的郊区。

都是想要搞地产致富的,可正常人谁买那儿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