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5章 航天设施的新线索(2 / 2)八刃贤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鱼生一五一十地解释了起来。原来这几天有一些船只不时会出现在腾龙岛的周边,有的时候在岛的东边,有的时候在西边儿,南北的时候那当然也有。

总之,这几条船似乎在围着腾龙岛转圈。

胡江山一听,确实觉得那些船的行为很诡异。

鱼生又说:“老板,不过那些船并没有试图靠上来,只是在围着岛转,所以我也没向您汇报,不过我和阿旺拍了视频,整理好后会发给您。”

胡江山点点头:“干的好,就应该这样,继续保持警惕。”

说着,胡江山还拍了拍鱼生的肩膀。

鱼生感觉很受鼓舞,玩命点头表示一定会努力工作。

胡江山又跟鱼生说了几句,就让他去工作了。

此时,胡江山说了这些话,倒是感觉口渴了,就去了码头休息室倒了一杯冰镇鲜榨果汁儿,一边喝,一边琢磨着事情。

接下来胡江山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胡江山计划对航天发射场进行一次升级,完善一下基础设施,以及支援辅助的设备。

尽量把更多的人员解放出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火箭从组装厂房运载到发射架的时候,流程太繁琐,效率太低,胡江山需要制造更好的火箭转运车。

但问题来了,要制造这东西可不容易,胡江山需要去特种工具设施里研究一下。

喝完了果汁,胡江山驾驶着电瓶通勤车去了“特种工具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

胡江山来到中控室,打开系统,查阅了现有的预制模板设计,并没有找到火箭转运车相关的东西,看来胡江山需要自己设计了。

胡江山又打开系统自带的设计软件,按照自己的想法从零开始绘制结构图,但是胡江山马上就发现了问题。

火箭转运车的体积太大了,毕竟是转运火箭的,比一般的大型工程车可要大多了。

在设计软件上显示设计条件不足,就算是勉强设计出来,也没有足够大的3d打印设备把这玩意儿打印出来。

那要怎么做?

胡江山有些犯难了,如果连转运车这种东西都搞不定,那更大型的东西肯定也没戏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分成几个部分单独设计和打印,然后再组装为成品。

但是胡江山并不想这么干,设计难度会非常高,设计周期很长,而且中间会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最终可能组装不成功。

而且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也达不到胡江山的要求,费半天力气提升很小,还不如不搞。

火箭转运车都要用折衷的办法才能搞定,那别的东西制造起来难度会更高。

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只是凑合事儿。

那么特种工具设施如果能升级,会不会就具备这种能力了?

想到这里,胡江山拿起手机进入“科技引擎app”,查看了腾龙岛特种工具设施的状态,并没有显示升级按钮。

看来还没有条件对设施进行升级。

胡江山叹了口气,看来这件事儿还得放一放。

既然新型的火箭转型车搞不出来,那就只能凑合着用旧的了,效率是差了一些,但好歹能用,进行火箭发射的时间拉长。

就在这时,胡江山的手机响起了提示音。

胡江山心中一动,这个声音非常悦耳,许久没有听到过了,是科技引擎app发出来的,说明有新的信息出现了。

胡江山赶紧看了一眼,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发现新设施线索,点击查看内容。】

胡江山点了进去。

新线索:航天航空设备设计制造中心】

胡江山心中一喜,科技引擎app果然可以感应到胡江山所遇到的困难,并且推出最合适的设施。

这正是胡江山现在需要的。

线索】:航天航空设备设计制造中心。

等级】:初级

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前置条件】:中级航天发射场

建造周期】:20天

资金投入】:2亿港币

胡江山看到资金投入的时候了,不由愣住了,然后有种窒息的感觉。

好家伙,两个亿,这也太贵了。

当然,如果在现实中正常建造这样的设施,两个亿灯塔元都不够,更不用说港币了,甚至连开工都开不了。

但是相对于“科技引擎app”之中的其他设施,两个亿也可以说是天价了。

胡江山甚至还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没错,就是两亿港币。

好家伙,胡江山还记得之前他查过账户,满打满算也只有千八百万港币的可用资金了。

现在上哪儿去找两个亿去?

不用说,只能找华耀的王成东要了。

但是最近胡江山没有关注半导体那边的业务,虽然张瑞会定期汇报,但是胡江山不是什么都能记住。

不知道华耀那边为没有结清的货款有多少了。

胡江山拨通了张瑞的号码,响了好长时间,张瑞才接了起来。

“喂,老板,不好意思啊,我们刚才在开会,没有拿手机。”

“没事儿,最近生产线那边怎么样了?”

“老板,两条生产线都运行的很好,而且最近的良率提升的也很快,最高已经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三了,如果再努力一段时间,也许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张瑞所说的可是了不起的成就。

一般来说,晶圆的良率达到九成以上就已经相当可以了,再往上提升难比登天,一年两年可能都提升不了一个百分点儿。

张瑞这边却能在几个月的时间达到百分之九十三,这说明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成效。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产线的能力强,做起事儿来事半功倍。

张瑞又说:“老板,最近我们已经开始做四纳米制成的预研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冲击一下,我有信心可以完成,只不过前期的良率可能会很低,会浪费一些资源。”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