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誓扫东洋
寒风从漠北往南刮,经过了一个夜,第二天上午时北京城也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在冬月还没开始的时候。
“李公,您且慢些。”
已经开始做第二任宰执的叶向高走上前去搀扶着一年前已经致仕的李廷机。同样从枢密使位置上卸任的田乐虽然比李廷机还长一岁,但他的身体要好得多。
在另一侧同样搀扶着李廷机的是熊廷弼,他从总督辽宁省政务的位置上直接升任太常宰,做到大明第一个地方大员直升为相的先例。这固然是对地方改制的进一步激励,也显示出皇帝对他的信重。
袁可立这个现任枢密使不在这里,代他来参会的是总参谋孙承宗。和熊廷弼一样,辽东镇抚边数年后,他得以重归中枢。
另一个已经致仕的咨政贺盛瑞同样有人搀扶,那就是从税政部尚书位置上接了他总管官产大臣之位的王德完。
再此外,就是继续担任总御台谏大臣的汪应蛟,继续担任总领中书大臣的朱国祚,继续担任总理藩邦大臣的方从哲,继续担任总治公安大臣的牛应元。
大明八相经过了五年只换了两人,而且都是因为年事已高。如今奉天皇极殿之前,又是已卸任的老臣与如今在任的重臣相互关心,一派一团和气。
一共十一人就这么上了台阶,进入了殿内。
“时候还早,我们还要先看看公文,打理一番。四位先去里面吧。”
叶向高在奉天殿中间的明堂里向他们行礼,王安也只笑着引路:“三位咨政,孙总参,里面请。”
李廷机、田乐、贺盛瑞与他们拱了拱手作揖,缓缓走向里面。
是他们熟悉的路。
“今年的雪下得早啊。”贺盛瑞路上感慨着,“还记得泰昌十年底随陛下回京,后来就提到了救灾备灾之事。陛下高瞻远瞩,实在圣谋无缺。”
李廷机边走边轻咳。
“尔张可是受了风寒?”田乐关心了一句。
“年纪大了……”李廷机看了看他,羡慕着说道,“希智兄好身体不比龙江公差,何必一再坚持让位置?”
田乐笑着说道:“就是羡慕龙江公,这才要得些清闲。况且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做了十余年枢密使,再恋栈不去,那就真是老贼了。”
“礼卿若听此言,定是哭笑不得。”李廷机转头问孙承宗,“稚绳,你说呢?”
孙承宗果然哭笑不得:“朝野谁不知东洲公乃柱国之臣?枢密院上下如今反倒有些无所适从,这不,袁枢密忙不迭跑了,就是要我们这些后辈有事没事还是多劳烦东洲公拿个主意。”
“稚绳要陷我于不义啊。”田乐叹道。
“希智兄在意这等流言蜚语?”李廷机不以为然,随后接着感叹,“我倒是真想早些归乡,奈何陛下非要我等接着咨政。”
孙承宗连忙说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况乎国?陛下礼待老臣,我等也幸有前辈指点迷津,这是好事。李公正该好好养着身体,京城名医毕竟还是多些。龙江公若不是……”
他说到这里停住了嘴,毕竟沈一贯人刚走。
沈一贯虽然年纪确实已经很大了,又确实是今春辞行归乡后人就没了的。
当然只能说他对自己的身体有点数,确实想落叶归根了。
李廷机现在提到想回家,孙承宗想说点好听的,但说了一半又感觉不合适。
于是空气有点安静,只有他们继续往前走的脚步声。
到了皇极殿里,四个人都惊了惊,连忙行礼。
“见过二位殿下,王宗令。”
王昺和朱常润、朱常瀛二人纷纷回礼。
坐了下来之后,还是田乐先开口:“二位殿下和王宗令都来了,看来今天非同小可,陛下已有定见。”
王昺这个驸马都尉接了侯拱辰的位置做了宗人令,他如今肩上的担子很重。
论才华,他比侯拱辰更出色,诗画都很有造诣,与董其昌等人交往都很密切。
而自从潞王去朝鲜、诸王封边,再加上宗明号、昌明号,大明宗人府的职权实在不小。在大明将来的方略里,宗人府和理藩院更有许多地方需要沟通合作。
“陛下有旨,自然要来。潞王薨逝,世子年幼。”王昺看着田乐,态度很恭敬,“东洲公既也奉旨前来,看来并不只是商议朝鲜国主袭封之事。”
“观二位殿下跃跃欲试,还是要有静气。”田乐只微笑着调侃朱常润两兄弟。
“田相教训得是,让诸位大人见笑了。”朱常润脸色微微尴尬。
“是咨政了,这一节也乱不得。”田乐摆了摆手,“今后日子还长,二位殿下身肩重任,须得戒骄戒躁才是。”
孙承宗听他说得不太客气,真的是在教训,不由得看了看他。
什么今后日子还长?
李廷机倒是看了田乐一眼,随后若有所思。
两个小年轻听了田乐的话只能低头受教,谁不知道田乐实乃今上第一信任的臣子?
即便他如今已经卸任了,那也是在军方第一重臣的位置上坐了足足十五年,陪着皇帝从受禅登基一直到今天。
他们在这里静静等着,殿内的座钟指到九时五十分时,另外七相一同到来。再过了一会便是内臣推动装了轮子的屏风,遮挡住了奉天殿那边通往这里的廊道。
听到了北面的动静,大家一起站了起来先躬身迎驾。
“……还有,叫刘若愚那边忙完了别先急着回来,去宁波呆着。”
“是。”
说话声中,朱常洛现身。
首先自然是见礼,朱常洛走到宝座上:“直接开始吧。都不是新人了,大方向说过很多回。如今既然朝鲜之事需要处置,东洋的事也开始做准备吧。各衙都说说,若是南洋外滇事起,东洋那边也要随后动起来,有哪些难处。”
正如朱常洛所说,都不是新人。
君臣之间在建立了每年底一次的大政会议机制之后,其实已经有比较明确的长期目标和短期计划沟通方法。
原本定的是南洋和外滇方面先发力,毕竟随着海贸的兴盛,云南、两广方向已经准备了五年,那边的条件已经相对成熟了。而一旦能控扼南洋,后面有很多的物资、财富可以源源不断输入到大明。
先回话的是叶向高:“若只是东洋之事先做准备,那无非是从明年开始于辽宁、山东、浙江、福建改用一些人,安排一些任务。就怕云南、两广、南洋舰队征伐不力,钱粮上难处恐怕大一些。再有,东洋舰队尚在筹建……”
朱常洛看着孙承宗,他看见叶向高也看向了自己,开口说道:“南洋方面,可虑者唯缅甸、交趾而已。那荷兰、英格兰在南洋尚且难与葡萄牙、西班牙争锋,更何况大明?三年前败了一仗,他们计划败露,如今在西洋自顾不暇,马六甲囊中之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