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0章 大明搞事要欠条?(1 / 2)冬三十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0章 大明搞事要欠条?

游牧各族与农耕汉民的矛盾已逾千年。

不仅大明如今有这个实力,汉、唐,都有这个实力打败草原上的强敌。

但无法彻底消灭,也无法持续治理。

生产力水平达不到,交通和气候因素决定了历朝历代都只能解决一时之患。

现在朱常洛开始给出属于他的解法:趁凛冬将至、大明科技将突飞猛进,真正让他们依附并融入进来。

因而此刻他确实是称职的长生天汗。

逐水草而居的迁徙模式给草原各族都带来了深刻的底层问题,因此影响到他们的组织形式。

因为不定居的子民,想向他们收起税来要比大明难多了。

收税是涉及到清查和计算资产、收了税之后还得运输的。

一个个小部落,每个季节、每一年,都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建立地位的汗庭,怎么向这些小部落收税?

所以最终才实质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实际上无非是暴力抢掠之后的妥协状态。小部落的头领象征性地上交一定的保护费,汗庭自己则凭借地位和武力拥有规模在前列的族民和军队、拥有最好的草场。自给自足之余还能收到其他臣服部落的保护费,这就够了。

再更进一步,强悍的大汗能够通过盟会、联姻、战略规划等种种手段带领各族从外部获得更多收益。

极端成功的状态便是成为中原的主人,拥有更多可以奴役的人口和可以支配的财富。

但他们的底子一直没有变多少,那就是:冷兵器时代,战马和骑兵这种强势力量是草原部族的立身之本。只要马儿仍然需要以逐水草而居的方式来蓄养,他们就只能采取部落联盟的形式。

定居下来,后果很严重的,想一想后来沉迷于享受的大元。

怎么在定居了之后继续保持着对麾下中小部落的强大武力压制?

“朕只是提出这个想法,你们再细细思量吧。”朱常洛当然不必在这里就逼着他们做决定,“赈济不是长久之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终仍是你们这些王汗为部族找到出路。朕交好各部,大开边贸,情形已经比过去好多了。你们只要是在探求出路,朕都愿意施以援手。”

他一点都不用着急。

不论是生存压力加剧之后他们互相之间的摩擦更激烈了,还是他们有人转过弯来开始定居为大明构筑的工业商业贸易体系打工了,对大明都有利。

他们如今唯一做不到的就是打大明,来敲大明竹杠。

那不就是稳如泰山?

艰难的时局催人老,兴许是在草原上风吹日晒,二十岁的林丹巴图尔看起来比三十岁的朱常洛还要苍老一些。

他看着朱常洛,而后端着酒杯站到长生天汗面前,行礼之后说道:“白灾以后,我和岱青台吉等族中长者都商议过了。有些问题,还想请睿智的长生天汗为我解惑。”

朱常洛指了指一旁:“坐下来,慢慢说。”

林丹巴图尔确实正在尝试改革、凝聚部族力量。

但是组织形式、税制、权力分配、牛羊马匹和煤铁这些关键资源的生产组织、和大明的边贸、卫护部族安全的军队……方方面面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此刻他没有先思考定居还是不定居,只是拿这些方面的问题来请教朱常洛。

而朱常洛并不藏私,尽量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风俗信仰不同,你们族民面对各种问题的脾性也不同,朕说的不见得对。”朱常洛以这样的话结尾,“只不过朕认为有些道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譬如打打杀杀,最终无非也是为了利。若是有的别的法子获得利益,一家也好一族也好能够繁衍生息日益壮大,谁又真的非得拿命去拼呢?”

林丹巴图尔望着面前的篝火出神。

从辽东大败而归之后,他知道部族里的士气和心气被打没了很多。

草原上的勇士愿意跨上战马南下抢掠,那是因为过去是胜多败少,总有所得。只要能安然回到草原,不仅掠夺甚多,有些战死同袍的妻儿等等也能被他们得到。

然而现在打不过了。

大明的火器比以前更令人畏惧。战马狂奔、骑兵突袭,以前足以让大部分汉军畏惧不已甚至溃散,如今却会在接敌之前就像被割的草一般倒下不少。

若是拼命而难有所获,以后还有那么多草原儿郎敢拼命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