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馥妍咋舌:“打渔真赚钱,一个下午就赚差不多两百块,比我翻译一本厚厚的原文书还赚钱,我翻译一本书要半个月。”
江夏:“看运气,今天是你们两个海运好。而且打渔风险大,没有坐在书桌旁舒服。”
“那也是。”
江夏问张馥妍和江冬想吃什么鱼,让周承磊留起来,然后其它的回到码头就全卖了。
回到码头,周承磊和江冬将鱼搬到收购处,村民看着他们的鱼惊讶道:“阿磊你开小木船出海捕到这么多鱼?这是遇到大黄鱼群了吧?”
“不是网的,是放排钩钓上来的。”
“我今天也放排钩了,一共放了800,也没你钓上来这么多大黄鱼,你去哪里放的排钩钓这么多大黄鱼?我明天也去放。”
“你这开大船拖网赚的多,开这种小船出去放排钩也赚的多,还让不让我们活了?海里的鱼都被你一家捕光了!”
“海里的鱼专挑你家的鱼网和鱼钩上钩!”
周承磊没理那些酸言酸语,只告诉了他们位置。
大家一听郁闷了。
“太远,我们撑船过去不方便。”
“看来还是得给船装动力装置才行,近海都没什么鱼。”
“有也是一些便宜的不值钱的鱼。”
“可是一套装置下来也不便宜,弄个二手的也要好几十块,还很难找到旧的买,新的又太贵,万一捕不到鱼,油费都亏了。”
“可不是!阿磊,你觉得装不装?”
周承磊:“装了可以去远一点,但是确实是需要油费,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反正各有利弊。”
“今天你买油买了多少钱?”
“我买了八块,但还没用完。”
“要是像阿磊一样开个小木船出海都能赚一百多块,我想都不用想就装了!”
“废话,像阿磊那样,我立马装了!今天早上将船开回来,下午出海就赚到一百多块,闭眼就装了!还用想吗?”
……
周承磊就不加入他们的讨论了。
谁也不敢保证装了,去远一点就能捕到更多鱼,但确实机会大一点。
不过他装动力装置是方便船员上下班。
从市码头到鲍鱼岛平时都是要一个多小时航程,不装动力装置,难道靠人力?
张馥妍看着像他们这种小木船打回来的鱼,大多数渔民只能卖到十块八块,甚至三四块也有,卖了二十几块那个人已经很高兴了。
因为他们网到的鱼大多都是一两毛一斤的鱼,甚至几分钱一斤的鱼。
幸好他们是自己划船出海的,不然真的油费都亏掉。
但是那些大点的渔船确实能赚得多一些,但也没有他们卖得多。
所以夏夏说今天运气好是真的好!
不是所有渔民出海捕鱼一天能赚一两百块的。
难怪那些小木船都用船桨划船,不然油费都亏。
不过各行各业都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人,太正常了。
就像读书一样有人考试能考满分,有人才考十几分。
就像江冬和其它师兄还在读书就研发了几个专利,赚了别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她每个月靠翻译和实习的工资,才能赚二百多块,这已经是比许多人都高了,而大多数同学每个月靠几块助学金过日子就已经很满足了。
江冬还要回市里陪江父江母吃饭。
周承磊收拾了六只小青龙,六只青蟹,一条两斤的大黄鱼,两条黄翅,一条海红斑和一条鳗鱼带去江家。
剩下了三只小青龙,八只青蟹,两条大黄鱼,几条黄脚立,一条鳗鱼给父母和周舟吃。
然后他就开着车和江冬他们一起开车回去陪江父江母吃一顿团圆饭。
今天还在插秧,李秀娴放学回村看看插完了没,一进院子就看见桶里的小青龙和青蟹,眼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