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 / 2)张九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礼部,兵部与都护府的主持下,将吐蕃地界分为六道七十四县。

这种统治现状代表着往后的吐蕃也要实行大唐的道州县的划分。而对统治者来说,将地方分为县,而每个县的人口各有不同,地理位置也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与分而治之,对统治者来说更有利。

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将人划分在一片片的土地上,让人们重新聚居,并且用县乡来划分,权力从县乡开始,自下而上开始积聚,最后权力会集中在统治者手中。

在这个享受道州县的统治方式,带来的稳定与繁荣,让唐人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甚至当皇帝说要因地制宜时,有朝臣站出来反对了。

只要大家的目标是一致,哪怕方式方法不同,李承乾愿意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去验证答案。

郭正一泪眼婆娑地道:“吐蕃归入大唐了。”

许敬宗拍了拍他的后背,又道:“还有许多事要做,我们的事还未完成。”

乾庆十四年,夏。

当初的上元节时,吐蕃才完成道州县的划分。

直到今年的夏天,才有户部的官吏来到吐蕃,给吐蕃人新的户籍。

在这个消息传递缓慢的时代,当吐蕃的急报送到长安城,经过朝中商议,再派官吏到吐蕃,一个春天就这么过去了。

如今的唐人依旧使用着古老的运输方式,人们也习惯了这种消息的滞后性。

……

上官仪陪在太子的身边,走在咸阳桥边,与太子一起看着正在钓鱼的陛下。

於菟道:“父皇近来真是越来越清闲了。”

上官仪抚须笑着道:“这天下安宁,陛下清闲,实乃人间一大美谈。”

“父皇钓鱼也是美谈啊?”

“那是自然。”

“父皇都钓了三天的鱼了。”

“那也是美谈,朝臣们各司其职,社稷安定,若陛下整日忧虑不安,社稷也会不安的。”

於菟蹙眉道:“老师此言……像是昏君之言。”

上官仪依旧面带笑容,如果太子能够离自己的孙女远一些,那就更好了。

最近自家孙女时常与太子有说有笑的,已成了上官仪心头的一大难事,该如何是好。

於菟接着道:“吐蕃又有消息送来了?”

上官仪将吐蕃发生的事讲述了一番。

就在今年的春天,程处默在吐蕃办了一件大事。

当年在长安城,程处默亲眼见到一群孩子站在春明门,向着长安城的坊民宣誓。

而如今,程处默带着一群十五岁吐蕃的孩子,向大唐宣誓,向吐蕃的子民宣誓,守护大唐社稷与吐蕃子民,守卫家园安宁保护边疆。

自小在军中长大的程处默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行事不会像李安期那样顾前顾后。

他不经上奏私自行此事,引起了朝中非议,可念在程处默的心是好的,到了之后陛下让程老国公给程处默写了一封斥责的书信这件事就此揭过了。

於菟道:“姑姑的弟子创立了一个学派,老师可有听闻。”

上官仪颔首道:“听说了,武氏的那个姑娘与徐慧在洛阳创立了唯物学派,而且专收女弟子,她们的女弟子有上千人。”

小武与徐慧是当初长乐公主的弟子,现如今也颇有成就,当年她们在洛阳与诸多名仕有过辩论,为此当初的洛阳人们都知道这两位才女,有了名声之后,她们就开始收弟子。

而她们的弟子也都是女子,唯物学派准确地来说该是在长乐公主的授意下创立的。

於菟道:“老师,其实从生产劳作的立场来看待,以前的赋税缴纳多是以男子为一户,若将来参与劳作的女子越来越多,她们创造出来的生产力也能够给社稷带来巨大的裨益。”

上官仪道:“殿下,其实自古以来一直如此。”

於菟道:“从生产力来说一个人的生产力与年龄男女老幼无关,只与他能够生产的价值有关,论生产是一门很冰冷的学问,所以我从小不愿意与长乐姑姑学,长乐姑姑与父皇的学识都很冰冷。”

上官仪笑道:“太子殿下自小就察觉到了吗?”

於菟道:“那是我能够读懂论语之后,我将姑姑的文章给来济老先生看过,他老人家说这是一门十分冰冷的学识,将人当作生产力,他老人家从未见过如此冰冷的学识,可就是如此冰冷的学识,却是我这个太子必须要学的。”

上官仪叹息一声,心说太子竟然开始为成长烦恼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将来的皇帝或许不会是个无情的人。

“其实殿下不用多虑。”

“还请老师指点。”

上官仪面带笑容地言道:“臣是御史,臣见过人间的冷暖,也见过人世间的黑暗,殿下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这世上的很多事看似都是有道理,我们都觉得许多事都应该按照道理来说,可现实中很多时候许多事,都是不能按道理来讲的。”

老师的话语很深奥,於菟听得一知半解,不过他今天还有一件事要做。

在咸阳桥的另一头,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炉子正在烧着,还有几个民夫正在往那个炉子中疯狂地铲煤。

只听李治大喝一声,“放!”

闻言,一个民夫拉动绳拴,炉子发出一声汽笛声,在场的众人亲眼见到一道白气冲天而起。

汽笛声只有一次,李治书写着这一次尝试的结果,而后又从少府监的铁匠手中拿来了一个铁锭子,用这个铁锭子放在炉子的上方,用它来维持炉子的气压稳定,让气压不至于炸炉,却又不会放出太多的气。

李承乾远远看着炉子。

东阳走到皇兄身边,看着河对岸的热闹,笑道:“稚奴总算是造出来了。”

现在李治造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一个高压锅,大概就是高压锅了,一个大号的高压锅,还是那种气密性很差的。

稚奴还是大器晚成的模样,即便是大器晚成,哪怕还需要很多年。

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只需要能成功一次,也足以震惊世人,改变世界了。

只要成功一次就够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