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半途收来的魏家四小将,表现一直不错,稳稳占据了二十八宿前四的位置。
李鄂刚刚让郁保四、孙大填补了杨志的位置,让两人合伙成了大四象之一。
又将魏家四小将,提为五人麾下的小四象头领,二十八宿也被散到了杀猪巷中。
新来的史进史大郎,则是跟曹正一起,坐镇杀猪巷的屠宰场。
说白了,三人聚首的年底总结,无非是将在黄河漕运上有魏家寨做根底的魏家四小将架空。
大四象头领之中,李鄂也渐渐成了实力最大的那一个。
花荣、郁保四、孙大都唯他马首是瞻,杨志转投马军小营,让史进坐镇屠宰场,统领新的二十八宿,也是几人之间,勉勉强强的制衡手段。
如今除了一个杨志不怎么归心之外,鲁智深在很多事情上,也是只听李鄂吩咐。
至于新归附的王进,按鲁智深的说法,练兵他有一套,但真正领军,他还不如刻薄些的杨志呢!
领军人物,最忌讳的就是心善,而王进差不多就是那样的人。
杨志归于马军小营这事儿,鲁智深也劝过,如李鄂所言,若伐辽不成,金贼南下牧马,禁军也是待不得的地方。
进了汴京这个花花世界,其他众兄弟都算尚好,即便被李鄂这个二郎架空的魏家四小将,也将兄弟情谊放在了首尾。
唯有杨志算计的有些多,鲁智深明了二郎李鄂的谋划。
但杨志这厮,鲁智深说了他几次,可总有些小算计,在隔绝兄弟情谊。
见杨志执意要走禁军这条路,鲁智深索性就不劝他了。
一点点小算计虽说影响兄弟情谊,但大面上说的过去,也就凑凑合合了。
在鲁智深看来,将门子弟之路,起码要从指挥干起,真在禁军底层撕磨,马壮那等家传的军头,就能搓碎杨志心里的壮志。
杨志的前路,认可了李鄂想上进就得溜沟子说辞的鲁智深,也给这个青面兽谋划了一下。
让二郎李鄂,给杨志介绍一个曹王府的侧枝子弟,杨家将、曹家将联姻,指挥一职,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许多时候,杨志这厮就是听不得兄弟的热切之言,非要凭自己本事闯荡一番,纯属那种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的夯货。
禁军虽说是募兵制,但除了马壮这样的家传军头,还有一些汴京居民,也跟军户差不多,指着禁军维持生计呢!
马壮之类难缠;而这类指着禁军为生的汴京居民,就纯属禁军中的小商小贩了。
管理他们,本该是马壮这类军头的营生,都是汴京的老住户,彼此知根知底,约束起来也简单。
但杨志横插一脚,想要从底层脱颖而出。
在鲁智深看来,黄泥岗的事,怕是要在杨志的军路上,再演一番喽……
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若众光棍都聚在一起还好些。
但如今花荣家有娇妻,还有儿女绕膝,曹正、王进也各自有了新家;即便如孙大那种无父无母的泼皮光棍,都有邻里宴请,有收养的孩子环绕。
李鄂、鲁智深、杨志三个大头领也不好跟下面的二十八宿兄弟一起去逛妓楼。
他们仨也只能在正旦日前夕,坐在铁佛寺的廊庑下,烤着肉、吃着酒,以年终总结为幌子,排解心中孤单。
蔡徽在杀猪巷所应承的,他那嫂子童秀娇要到铁佛寺拜佛一事,也因摸出喜脉而暂歇。
小蔡府后宅那位姨娘也是一样,童秀娇那边不妥当,蔡徽也让医官给她摸了脉,一样的喜脉。
这对小蔡府而言,虽说龌龊异常,但对小蔡府跟慕容府的谋划,却是抹除了许多后顾之忧。
为慕容贵妃延嗣,李鄂找的是后台,慕容家要的是荣宠,而小蔡府那边谋划的却是道君皇帝百年之后的大宝归属。
若慕容贵妃的子嗣,能撑到封王的年纪,小蔡府能将慕容贵妃扶持上后位,许多事就好办了。
到时候李鄂兴许不会有后台,但慕容府的富贵,小蔡府的权势,都将以此为延续。
小蔡府的两人有孕,府内也给李鄂做了表示,不仅没有责怪,反而送来了金银锦缎。
呼喊李鄂郎君的绣巷曹二娘子,最近也没了音信,不知是因为年节之前的忙碌,还是因为李鄂与太尉府开打之事。
除了小蔡府,曹王府也算是知道一些杀猪巷内厮斗的内幕,无非许多事,草莽思维跟官人思维不同,大家伙在想什么,只能彼此之间胡乱揣摩了。
听了鲁智深的找浑家的言语,李鄂听出他是在点拨杨志,便说道:
“杨志哥哥,眼见正旦日在即,不若跟洒家走一趟曹王府。
哥哥的武艺在弓马上,如今也是马军的虞候,根底有了,如今就缺一门婚姻。
如王进哥哥一般,哪怕做个义婿,也是有其前程的……”
听到李鄂劝解,杨志摆摆手说道:
“都是将门之后,真要入赘,那洒家就是辱没了杨家门楣。
如今伐辽在即,西军年后就要开拔,只盼二郎介时不要阻兄弟带兵上阵。”
听到杨志言语,李鄂只能敬了他一盏酒了事,这位也真是不听好良言的憨货。
对此,鲁智深也很无奈,如二郎李鄂所言,如今的汴京城,会溜沟子才是正道,腹有诗书、文采飞扬已经成了邪道。
不见少府监主簿李光那样的刚正人,都在监当任职吗?
即便是慕容彦达这类府尊,回京之后,也只能做工部侍郎,似六部尚书、政事堂、枢密院的执政,三衙四司的太尉,哪些又跟两蔡府、太宰府无关呢?
两蔡府、太宰府之后,又是那童贯、梁师成、李彦这三个大太监,之后才是赵官家、
各路府州县,也是差不多的样子,清流名臣、宰执之材,如今不是在九寺五监之中,就是在各地任副职。
即便这样,他们都不拉拢慕容彦达这样的半文人、半勋戚、半商贾。
靖康,与其说是金贼擒走了二帝,不如说是文人士大夫们,以放弃徽钦二帝为手段,结束六贼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