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提防黑狐兵的人对稚童们下手。所以,林宣在离开开封府后,第一时间也要进山。
但进山之前,林宣不得不借件宝贝。
……
皇宫。
王道森皱着眉头,看着骤然来找自己的女婿,挑了挑眉,问道:
“林宣,你真的要借隐形薄纱?”
林宣抱拳道:
“岳父,不得不借。”
“黑狐王得到了智者之镜,他势必想借此宝镜,问出宝典下卷的下落,一旦让黑狐王得到那宝典下卷,以他祸乱天下之心,到时中原必危!”
“若无隐形薄纱,小婿哪怕找到了黑狐帮的落脚之地,也无法靠得太近。”
听林宣言明了利害,王道森也觉得兹事体大,赶紧答应道:
“好吧,那我这就去请示陛下。”
一炷香后。
王统领去而复还。
手里还多了一件透明的薄纱。
“拿去吧!”
“陛下说了,你既是借此物对付黑狐王,那就先把此物暂借给你,何时灭了这魔头,何时再交上来也不迟。”
听到此话,林宣心中一凛:
“多谢陛下的信任!”
王道森挥了挥手,道:
“好了,你快出去吧。”
“切记诸事小心!”
……
离开了皇宫。
林宣一头就扎进了大山之中。
凭借他一身绝顶的轻功,林宣几日功夫,可谓是走遍了中原各地。
终于,在二十七日的清晨,让他有了收获。
行走在山间,林宣似听到了什么,耳朵一动。
未几,身形一闪,就来到一间屋舍。
此刻,屋舍之外,是一对哭红双眼,满脸悲戚的夫妇。
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妇人,哭啼道:
“孩子她爹,你快报官!”
“筠儿被抓走了!”
那男人支支吾吾道:
“可咱家驴被杀了,我…我……”
妇人忙道:“驴杀了,就去借!”
“我记得离咱家二里地的柳老汉家,不是有马,找他去借!”
男人一拍大腿,猛地反应过来了:
“倒是忘了这茬!”
刚想撒腿就跑,但转念一想,他又转过身来:
“她娘,你跟我一块儿去吧。”
“万一那群恶匪再折返回来,留你一人在家,我也不放心。”
妇人痛哭流涕,伤心欲绝道:
“可筠儿若是回来了,找不到我们该怎么办?”
“这……”
一时之间,那男人也为难住了。
就在这时。
一道欣长挺拔的人影,映入二人眼帘。
“这…这位公子是?”
这对夫妇抬头,望着面前这位颇为贵气,玉质金相的少年,微愣住了。
林宣朗润开口,介绍自己道:
“在下少林弟子林宣,适才在门口听到,二位的女儿丢了?”
妇人急道:“不是丢了,是被恶匪给劫走了!”
说着,她忽地对林宣跪了下来,泪流不止,哀求道:
“少侠,你是少林弟子,能不能帮我们救回筠儿?”
林宣重重点头,道:
“二位放心,我定会救出你们的女儿!”
“你们可知那伙恶匪,劫走你们女儿后,往哪儿去了?”
男人想了想,用手指了指深处的大山,道:
“往西走了!”
“但不知去了哪里……”
“往西?”
林宣自语。
就抬头向西望去。
他有天眼通在身,全力施展之下,果真在二十多里外,瞧见了一伙逃窜的黑狐兵。
为首一人,怀抱着一青衣女童,看样子只有七八岁大小。
回过神来,林宣对二人问道:
“你们的女儿,是不是穿着青衣?”
“你…你怎么知道?”
下一刻。
这对夫妇瞪大了眼睛,跟见鬼一样看着林宣。
若非林宣长的仪表堂堂,又十分和气,二人还真怀疑,是他劫持了自己的女儿!
要不然,他怎么知道筠儿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看到的。”
林宣微微一笑。
“看…看到的?!”
闻言。
二人脸色一变。
那恶匪逃走快有一炷香了,以他们的身手,这会快跑出了几里地了。
人的目力,岂能看这么远?
更别说,又有密林挡住视线。
在二人将信将疑间,林宣将那妇人搀扶起来,安慰道:
“二位放心,有我在,你们的女儿会没事吧。”
顿了顿。
林宣看着那男子,嘱托道:
“只是还得劳烦这位大哥,下山一趟,把此事告知官府,就说宣勇侯在此处寻到了黑狐兵的下落,让其告诉少林三藏方丈以及开封唐府尹一声。”
“宣…宣勇侯?!”
听到此话,男子吓得一哆嗦。
这么说,眼前此人岂不是侯爷?
还不待他回过神来,眼前这少年,早已脚踩轻风,纵身翻入林中不见。
望到这一幕。
这对夫妇简直对林宣惊为天人!
当下,那男子不敢怠慢,赶紧去找柳老汉借马去了。
……
和那对夫妇分别之后,林宣几个闪跃间,就狂奔百丈。
如此赶了不到百息时间,他就觉得和那伙黑狐兵隐隐再望了。
同一时间。
他披上了隐形薄纱,一下子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融入了队伍之中。
另一边。
为首挟持的那位黑狐兵,见怀里的小女孩一路上哭个不停,惹得他心烦,泪水甚至还打湿了自个儿衣服,他声音一厉,恐吓道:
“别哭了!”
“若非大王再三叮嘱,要带活的回去,老子才不受这鸟气!”
“你再哭哭啼啼,我就把你直接丢到山里喂狼,反正捉了那么多人,也不缺你一个!”
话落。
筠儿吓得身子一颤,跟个小猫一样。
得知不听话,要被这坏人丢进山中喂狼,她哪敢哭泣,只得把眼泪硬生生憋了回去,但心中却苦涩极了。
听到此话,跟着队伍之中的林宣眼神一寒。
若不想打草惊蛇,他早就击毙了这些人。
但他实在不忍心,看那小女孩如此担惊受怕,便传音道:
“筠儿,别怕!”
“我是你父母派来保护你的,就跟在你身旁,眼下不方便现身,你就不要东张西望,免得叫人怀疑。”
正当筠儿绝望之际。
一道和煦的声音,却在她心头响起,如寒冬腊月里的一抹暖阳。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