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4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来了(2 / 2)要离刺荆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说老实话,这些人只是声量大,调门高,对政治的实际影响力几乎为零。

这是因为,当今天子,从未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达过或者暗示过想要提前亲政。

所以,这些人的声量,没有支撑的力量,只能算杂音。

但问题在于……这些声音是真实存在在现实中的。

是,现在官家是没有对两宫表达过任何不满,甚至连暗示亲政的意思都没有表达过。

可,历史反复的告诉人们——人是会变得。

尤其是皇帝这种生物。

少年、青年、中年、晚年,心态都是不一样的,想法也都是截然不同的。

仁庙少年的时候,对章献明肃难道不孝顺?

可他亲政后呢?

刘家差点被族灭!

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

所以,吕公著很清楚的知道,一旦未来当今天子亲政。

那,无论他对两宫态度如何。

他都必然会在政治上,发起对元祐垂帘时期的清算。

以此彻底掌握权力,也以此来向天下人表明——大宋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官家!

天下臣民,也只能向一个人效忠——那就是朕!

于是,那些声音,也就成为了宰执们不容忽视的声音。

是必须郑重对待的政治因素!

不然,等将来天子亲政,一旦有人抓着他们这些宰执今天的态度问题来攻讦,倒霉的只能是他们的子孙。

可,宰执们在这种问题上,也不好表态。

毕竟,归根结底,这是赵家自己家的家事。

外人参与进去,再怎么小心,也很容易把两边都得罪。

宰执们也很绝望。

正好,这个时候,出了张敦礼谋逆案。

庆寿宫那边一宣布‘避正殿’,所有人都是弹冠相庆!

这两个月来,都堂宰执,连象征性的上劄子‘请太皇太后御正殿’的行动都没有就是明证!

人心,已经完全的倾向了那些呼吁天子尽快亲政的一方。

且,是不可逆的开始了偏转。

到得如今,连吕公著都觉得,庆寿宫的太皇太后,最好还是不要再出来听政了。

免得她尴尬,朝臣尴尬,官家也尴尬。

可,这话不知该怎么开口!

难道,去直白的告诉庆寿宫——娘娘,您年事已高,官家又春秋渐长,您不妨在宫中颐养天年,这外廷的事情,您以后就别参与了。

偏,随着坤成节日益临近,庆寿宫重新听政,似乎要不可避免。

这让吕公著真的是愁的又多了不少白头发。

好在,宫中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

吕公著捧着手里的天子御批卷宗,眼中露出精光来。

“待与都堂诸公集议后,吾与诸公不仅仅要联名上表,向两宫和官家称贺!”

“更当动员,元老大臣、宗室外戚、勋贵武臣……集体上表称贺!”

“社稷有幸,天下有福!”

“当告于太庙,呈奏与列祖列宗神灵之前!”

“更当遣使以朝廷的名义,去永裕陵、永厚陵,告祭先帝、英庙!”

这样一来,庆寿宫还能顺理成章的御正殿吗?

不能了!

哪怕她厚颜出来,朝臣们也会学韩琦的好榜样,将她逼回去。

从此,两宫垂帘,将真正的彻底变成太后垂帘听政,处置细务,而天子独断军国。

待到后年,天子年满十四。

保慈宫也将撤帘!

从而彻底的结束元祐垂帘听政体制,将一切权柄,皆归于天子!

……

大宋朝的大事,一般都是瞒不住人的。

哪怕是大内禁中,发生的事情,也是如此。

就更不要说都堂内的事情了。

所以,当吕公著派王棣,拿着他的符印,去召集两府大臣,到都堂大厅集议。

在那些在家休沐或者在其他衙署中办公的宰执们,赶到都堂前。

相关事情,就已经被人,传到了那些权贵人家。

一些人,甚至从通见司拿到了誊抄的卷宗副本。

文彦博,无疑是其中消息最灵通的。

几乎是在吕公著命王棣召集两府大臣后不久,他就拿到了副本。

这既是因为,他住的地方,离皇城很近。

也是因为,他的儿子文贻庆就在通见司当差。

虽然,只是个不掌具体职务,只管喝茶的清闲人物。

但他依然可以接触到很多外人无法接触到的东西。

何况,向太后根本就没有想着瞒人!

通见司甚至给在官署喝茶的权贵子弟们回家通风报信,提供了便利——郭忠孝不仅仅把东华门给打开了,还让人帮忙,把这些人的马都喂饱了,马蹄也修好了。

他们只要带上誊抄好的副本,走到东华门前,骑上马就可以迅速回家。

于是,文贻庆只用一刻钟,就赶到了家,把连墨迹都还没有干的誊抄副本,送到了文彦博手中。

文彦博在接到卷宗后,只是扫了一眼,原本昏昏欲睡的眼睛,立刻就放出精光来,整个人立刻就坐直了。

他一下子就从一个躺在太师椅上,晒着太阳,垂垂老矣,仿佛连走路都很困难的老人,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充满了斗志的政客!

待文彦博将卷宗看完,文贻庆赫然发现,老父亲的精气神,已焕然一新。

此刻的老父亲,甚至有些熙宁初年在朝的时候的味道了。

“快!”

“替老夫准备笔墨纸张!”

“老夫要上表称贺!”

他是太师,是平章军国重事!

这种事情,他不能缺席!

非但不能缺席,他还得用最快的速度,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最好,赶在其他所有人之前,甚至赶在两府大臣们前,就将自己的贺表送进宫中!

文彦博知道的,只要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一定能给十三娘加分!

无论是在向太后面前,还是官家心中,都会对十三娘更加认可。

此大宋外戚生存之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