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7章 老大老二没有动手,小弟先忍不住了(2 / 2)南山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稍微了解了一下宝马汽车集团的情况之后,金泰对于岭南半导体的重视程度就提高了好几个级别。搞不好,岭南半导体在华夏会是三星电子在高丽那样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的领导者。

这么一来,双方一定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针对这个情况,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懂就不乱做决定,多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李建喜新官上任,虽然准备大干一场,但却没有打算胡乱折腾。

“我觉得最好就是能够在华夏设立一个分公司,一方面是适当的展开贸易,另外一方面就是打听华夏半导体行业的情报。”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到华夏,将来我们肯定是迟早要进入的。”

“另外一方面就看看能不能再对方的发展之中,想办法给他们使绊子。”

“比如在设备的采购或者客户的争取上面,我们尽量的给对方出一些难题,阻碍他的发展。”

金泰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当下属的给领导汇报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的带着问题过去,领导肯定是不满意的。

你只说问题,不说方案,岂不是在甩锅给我?

所以正确的方式就是把问题说清楚之后,再把自己的解决方案给提出来。

最好这个方案还不是只有一种,让领导有的选。

“行,就按照你说的去做。”

“不过之前你不是让公司高度关注台积电的情况,觉得对方在这个行业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威胁吗?”

李建喜忍不住多问了一嘴。

毕竟任何一个地方新成立一家半导体企业,三星电子都要高度关注的话,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

也完全没有必要啊。

“台积电虽然是一家今年刚刚成立,明年才能投产的新公司。”

“但是它们的总裁曾经是德州仪器的高层,在美利坚的芯片行业颇有影响力,人脉更是很广。”

“这种情况下台积电开创了芯片代工的模式,自己不设计芯片,全力为客户代工加工。”

“这样子肯定会得到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等美利坚半导体企业的青睐。”

“到时候台积电快速的获得各种订单之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指不定到时候就会跟我们展开竞争。”

不得不说,金泰这个市场部负责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他对芯片代工还没有非常正确的认识,却已经感受到台积电可能会给三星电子带来的影响。

现在就开始关注对方的情况,到时候需要搞人家的时候,就容易下手了。

“怎么感觉这几年大家都在全力的发展半导体企业,看来我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半导体行业关系到未来高科技的发展,哪怕是亏损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李建喜的这个感慨,一定程度也是今后三星电子在半导体行业采取的策略的一种反应。

半导体行业一旦开始竞争,那是一刻都不能停下来。

否则你跟不上主流的技术水平之后,很快就会被掉到下一个档次去。

后世各种先进制程的芯片,各家半导体企业之间研发出来的时间往往都非常的接近。

你今年年初搞出来,我今年年底就会跟上,甚至年中就同步搞出来了。

这个行业今后会一直卷个好几十年。

……

而就在三星电子这边在关注岭南半导体的情况的时候,台积电那边也同样注意到了这家新成立的半导体企业。

“张总,根据我们打听到的消息,岭南半导体走的道路跟许多企业都不一样。”

“它们一方面给自己生产芯片,另外一方面模仿我们走芯片代工的道路。”

“我听说他们的晶圆厂和芯片厂明年下半年就量产了,只是比我们晚几个月而已。”

“到时候它们的代工业务很可能会跟我们有竞争关系。”

曾凡尘作为张中某的得力助手,一起创建了台积电。

作为宝岛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之一,台积电凝聚了太多人的期待。

如今看到竞争对手出现,曾凡尘自然是有点紧张。

“这么快就有芯片企业跟我们一样走代工路线了?”

张中某虽然今年才带人成立台积电,但他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的老人了。

1949年,18岁的他考入哈佛大学,成为全校1000多名新生中唯一的华夏人。

在哈佛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并于1954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1955年,他加入希凡尼亚公司,由此进入半导体行业。

1958年,他加入德州仪器公司,成为德州仪器历史上第一个华夏员工。

在德州仪器,他历任多个职位,包括锗晶体管部总经理、硅晶体管部总经理、集成电路部总经理等,并参与了德州仪器的发展壮大过程。

1965年,他升任集成电路部门总经理。

到1972年,他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

熟悉欧美企业的人都知道,这绝对是华人在职场发展上的天板了。

甚至他已经是最早一批达到天板级别的华人了。

1985年,他终于离开德州仪器,很快就有了台积电。

他创建的芯片代工模式,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对半导体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那么快就看到有企业跟着自己走代工路线,他的心情绝对是非常复杂的。

“是的,不过岭南半导体不是完全走的代工路线,而是两条路走路。”

曾凡尘这么一说,张中某立马说道:“对方这种模式,在客户那边肯定会有一些顾虑的。”

“谁也不知道岭南半导体会不会学习了人家的芯片设计技术之后,转身就用在自己研发的芯片上面。”

“一开始就走既要又要的模式,太贪心了。”

本来还很担心跟风成立的芯片代工厂会打乱台积电的布局,现在听了曾凡尘的汇报,他倒是不担心了。

现在美利坚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代工业务肯定也是最适合找美利坚的芯片企业合作。

本身台积电在德州仪器等美利坚那边的企业里面就有自己的密切关系网。

现在走代工路线,无形之中算是主动的成为了美利坚芯片产业的一个环节。

到时候获得订单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甚至利用自己的关系,张中某已经邀请英特尔和德州仪器的人员来台积电展开工厂认证的事情。

这也是在正式获得订单之前必须要走的一个流程。

要不然谁敢轻易的把芯片交给你代工?

虽然如果是因为代工厂的问题导致的损失不需要芯片厂家承担,可是那样子会耽误时间。

在半导体行业,时间就是生命,落后一时,就容易一直落后。

“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个岭南半导体背后的股东实力非常的雄厚。”

“并且它们自己的产业也能消耗一部分的产能,再加上依靠大陆广大的市场,也许刚开始的产能就被用光了。”

“就算是没有那么快获得代工订单,人家也能坚持下来。”

“后面对我们来说,迟早是一个威胁。”

“哪怕是我们的客户为了给我们设立一个竞争对手,也会考虑把岭南半导体作为候选合作厂家。”

曾凡尘从这个角度一分析,倒是让张中某提高了几分警惕。

德州仪器和英特尔那些半导体厂家的想法,他是比较清楚的。

毕竟他自己本身就曾经是德州仪器的高管。

一旦选择了把一部分芯片交给代工厂去生产,对方肯定是希望代工厂那边能够完全听自己的吩咐,要听话。

而在满足质量和交付的前提下,成本就会变得非常敏感。

毕竟人家选择代工,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省钱、省事。

如果你的成本高了,人家肯定不乐意。

而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你找一个竞争对手,让你们两个互相竞争。

这样子就算是人家不说降成本的事情,你们自己都会去互相压价。

“既然你觉得岭南半导体对我们的发展会有威胁,那就想办法去搞清楚对方的情况。”

“看看能不能在对方的发展过程当中给他们增加一些麻烦。”

死道友不死贫道。

台积电是一定要成功的。

任何威胁台积电成功的企业,肯定都是要打压的。

站在商场的角度考虑,张中某的这个做法也不能说有问题。

不过一旦岭南半导体那边知道台积电的小动作,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

大家好好的斗一斗,看看到底鹿死谁手咯。

“我已经安排人去港城那边打听消息,先把宝马科技的情况摸清楚。”

“听说岭南半导体采购的设备都是以宝马科技的名义从德州仪器等美利坚公司那边买回来的二手设备。”

“虽然4英寸的晶圆尺寸比不上我们的6英寸,但是3微米芯片制程的加工设备,倒是跟我们的是一致的。”

很显然,这也是曾凡尘高度重视岭南半导体的原因。

跟自己定位相似的厂家成立,不关注是不行的。

估计江辉那边也没有想到美利坚和东瀛这两个世界半导体行业的老大和老二都没有什么动作针对岭南半导体的时候,台积电和三星电子这些小弟先忍不住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