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黄土地上的赤色之血!
包国维带来的帐篷有限,所以义演团并没有在村民的暂住地留宿。
当然,另外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团内不少女性的安全。
其他人在车上将就一晚上。
包国维则是召集几名会开车的司机,连夜共同轮流开车,朝着兴化县城开去。
对于如此着急的行程,众人并没有什么异议,洪深反倒还感慨说道。
“不知兴化县如何了。”
包国维点点头:“希望那边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情况。”
路途不算是很难走,兴化县地势低洼,也就是先前的吴家村在山坡上,后头的路途基本上都是平原。
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周围众多的湖泊和滩涂。
相比吴家村的无人问津,像是兴化县这般重要的县市,还是得到国府的重视的。
不少湖泊周围,已经被垒上了防止决堤的泥沙堤坝,即便在大雨之下,也是暂时缓解了决堤的危险。
一直沿着官道,车队终于在深夜到达了兴化县城外。
民国时期,不少县城已经还有着低矮的城墙,主要是为了防止强盗、土匪入侵使用。
所以车队干脆找了一处空地停下来休息,等到天亮再派人前往兴化县通报。
清晨,包国维起了一个大早,早早让守门人去通报县官,自己则是跟着梅兰芳、洪深二人,登上了兴化县城楼,观看县城里头的救灾情况。
原先在城外,还会觉得灾情不那么严重,包国维甚至怀疑,是不是县里为了援助,故意夸大的灾情。
可跟着洪深二人登上城楼之后,才发现情况远远不止外头看得那样。
“城南低洼的地段全部被淹没了,看起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县城的一半,兴化县是大县,看起来受灾四十万人,所言非虚。”
一边看着县城里的情况,洪深一边感慨,言语之中充满着悲伤。
四十万人受灾,那因此而流离失所,失踪,乃至于失去性命的,又有多少呢?
梅兰芳则是说道:“救灾情况还好,比我们原先想得好太多了。”
他指着县城里另外一半地方。
众人循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片高地之上,已经建设起了不少窝棚,还有一些专门的布施点位。
看起来应该是国府为此做出的努力。
包国维摇摇头说道:“社会各界捐了这么多钱,兴化县尚且是在天子脚下,做到这些是应该的。”
他们这次下来,本来也是代替社会各界,探查救灾情况,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义演固然是要进行的,可监督显得更加重要。
吴家村的情况,就是最为重要的明证。
包国维将徐志摩叫来,让他把情况一五一十的写篇报道出来,并且实时发到沪市的各大报纸刊登,给社会各界人士看到灾区的具体情况。
这也是华夏济民会来之前的谋划之一。
先前徐志摩说是来这边教书,不过最终包国维还是将写报道这事情交给对方。
徐志摩写诗是一把好手,但他也曾经做过记者的职务,在写报道方面,还算得上是专业。
三人刚刚从城楼上下来,县官朱子文便匆匆忙忙地前来迎接。
这是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文人,皮肤十分白皙,一看平日里就没有吃过什么苦,乃是大户人家出身。
国府内部充满着裙带关系,遭灾之前,兴化也算是江淮地区富庶之地,想要到这个既富庶又距离金陵不远的地方,当上一个“土皇帝”,想必费了不少功夫。
不知道是不是忌惮于包国维,朱子文显得十分乖顺,他弯着腰拱手说道。
“见过秉文先生,潜斋先生,畹华先生。”
面前这三位,朱子文早就打听过了,三人虽然没有什么职务,可平日里认识的大人物,朱子文可是一个都不敢惹。
三名“钦差”下来,朱子文自然是要好生招待。
知道了义演团昨晚在城外露宿,朱子文当即皱着眉头说道:“诸位先生怎么不派人进城通知一声,我好安排诸位到县内驿站休息才是。”
朱子文还是有些意外的,在他看来,这些演员和明星,平日里都是锦衣玉食,竟然能够下来灾区慰问。
他甚至有点不理解,这些人放着好生活不过,非要下来体验“疾苦”?
吃饱了撑着?
还是说只是为了作秀?
在朱子文这种老油条看来,原因更加倾向于后者。
所以,他十分热情地继续说道。
“兴化县的驿馆还是没有受到影响,早知道诸位要来,我已经收拾好了房间。
先生们一路也辛苦了,早餐县里也准备妥当,吃完饭歇息下来,晚上再为百姓们表演,也是来得及的啊!”
朱子文还是很期待的,不管是女明星胡蝶、阮玲玉,还是名角梅兰芳,这可都是他平日里想看看不到的大明星啊!
在沪市,想要见上这些明星一面,不知道要上多少银钱,如今可以白看一场,如何不令人期待。
可包国维下面的话,差点令朱子文噎死。
“县里的驿站?兴化县不是受灾严重么?为什么驿站还是空着?我们住了驿站,那灾民住在哪里?”
“这”
猝不及防,朱子文脸上瞬间憋得通红,心里头疯狂骂娘。
奶奶的,你们不是来义演的么?怎么听起来像是来监察的?
他磕磕绊绊地解释说道:“灾民人员众多.安排不过来的百姓们和先生们能一样么”
褚慧僧这段时间都逗留在沪市,一方面协助社会各界募捐,一方面协调社会组织与国府之间的沟通。
褚慧僧的官声很好,所以比起国府那些臭名昭著的官员,社会各界都信任于他。
因为包国维的关系,他时常来往于华夏济民会的办公室。
“常凯申让我全权负责江淮地区的救灾工作。”
办公室里头,褚慧僧拖着疲倦的身躯,跟对面的林玉堂交谈说道。
林玉堂有些惊诧:“先生不是执掌之江地区的民政?要救灾也是救之江吧?如何能够处理江淮,实在是不合规矩。”
从古至今,也没有听说过,官员去隔壁非管辖地区,协助救灾的道理。
可在常凯申治下,对于精通各种微操的他来说,似乎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
褚慧僧苦笑着解释:“没有办法,我去岁拿到秉文给的治水办法,先行在之江地区历年水患严重地区试行,本次水灾之江本该受灾的地区,比起江淮可要好上太多了。
他常凯申便觉得我治水是一把好手,自作主张让我也将江淮地区兼任了。”
“这简直是胡闹!”林玉堂愤然说道。“先生你应该拒绝才是,江淮灾情如此严重,今后出了问题,岂不是要找你担责?”
这种事情,向来官场都是避之不及,可褚慧僧似乎“迎难而上”。
“我知道常凯申打得什么算盘。”褚慧僧说道。“不过说实话,他即便不把江淮救灾交给我,我想要过来,江淮百姓已然受灾严重,再让那些贪官污吏收刮一波,那又要多死多少人?”
他随后又笑着,似乎是在打趣。
“张群那小子,不也是因为接受了包国维的计策,随后被要求协助江淮治水?”
林玉堂一时间有些语塞,终是叹了一口气说道:“真是苦了先生了。”
“我不苦。”褚慧僧感慨说道。“苦的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林玉堂看到越发苍老的褚慧僧,无语凝噎。
褚慧僧突然想到什么,岔开话题说道。
“说起来,秉文去水患区有些时日了吧?怎么都不见有消息?林先生是否有消息?”
“先生还不知道吧?”林玉堂有些惊讶,他随即取来报纸,摊开给褚慧僧说道。
“秉文带着义演团前去水患区,既是义演,也是探查一番各地治理水灾情况,以免有人蒙蔽视听。”
“如此极好!”
褚慧僧顿时眼前一亮,先前包国维并没有跟他提过这个事情,可听到之后,他当即觉得很妙。
比起国府内部自查的相护,包国维这位谁也不给面子的“少年文豪”,显然能够起到更好的监察作用。
“快些取新闻来我看看。”
褚慧僧还没来得及看今日的报纸,当即起了兴趣。
“先生请看。”
林玉堂将报纸推到对方面前,正是包国维旗下的知名报纸,《时报。
《江淮水患肆虐,被人遗忘的小山村?
没过几日,以这个为标题的新闻报道,就充斥在沪市的各大报纸之上。
让原本忙于筹集善款的社会各界人士,重新将目光投射了过来。
这篇报道由徐志摩执笔,包国维协助修改,记载了义演团在前往灾区义演过程中途的遭遇。
平日里生活优渥的大师们学生们,在这篇报道里头,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象。
诸如前往灾区的诸多困难,汽车时常会遇到抛锚,大雨滂沱之下成员们衣服几乎没有干的时候,还有因为路途原因,经常会因为到达不了县城,而必须风餐露宿。
诸如此类的困难描述,让不少原想要去灾区的先生们,不由得觉得庆幸。
原来要受这些苦?还好自己没有去。
可看到后面,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他们看到了,徐志摩笔下遭遇灭顶之灾的吴家村。
徐志摩的文笔十分细腻,再加上是亲身体会,将他在吴家村看到的一切,都用文字表达出来。
不论是失去丈夫的吴翠玉,还是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普通村民,他们的绝望,他们的痛苦,全部都跃然纸上。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国府的救助竟然完全忽略了这里,所有的救助都集中在了能够看到的县城之中!
多少原本庆幸的文人学生们,看到这里捶胸顿足,只恨自己没有前去,帮助这些可怜人。
好在,后来义演团救助了他们,并且给他们留下了食物。
包国维专门书信一封,到了褚慧僧和张群二人的书案之上,直接通过两位“天官”来帮助这些村民。
当然,这样的纪实文章不只有一篇。
随着义演团脚步渐渐推进,相关报道也实时出现在沪市的报纸之上。
诸如兴化县县官,在治水过程之中,并没有将物资完全发放到灾民手上,十成的物资,他自己截流下二成收入囊中。
这在寻常日子中,在国府官员里头已经算得上是清廉,县官朱子文甚至不觉得自己贪没了。
因为在他治下的兴化县,许多百姓已经基本得到了救助。可贪没就是贪没了,常凯申为了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定下了极为强硬的处理措施,正巧拿着朱子文开刀。
一连去了好几个地方,许多地区本对于义演团无比期待,可在听说了此事之后,立即噤若寒蝉。
并且,义演团在各地的经历,还实时被报道在报纸之上,可谓是开了救灾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