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来此(2 / 2)因顾惜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承很怕死,人总有一死,这不假的,但他可不想一朝起来,无缘无故就被人弄死,还死的憋屈。

而江东的地盘里,除却两大势力,绝对没有任何其余势力的人存在的机会了,别说是李承是小门小户的出身,就算是荆楚大族,在江东政治版图中,也是低三下四的存在。

而且东吴各大世家、将领等都拥有自己的私兵,这些人才是东吴军备的主干力量,李承如果去了东吴——在明年这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儿,运气好,能当一个能说会写的书吏;运气不好,大概率就成为了私人兵队的某一个耗材罢了。或者死在征讨山越的路上,或者死在围攻合肥城的墙下,成为孤魂野鬼。

而在蜀汉这边,只需要好生种田,别惹事别乱造反,日子还是过得舒服的,这一点不仅仅是李承来自于后世的记忆,更在于全家的选择,父亲李鸿能够携带妻女一起南下,也是看中了刘备的仁德之名,能行仁义之事。现在的刘备势力治理地方的策略和前汉刚刚开始的时候差不多,与民休息,崇尚无为之道,一切政务都以简便为上,不折腾地方老百姓。

母亲崔氏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些年官府的田税虽然重了些,可官吏们极少扰民,只要好生种庄稼,日子还从容。”

从容!老百姓们是多么的艰难和多么的容易满足。

如果用简单的话来说,曹魏是豪门世家的曹魏,东吴是两大势力集团媾和的东吴,而只有蜀汉,这里才会是一些小人物有出头机会的蜀汉!

原本的李家中不事生产者甚多,尤其以李承为最,他本来是一个懦弱普通的人,读书不成,而且也不怎么勤劳,父亲也是看得出来自己儿子的资质,“汝若有才,可尽忠;若无才,可尽孝,”更希望还是李承能做到后半句。

但似乎李承还颇为不服气,昔日在家不事生产,更多的是想读书进取。不过现在的“李承”么,更讲究实际性一些,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还要读书学习做什么,先养活自己吧。这一次收稻子了之后,若是能丰收,全家不至于再为了温饱而头疼烦恼,自己再想想别的出路,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头都不能搞定,怎么治国平天下?

他正在发呆,佃户们又开始窃窃私语了,“大郎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发呆,是不是撞客了——哦哦,遇仙了的人,都是这样子的?”

天气很好,看着夕阳,听着佃户们的细碎话语,李承懒洋洋的想道:这个时代之中,能在这里安安稳稳的收获稻谷,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整个大汉帝国不是很太平,但是荆州目前好像有了一口喘气的机会,就如现在这平静的秋收场景,实在是不稳定的少见之景。

建安二十三年,荆州刚刚安定下来。南北大战的战火硝烟刚刚消失,曹公从赤壁大火之中仓皇逃离北上,心里有许多的不甘,但也只能暂且忍耐。

东吴和玄德公的势力在几次试探之后,沿着湘水宣誓盟约,将荆州一分为二,目前正在暂时的东西对峙稳定之中。荆州现在的场景,一如三足鼎立的微缩。

连绵十几年的动荡和战火,将荆州这里撕扯着支离破碎,这几年才刚刚有一些愈合喘息的机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能够安安稳稳的进行夏收,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李承的身躯还有之前的记忆,父亲带着一家人从新野南下,一路跟着玄德公的队伍奔波到了江陵城,餐风露宿、风雨兼程自不必说,还有那些瘴气蛇虫之扰,最可怕的还有曹军铁骑的无情追赶围杀,能够这样一路下来,一家几口到了如今这还能团聚住在一块的地步,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对于现在的李承来说,其余的事情不用多想,先把温饱的事情解决了,让家人都能够衣食无忧,这就够。

如果有机会也要去江陵城看看,既然来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若是和那些历史长河上熠熠生辉的著名人物错过无缘相见,岂非是人生憾事?

想到了这里,李承又来了一些精神,他朝着众人吆喝:“赶紧着别拖拉了!早些干完,早些歇息!”

李承想着要抓紧时间把稻谷收割了,预备着回去晒干了,再称重确定了,看看到底是什么收成,但今日必然是没有时间亲自下场一起干活,因为路边又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很重要,需要李承亲自招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