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姜宓家也算是两河村里,不穷不富的家庭。
大家伙的日子都过得差不多,谁也不会对谁家有什么心思。
可是,姜宓有了钱,就想要干很多事。
盖大房子,开作坊,养大棚蔬菜等等。
“唉~有钱了也有烦恼啊~”
姜宓一边走着,一边忍不住的叹息到。
“娘亲,你怎么叹气了呀”。
姜妍听得自家娘亲传来的叹息,似是不懂。
姜宓听到女儿的话,没说什么,转头看着女儿。
在脑子里想了好半天,这才跟女儿说到。
“乖女儿,你想不想上学堂?”
“娘亲,妍儿想上学堂。可是,,,”
姜妍自幼都是个学什么都很快的小家伙。
听话懂事,聪明又伶俐。
姜妍带着现代的思想,不想自家女儿以后成为一个文盲。
可是眼下武朝各处的学堂,都是不收女学生的。
那些达官贵人们,通常都是请夫子上门,教育家中女子。
不过学的通常也都是琴棋书画之类的课程。
以姜宓如今的能力,哪怕就是请十个八个夫子,都是不成问题的。
最主要还是没有地方。
盖房子的事,迫在眉睫了。
张氏收拾完厨房,抬眼就瞧见姜宓一副紧锁眉头的样子。
不免好奇问到:“姜儿这是发愁什么呢?”
“干娘,你说我出钱让村长在咱们村建个学堂,怎么样?”
“建学堂?”
张氏又瞧了一眼姜妍,心里了然了。
接着又说到:“主意很好,相信村长也会很高兴的”。
古代士农工商,能读书,对于任何人家来说,都是走上人上人之路的不二之选。
一个家族里要是能出一个秀才,那都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两河村周边的几个村子都没有学堂。
最近的学堂还是在金水镇上。
镇周边的乡村里如果有求学的学子,都要翻山越岭的去到镇上才行。
两河村现在有三十多户人家,光是四岁到十二岁的孩童,都有好几十个。
要是能在村子里办个学堂,不光能方便姜宓送自家女儿去学习,顺便也能带动村子里,乃至周边村子的孩子们。
可谓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
“干娘,咱家如今得了这笔财富,我想着也为村里做点贡献。要不然我这心里,实在不安的很”。
姜宓心里不安是一回事,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方便以后女儿的学习。
以及在村里积攒人望。
古代注重名声,一旦姜宓为村里做出了大贡献,不仅能让村里人更团结,还能收获村里的名声。
这样以后她想把村子发展起来,就会更有利。
“你能想到办学堂,这可是大好事呢。放手去做吧,娘都支持你”。
张氏满是欣慰的看着姜宓。
心想,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越来越会替自己考虑了。
如此,她也能放心。
“今年应该是不行了,我抽空去跟张伯商量一下吧,看看张伯怎么考虑”。
姜宓心想,这都快过年了,修建学堂耗时又久。
这具体的一些事情,都还得村长出面才合适。
还是想把手头上的事,都安排上了再打算好了。
如此一想,姜宓便放下心来。
专心想着明日要去镇上置办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