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元璋的问话,杨幼文再次叩首。
“陛下英明,臣没有异议。”
“陛下容禀,徐州这两年多收上来的粮食,并没有贪污、也没有滥用。”
“而是全都记录在案,完整的存在当地的粮仓中,且每年还会排查旧粮中发霉变质的粮食,以新粮加以替换。”
听到杨幼文的话,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不惊讶莫名。
为什么全存在粮仓里,而且还查旧换新?干嘛把贪污搞的这么麻烦,直接卖了换钱他不香吗。
贪官不解,清官难以苟同。
朱元璋听到杨幼文的话,更是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
尤是如此,也还是身子前倾,惊讶的问道:“什么!你的意思是说,徐州各地州县都囤了两年的余粮!”
“是的,所有粮食出入都有记录,陛下可差人仔细查看。”
朱元璋难以想象,这杨幼文为何要顶着贪官的帽子,将这些粮食全都存起来,而且还费力不讨好的保证存粮质量,事情似乎跟他的想象相去甚远。
“杨幼文,你此举意欲何为?”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没有方才那么冷厉,取而代之的是不解和疑问。
毕竟将那么多的粮食隐匿不报,谁都会以为是为了满足私欲,但这个杨幼文却是为了囤积。
而且还为那些粮食,专设了看管和守卫人员,这些开支可都要算到他这个知府头上。
这些且不说,身负骂名甚至如今身陷囹圄,依旧是在他的逼问之下,才说出真相。
仅这份担当,就让朱元璋不解。
“回陛下,臣此举乃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轰——
朝堂上的文武群臣,再次炸锅。
你个贪官,几年间贪了百万石的粮食,存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现在你说是为了大明的社稷?
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在狡辩,为了活命这个杨幼文还真是什么瞎话都能编得出来。
不过有胆子让皇帝去查验,说不定仓里真的有粮食,大概是临时找人借来充数的,为的就是度过这次危机。
朝堂上的不少官员,越想觉得合理,认为这就是真相。
这些人越发的觉得杨幼文这个家伙胆子够大,心思缜密。
朱元璋听到杨幼文的回答,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说他贪污吧、粮食分毫没动,说他不是贪污,但却私自收取藏匿粮食。
或许这些疑问,只有他自己能回答:“杨幼文,把话说清楚,给咱家从头说。”
“是。”
杨幼文定了定神,一边回忆一边讲述起,如何操作这些事情的过程。
“这些年,我们徐州的收成着实不错,因此很多的农户都有了更多的余粮,这一两年起,我们在百姓交完税粮之后,就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将农民手中多余粮食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