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果选择退缩,那么大好形势付诸东流。
他对不起三军将士的满腔热血,对不起西北父老的殷殷期盼,更对不起那些对他寄予了厚望的人。
杨骁的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
王朴看着这一刻无比落寞的杨骁,心中也是格外的悲伤,深感耻辱。
主辱臣死!
既然杨骁选择了这一条路,就没有撤退可言了。
“大王,赵匡胤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吧。”
“诺!”
杨骁颓然无力的坐在那里,得知赵匡胤要觐见,就收拾了一下自己纷乱的思绪,重新打起精神。
他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手底下的人。
这不是一个合格上位者应有的所作所为。
“大王。”
“元朗,何事?”
“大王,臣有一封家父的亲笔信,要转呈大王。请大王过目!”
“哦?”
杨骁有些莫名其妙,却还是接过了赵匡胤递来的书信。
赵匡胤的父亲是何许人也?
赵弘殷!
赵弘殷出身于官宦世家,自称西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
曾祖赵朓,唐朝官员,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三个县的县令。
祖父赵珽,历任幽州节度从事,累官御史中丞。
父亲赵敬,历任营州、蓟州、涿州三州刺史。
赵弘殷年轻时十分骁勇,擅长骑马射箭,投靠镇州节度使、赵王王镕,担任部下将领。
他曾追随王镕率领五百名骑兵,在黄河沿岸增援后唐庄宗李存勖,立有战功。
后唐庄宗喜爱他勇猛善战,于是将他留在洛阳掌管禁军。
历经后唐、后晋、后汉三朝,赵弘殷一直都待在洛阳的禁军,只是声名不显,为人很是低调,也没有被提拔。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到郭威、杨骁相继讨伐三镇之乱的时候,赵弘殷、赵匡胤父子这才算是“大放异彩”。
当时,赵弘殷前往凤翔征讨王景崇,适逢后蜀军队来援救王景崇,汉军与蜀军在陈仓交战。
刚刚交战,赵弘殷就被敌箭射中左眼,但是气势更旺盛,奋勇攻击,最终把敌军打得大败。
凭借那一次战功,他升任护圣都指挥使,被调到了汴京,相当于后世的中yang警备团的团长。
杨骁跟赵弘殷是认识的。
只是,当时赵弘殷、赵匡胤父子二人跟郭威走的太近。
据说郭威进入汴京的时候,赵弘殷跟绝大多数的后汉将领一样,选择了不抵抗直接率部归降。
由此,赵弘殷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官拜控鹤军左厢副厢都指挥使,领蔡州刺史。
之前赵匡胤打算叛逃,还是因为得到了柴荣、赵弘殷的亲笔信。
而郭威在得知赵匡胤决定效忠杨骁之后,也是对赵弘殷起了疑心。
哪怕是赵弘殷宣称自己跟赵匡胤断绝父子关系,从此划清界限,也难以得到郭威的信任了。
郭威改任他为控鹤军左厢都虞候,领许州刺史,让他跟着李洪义、王殷一起前去追捕杨骁的家眷。
就在许州的轘辕镇,赵弘殷发现了刘玉仙、符二妹、继忠、继恩躲藏在地窖里,却是密而不发,瞒着李洪义、王殷等人,偷偷的把杨骁的妻儿藏到自己的宅子里,好吃好喝伺候着。
现在赵弘殷则是跟李洪义一起驻防于轘辕关……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