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史德珫就不禁向杨骁大吐苦水,谈起了史弘肇的所作所为。
作为托孤重臣,史弘肇的确是尽职尽责,只是在有些事情上,他难免做得太过火了。
在河中、凤翔、永兴三镇之乱爆发时,朝廷派兵前去征讨,但京城里的人却惊慌不已,流言也开始在民间和朝廷内外传播开来,京城秩序急需治理。
史弘肇掌管禁军,负责京师的治安,他严厉地制裁那些散布流言的不法之徒,有的时候在大街上抓到后把这些人就地正法。
那些想趁机作乱的地痞无赖都被吓得不敢出来,就连路上别人丢的东西也没有人敢随便去捡。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史弘肇杀戮过甚。
他的处理极其严酷,只要有一点过错也被处死,根本不问罪的轻重,使被冤枉的人家也不敢申诉,唯恐再遭不幸。
有些下级军官,开始用恐吓手段敲诈百姓,获取不义之财。
更有甚者,汴京城中,有人抬头看在白天出现的太白金星,被认为私自观看天象,有反叛之心,于是被腰斩处死……
有个百姓喝多了酒,跟一个士兵发生口角,就诬陷他恶语伤人,也处死,并暴尸街头。
史弘肇的严酷做法,固然使京城的治安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是,其不利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这跟他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
凶狠残暴的性格在战争的环境里不但显不出缺陷,反而能严肃军纪对作战有利,但到了和平的环境里,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不能再像战争年代那样做了。
而史弘肇恰恰没有弄清这点区别,在跟其他大臣、将领的交往中仍然是过去的那种做法。
特别是对于文臣,不但鄙视,而且矛盾很深,对于皇帝也是如此。
结果,历史上的他,最后死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像他滥杀冤杀其他百姓时百姓不知道为什么一样!
“唉。”
史德珫长叹一声道:“家父这次负责京城的防务以及戒严,治理京中百姓,一些残酷的刑罚被广泛使用,如断舌、抽筋、折足等等。”
“他还经常亲自审问,手下人认为有罪的就抓来,他一听属下简单回报的情况,也不再重新审问,就伸出三个手指头,属下马上就明白,把人家拖出去就处死。”
“如此杀戮,合适吗?”
“杨令君,以你的见识,应当能看得出来。家父只知道严厉治理,但不知道也不会明辨是非,致使一些大臣亦是难免遭到冤杀。”
“他治军可以,但是治民……实在是一言难尽。”
史德珫对杨骁,可谓是交浅言深了。
杨骁抿了一口茶水之后,云淡风轻的笑了笑,缓声道:“史刺史,乱世用重典。”
“家父在治理京城的时候,其手段难免显得偏激一些,却是未必不妥。”
史德珫摇摇头,意味深长的问了一句:“若换做杨令君你治理京城,一定不会采用此等法子。”
“哈哈哈哈,史刺史,你可能高估了我。”
杨骁的嘴角噙着一抹笑意,把茶杯放在案几上,缓声道:“我不过是一个赳赳武夫,让我领兵打仗,上阵厮杀还行,治国理政,非我所长啊。”
杨骁这话,可谓是一语双关了。
武夫治国?
的确不太合适!
史弘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农家出身的史弘肇,没读过几本书,不晓得什么大道理,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