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不可能的。
嘉禾在香港耕耘这么多年,资产同样不俗,若再牵线找投资人,上亿美金的制作他们还是能搞出来的。
但为何嘉禾不这么做?
且嘉禾的电影投资最多也就一两亿港币,折合下来也就三四千万美金。
原因就是不值得。
首先是市场,嘉禾并未打通欧美市场,主要市场还是在亚洲。
而这么大的投资,哪怕电影再好,在亚洲也是收不回来成本的,甚至要赔很多。
所以,嘉禾从不搞这种特大投资。
毕竟,电影可不是比投资大。
它是以小博大。
能以最少的投资拿下更多的票房,那才是牛逼。
“不过,华纳也参与了进来,陈启明应该是想着眼全球市场。
如果电影质量很好,还真有可能让他成功。”
邹文怀敲击着桌子。
“的确,陈启明毕竟有先例。”
闻言,何冠昌也是点头。
顿了一下,他看向对面,“我们要不要给他下点绊子?”
“不用,都是华人公司,他如果成功,其实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邹文怀摆手制止。
“好处?”何冠昌一脸疑惑。
邹文怀一脸笑意,“就在昨天,来人了,他们打算跟我们合作。”
“公司跟福克斯联系上了?”何冠昌一喜。
“还要托陈启明的福,太平洋屡次在好莱坞取得成功,让福克斯那边松口了,决定与我们合作制片,不是以前那种只参与投资,没有版权,也没有主导权的合作。
而是有主导权的合作。”
邹文怀笑着说道。
“抛开竞争对手的身份,其实我还是很佩服陈启明的,有才华,有能力。
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撕开了一道好莱坞坚固的城墙,让我们都有机会一窥那片市场。”
何冠昌罕见的表达出对陈启明的钦佩。
“这就是巨星排面,他的唱片在全球的大卖,成功让这些对东方文化不感兴趣的老外,对我们感兴趣起来了。
北美发行方那边传来消息,自从陈启明在欧美大红以后,港台电影在那边的碟片发行提升了三倍有余。
再加上成龙的尖峰时刻大卖,让更多人对我们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产生了兴趣。
他们正在通过歌曲、电影,来了解我们的文化。”
顿了一下,邹文怀才说道:“所以,以后对待太平洋,咱们就正常竞争,不地道的动作就都放弃了吧。
他可是香港娱乐,乃至中国在世界的一个标签。”
听完邹文怀的话,何冠昌忍不住点头。
他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这几年嘉禾被太平洋压制的生存空间好像变得很小了。
但其实那只是表面上。
其实真实情况却是太平洋崛起以后,虽然让嘉禾不再是霸主巨头。
但他们获得的利益却明显开始增多起来。
特别是这两年。
随着太平洋打开欧美市场,大量太平洋出品的作品出现在西方,大量的老外开始关注起中国电影。
包括嘉禾在内的所有公司,都因此获利。
这其实就是太平洋在前面吃肉,嘉禾等公司也得到机会,开始在后面喝汤。
而全球市场的汤水,哪怕不多,那也是一个大数目。
受此影响,原本因为经济危机导致萧条的香港电影,都好似稳定了下来,有将市场转向好莱坞的趋势。
……
陈启明并不知道嘉禾那边已经决定不对他的太平洋耍小动作。
说实话,就算知道,他也只会一笑而过。
他才不担心嘉禾耍小动作呢!
因为,嘉禾的做法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倒不是他是神,能预测对方的做法。
而是因为,他现在完全今非昔比,嘉禾根本不敢搞小动作。
这两年,随着他在全球大火,太平洋娱乐公司制作的电影在全球热卖。
这直接让他的名字出现在了上面的书桌上。
他现在几乎就相当于上面关注的人。
他现在可是中国在全球的招牌。
太平洋的电影,已经是一个稳定却效果极大的文化输出地。
为此,太平洋的电影在审核方面都被放开了极大权限。
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只要是太平洋的电影,都能很容易就在内地上映。
……
《郑和下西洋》的热度纷飞,《黑客帝国》却是少有人问及,这着实让华纳那边很不开心。
为此给陈启明打了好几个电话,甚至提出如果太平洋搞定不了这边的宣传,他们要亲自出手的说法。
对此,陈启明两手一翻,别逼逼,再逼逼我就撤资。
《黑客帝国》这部片子在陈启明的梦里,这会是一部票房大爆的电影。
但那是未来。
原本,这部电影在几个月前就应该开始拍摄了的。
就是因为华纳方面自己不自信,然后陈启明这边承诺会参与投资以后,他们才把这部戏拖到了现在。
华纳内部对这部片子是真的不放心。
一方面他们觉得电影可能会大爆。
另一方面又觉得电影可能会扑街。
就是这种双重的矛盾下,这才让太平洋有机会参与其中。
且,他们现在还无比担心太平洋撤资。
所以,陈启明这一威胁,华纳那边不说话了。
只能好言好语的找到陈启明,希望他赶紧让《黑客帝国》的宣传走起来。
最起码,也要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以便电影上映以后有更多人关注。
对此,陈启明答应了。
不过他却没有立刻开始宣传。
《黑客帝国》毕竟都还没开始拍摄,这么早开始宣传,效果很容易有,但也容易让人一下子就忘记了。
所以与其早早开始宣传,还不如等电影开始拍摄以后,再想办法让亚洲这边一下子知道这部片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