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生产单位
“你昨天晚上去见了张校长?”
李组长的语气很轻松,就像是两个人坐在一起拉家常。
看来私厨那个地方并不保密,许大茂去的时候也都是光明正大。
身正不怕影子斜。
只要自身堂堂正正,何惧宵小之辈的流言蜚语?
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就把李组长的事情都说了说,包括被他烧掉的那三份‘纪要’。
之前不说,是李组长没问,而且那点事情,李组长知道更清楚,用不着他学舌,现在李组长问了,自然也是没有隐瞒的必要。
“你倒是大气,二十的股份,说给就给。”
“钱财乃身外之物,我只是看的没有那么重而已。”
“他又是三番五次的提醒,又是警告,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他说他的呗,我从始至终,就只有一个想法,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大家,只要不来找我的麻烦就好。”
“想法很好,你不找麻烦,麻烦找到你头上呢。”
“那我就要绝地反击了,不让我活,那我也不让人好过。”
俩人拉家常似的聊了半天。
李组长心思微转,现在张校长拿了许大茂的钱,还是主动拿,许大茂以后应该是平安无事了。
细细想来,许大茂一路走来,做的都是好事,只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向许大茂同志学习’这个标语还真没有写错。
想到这里,又听到许大茂说道:“李组长,您要不要出去转转?”
“你又看到了什么?”
“看到您之前负责的文化办公室改制了,看到书架上多了一本红皮书,之前我还说请您帮我在管理局把把关呢,要不您屈尊过去指导指导工作?”
李组长从旁边拿了一份记录扔给了许大茂。
上面的内容更爆炸。
简单的形容一下,可以用‘顶岗实习’来形容。
但这个是只针对‘文科生’,说大学文科生脱产太久了,容易滋生享乐的心态,而且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治理土地,这些大学生脱离实际倾向十分严重,小资思想影响相当普遍,要是以后这些人掌握了生产资料,后果很严重。
所以必须要矫正,而且是‘矫枉必须过正’。
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今后的方向,是使文科院校附设工厂或迁到农场,办成半工半读或半耕半读的学校,使文科师生通过生产劳动体会和学习我们社会的机会。
这玩意……许大茂都没想过,对此他只想说上一句‘高瞻远睹’。
效果是立竿见影。
但说上一句实话,现在能读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从小在家都没有吃过苦,父母带娃别提多娇生惯养了,这直接让他们去‘半工半读’‘半工半耕’,百分百会有部分不满情绪。
举个例子,何雨水,要不是有许大茂,她读不了大学,丁秋楠,同样是一辈子考不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