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4章 陇原上空的闪光(1 / 2)十月廿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陇原西部,质量效应靶场。

戈壁滩上的晨雾还未被破晓驱散,王宏让的防雷靴就已经碾碎了落弹区封锁线入口处的最后一片薄霜。

他深吸一口气,挪动脚步朝着旁边的电取暖设备靠近了一些,以驱散弥漫在关节缝隙中的冷意——

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就是如此诡异,即便眼下已经是六月中旬,也仍旧会偶尔出现个位数℃附近的霜冻天气。

而一旦进入白天,气温又会迅速攀升到30℃以上。

对于他们这些可能持续工作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人来说,只能选择暂时承受寒冷。

毕竟中暑是真的会死人。

“主任,刚才弹头落地那一瞬间您没亲眼看见实在是太可惜了。”

参谋长艾小锋在旁边说道:

“我都以为是发生地震了……”

他只有30岁出头,96年的时候还在二炮工程学院读书,并没有参与过华夏进行的最后几次地下核试验。

而此前任何常规武器命中目标时的声光效果,都远不如这次的“玄鸟”更加华丽。

王宏让听罢露出神秘一笑。

在大约三小时前,玄鸟命中目标的时候,他确实正在地下控制室里检查各个传感器的工作情况,并没有跟政委以及其它参试人员一起。

只是面前这些小年轻不知道,那里还有一部十几年前留下的光学潜望镜。

不仅不耽误观察情况,视野反而还比位于营区机关大楼顶层的平台更加开阔。

但思索片刻之后,王宏让还是决定暂时保守这个秘密,不去破坏对方的好心情。

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揭露真相。

“没关系,之前我们不是也看见过那枚高超音速验证弹么……”

他一脸无所谓地回答道:

“再说,全过程的高清视频资料咱们也都留下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看。”

“啧啧……”

艾小峰果然上当:

“跟之前那次可是太不一样了,通过视频资料恐怕也很难直观感受到……”

“……”

“确实。”

王宏让在心中默默想道。

虽然抱着戏弄一下这位小老弟的想法,但他也必须承认对方的说法没问题。

艾小峰还想再说点什么,但王宏让却突然抬起手腕,看了眼军绿色表盘的北斗授时表。

02:31的字样在淡青色的背景里泛着冷调荧光。

后者的声音严肃起来:

“十五分钟后进入靶区!”

出于安全起见,人员需要等到落弹结束后的一个小时才能开始作业。

实际在大纲当中,这个间隔还要更长一些,只是考虑到玄鸟并未安装战斗部,以及本次测试特殊的保密需求,才在评估之后压缩了冷却时间。

随着指令下达,艾小峰也收敛起笑容,开始和其余十一个人相互检查防护服和防护设备的穿戴情况,金属搭扣的脆响在混凝土防护甬道里荡出细密的回音。

“老王,振动监测数据出来了,我正在传送到你那边。”

政委邱义军的声音从头盔里的骨传导耳麦传来,带着电子滤波器特有的沙沙声。

面前的军用加固电脑屏幕上,三维地质模型正以千倍慢速重演着撞击瞬间。

玄鸟弹体穿透最后三十米混凝土层时,暗红色热流在碳化钨头锥表面激起的马赫环。

为了保证命中,首次发射仍然选定地下混凝土工事作为靶标,而那个模拟的核弹发射井则被挪到了后续测试中使用。

王宏让轻轻拖动鼠标,将模拟出来的弹着点周围五百米的地质断层逐层剥开。

锥体前缘在撞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让模拟指挥所的支撑梁像融化的巧克力般扭曲,这让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见到钨合金穿甲弹击穿十层钢板的慢镜头回放。

“好家伙,弹头侵彻路径周边的局部区域出现密集破碎带,侵入面上呈现径向裂缝与环向裂缝交错的破裂现象,并与侵入面的裂缝带一起构成了米一级尺寸的破碎坑……”

艾小锋的防护面罩蒙着水汽,声音却透着亢奋: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混凝土靶的破裂度能超过50%的。”

一般情况下,由于混凝土不具备很强的弹性,因此15%左右的破裂度就足够认为整个靶标被摧毁。

至于50%……

就连这个数字具体代表什么概念,都得专门寻思寻思。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靶标此时的样子了。

“乘波体构型在末端俯冲时形成的激波锥,把弹道末端的动能密度提升了47%。你看这个——”

王宏让调出损伤图谱,可以看出用紫色表示的混凝土层里,狰狞可怖的蛛网状裂痕几乎蔓延到了每一个角落。

而在侵彻通路周围,则直接出现了大量压剪裂缝带,仿佛那一片空间中的混凝土从未存在过一般。

“构筑物上表面取样点的平均振动速度幅值达到75.4 m/s,下表面取样点也有21.9 m/s,这还只是侵彻过程,如果再考虑装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